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古代桌游:原来古人都这么玩

2015-11-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古人没电视看,没手机玩,一定无聊极了,靠什么打发闲暇时间?

  可别小看了祖先的智慧!古代也有许多种类的“桌游”,形式丰富,玩法也十分有趣。许多我们常玩的游戏,早在古人那里就已经初具雏形。

  那么,古代到底有哪些桌游供古人消遣呢?

  六博

  近日,考古学家在山东一座有着2300年历史的古墓中,发掘出一种古代桌上游戏的部分零件。这曾经风靡一时的游戏,已经消失了1500多年。

点击进入下一页

  考古学家认为,这座古墓葬的是齐国的贵族。在墓中,考古学家找到了一块破损的棋盘,21块标有数字的矩形旗子,以及一枚有动物牙齿制成的14面骰子。

点击进入下一页

  骰子上标有从1到6的篆体数字。每个数字各出现两次,共占了12面。另外两面则是空白的。在重拼、整修之后,棋盘上“饰有两只眼睛,周围围绕着云和雷电的图案”。

  从外表来看,这些零部件属于一种中国的古代“桌游”,名叫“博戏”,有时又名“六博”,是一种掷采行棋的博戏类游戏。一套完整的六博棋具包括棋盘、棋子、博箸,汉代开始使用骰子代替博箸,叫做“焭(qiong)”。棋盘上刻有可行棋的曲道,中间为“水”,“水”中有“鱼”。双方各有六枚棋子,相当于王的叫“枭”,相当于卒的叫“散”。投箸或骰子行棋,走到特定位置,“散”可以立起来变为“枭”,进入“水”吃掉一枚“鱼”,获得博筹。先获得六根博筹的一方获胜。

点击进入下一页

  六博出现的年代久远,可追溯到殷商时期,在春秋战国和秦汉都非常盛行,但汉以后,六博逐渐失传。

  弹棋

点击进入下一页

  弹棋是一种文体结合的游戏。汉代,文人们认为体力运动太粗俗,于是一位大臣发明了弹棋。

  弹棋的棋盘四周低平,中间隆起,像个小山包;底座是方形,顶部是圆形,象征天圆地方。玩法历代文献记载不太相同,魏晋时期是两人对局,各6枚棋子,到唐代演变为双方各12子。对局时,须用自己的棋子击打对方的棋子。

  据说魏文帝曹丕就是位弹棋高手,技艺很精,用手巾拂棋“无不中”。唐代弹棋非常流行,高手辈出,不少诗人还作诗吟咏。到宋代,弹棋也逐渐失传。

  叶子戏

点击进入下一页

  叶子戏是一种古老的纸牌博戏。关于叶子戏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人苏鹗的《杜阳杂编•同昌公主传》,称“韦氏诸家,好为叶子戏”。李后主的大周皇后是史上叶子戏达人,写过《系蒙小叶子格》一卷、《偏金叶子格》一卷、《小叶子例》一卷,可惜都已失传。明末清初,很多士大夫热衷于叶子戏,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

  叶子戏的玩法和今天的纸牌类似。依次背面抓牌,翻面出牌,以大管小。牌未出时部反扣为暗牌,不让他人看见;出叶子后一律仰放,斗者从明牌去推算未出之牌,以施竞技。有学者认为,西方扑克牌正是在叶子戏的基础上演变而成。

  彩选格

点击进入下一页

  彩选格,又分升官图、选仙图等等,是一种类似“大富翁”的桌面游戏,据传始于唐代。

  其中,升官图的具体玩法是将京外文武大小官职写在纸上作为底图,转动陀螺来推进游戏。陀螺上分别写有“德、才、功、赃”四字,按照停止时的文字决定进退几格。每个人从“白丁”开始,最先升到最高位的人取得胜利。有的也掷骰子代替陀螺,用点数色彩定升降。

  在清代,“升官图”是守岁时必玩的游戏。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迅速了解当时朝廷组织架构,此外官位通过“德、才、功”晋升,而贪赃枉法则会退步,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民国之后,还与时俱进地出现了从小学生到大总统的升官图游戏。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