首頁 > 評論 > 商報評論

人民币角色正轉變

2015-11-24
來源:香港商報

   作者:顏安生

  讓人民币成為與美元並肩的國際貨币是人民币國際化的最終目標。根據國際貨币演變的一般規律,人民币必須經過5個步驟才能真正實現國際化目標,一、成為一個國際存款貨币;二、成為主要國際貿易結算貨币;三、成為國際投資貨币;四、透過中央銀行與人行簽署更多雙邊貨币互換協定;五、成為國際儲備貨币。

  登上國際金融經濟舞台

  回顧人民币國際化的歷程,可以說,人民币國際化的腳步起始於香港,2004年2月香港銀行正式開始為個人客戶提供人民币存款、兌換、匯款及扣帐卡和信用卡服務。2009年7月跨境貿易人民币結算試點的推出,把香港的人民币業務由個人擴展至企業和機構,人民币國際化邁出重大一步。此後,人民币資金池迅速擴大,至今,香港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離岸中心,從而也成為人民币國際化的重要國際樞紐。

  十年前,人民币雖然也在中國周邊國家流通,但僅限於邊境貿易領域,基本上都是民間市場行為。然而,時至今日,人民币的身影已經遍布全球,人民币離岸中心已經從香港延伸到新加坡、倫敦、法蘭克福;近年來內地大力推動內地企業的跨境人民币貿易結算,據內地央行公布的數據,2014年全年跨境貿易人民币結算業務累計發生6.55萬億元。這一數字佔內地總貿易結算額的比例約為30%左右,正在快速接近歐美日等國外貿中以本币結算的40%至50%比例。

  與此同時,人民币資本帐戶開放也有了重大進展,2014年11月17日,以A股市場開放為標志的「滬港通」正式啟動,一年來,「滬港通」運行良好,進一步擴容開放勢在必行,與此同時,「深港通」已經是箭在弦上,人民币國際化進程將會有一個質的飛躍。為了提升人民币在國際上的認可度,中國政府通過「雙邊貨币互換協議」,與英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烏克蘭、阿聯酋、香港等20多個經濟體簽署了貨币互換協議。目前,全球至少有40個國家央行將人民币作為儲備貨币。隨着亞投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的設立,人民币正通過國際金融組織以新的面目走向國際金融和經濟舞台。

  由配角走向主角

  近日,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表示,人民币將很快加入IMF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币(SDR)。如果人民币能夠成為IMF的一籃子貨币成員,那麽,對於提高人民币的國際透明度及增加各國對人民币的需求,將會有重大意義,更勢將極大助推人民币國際化和自由化進程。

  今年10月消息,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提供的最新資料顯示,以價值計算,人民币8月超過日圓,成為僅次於美元、歐元、英鎊的全球前四大支付貨币。今年8月,人民币佔支付市場份額升至2.79%,創歷史新高。2014年1月這一數值僅為1.39%,近兩年內人民币支付的市場份額實現了翻番。種種跡象顯示,人民币在國際經濟舞台上的配角地位正在向主角地位發生轉變。

[責任編輯:郭美紅]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