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合作不是‘閃婚’,更不是‘一夜情’。”11月18日,在百度與中信銀行聯合發起設立百信銀行的發布會上,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說,這是第一次有一個主流的銀行和一個主流的互聯網公司,一起成立直銷銀行。這不僅在中國,在全球也是第一次,開辟了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新時代。至此,國內互聯網三巨頭“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已經全面進軍銀行業。
值得注意的是,與阿里和騰訊設立的網商銀行、微眾銀行不同,百度選擇了與傳統銀行合作,設立的百信銀行不是民營銀行,而是國內首家由互聯網公司與傳統銀行合作開設的直銷銀行。更加引人注目的是,百信銀行并非隸屬于銀行內的某一部門,而將以獨立法人的姿態出現,這意味著百信銀行將會有更多的自主權,更符合市場化操作。中信銀行行長李慶萍表示,百信銀行有三大定位:子公司經營模式、互聯網企業股東、普惠金融。
由于百信銀行設立時間比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要晚,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前兩家銀行在業務和操作上的種種弊端。例如,百信銀行由中信銀行控股,在同等的監管條件下,百信銀行較純互聯網銀行在風險把控方面更有優勢;另外,不能使用遠程開戶等問題,使得微眾銀行、網商銀行雖然有著銀行牌照,卻不能做到吸收存款等銀行業務。但對于百信銀行而言,百度可以為百信銀行導流量,中信則可以解決客戶開戶問題。
以上種種好處讓業界對于百信銀行的呼聲遠高于微眾銀行以及網商銀行,但不可忽視的是,百度也有自己的短板:支付能力不足、賬戶體系偏弱。騰訊有超過4億用戶開通微信支付,而支付寶錢包活躍用戶超過2.7億。相形之下,截至2015年9月底,百度錢包激活賬戶僅為4500萬。
總而言之,BAT三大巨頭銀行業再聚首,這是一場巨頭逐鹿之戰,到底誰會更勝一籌,一切就看各個巨頭們的排兵布陣,我們拭目以待。
互聯網捆綁金融
百度,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擁有超過6億的用戶,這些用戶每天向百度搜索框提交海量的金融服務關鍵詞搜索和查詢,使百度成為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金融服務分發入口。
中信銀行,中國改革開放中最早成立的新興商業銀行之一,中國最早參與國內外金融市場融資的商業銀行,在全國126個大中城市設有近1300家營業網點。
“百信銀行將百度和中信雙方的核心優勢,即:互聯網基因+傳統銀行基因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和金融創新,面向企業和個人提供全面的金融解決方案,開辟了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新時代。”李彥宏說道。
在李彥宏看來,互聯網和金融在本質以及優勢上擁有天然的契合點。“從金融的本質上來看,金融產品是資金流和信息流,其中信息流的匹配和傳遞正是互聯網的強項,而資金流的轉移則是傳統的金融機構的強項,從交易的過程上來講,金融不需要配送,沒有物流的壓力,也不需要倉儲,所以它和互聯網的結合是天然的。”
在發布會上,中信銀行行長李慶萍介紹道,中信銀行將來主要負責產品創新、設定,風險控制,內控合規控制,以及客戶激勵和管理方面的工作。百度會發揮大數據處理,及場景化設計的優勢。
在客戶服務方面,百度的流量入口和分發能力,使百信銀行的服務和產品能快速、廣泛觸達網絡用戶,中信銀行完善的賬戶體系和線下網點,保證了百信銀行線上線下服務的無縫連接體驗。
產品開發方面,百度擁有基于海量互聯網用戶數據打造的“用戶畫像”,使百信銀行能夠動態、深入了解客戶的個性需求,中信銀行則能提供其積累多年的產品設計能力與百度一起將用戶的個性需求打造成金融產品。
風險控制方面,中信銀行擁有豐富的風險數據和完善的風險控制手段,百度則建立了以互聯網動態行為數據為基礎的風控能力。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奚君羊則認為:“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企業向金融業的滲透,不是簡單地利用互聯網渠道來做金融業務,對于互聯網直銷銀行而言,就是要找到互聯網與銀行業的一個結合點,將互聯網基因真正植入到銀行產品設計與服務中去,百信銀行就是此思想下的產物。”
據悉,將來,百信銀行平臺不只是銷售簡單的金融產品,而且還會涉及到存、貸、匯、理財、融資等。
“未來電商產品,像百度旅游、齊家網等,馬上跟我們金融結合起來。將來這個銀行真正定位是銀行,是完完全全意義上的銀行。”李慶萍說。
另外,值得期待的是,作為百度金融服務重要支撐的支付系統,百度錢包也在發布會上正式推出“常年返現計劃”,消費者通過百度錢包的每一筆消費,均可以立即得到1%起的現金返還。奚君羊認為,“百度的支付業務可以通過對用戶生活場景支付的覆蓋,將金融服務與客戶日常生活更加緊密結合,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服務,乃至管理客戶的消費生活。”
直銷銀行法人化
何為“直銷銀行”?直銷銀行又名直通銀行,有點像網上銀行的升級版,拋開柜面的開戶程序,不設營業網點,不發放實體銀行卡。因沒有網點經營費用和管理費用,直銷銀行可以為客戶提供更有競爭力的存貸款價格及更低的手續費率。跟網上銀行不同的是,各家銀行的直銷銀行不僅為本行客戶服務,其服務對象也包括其他銀行的持卡人。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騰訊和阿里入股的民營銀行,繞開了復雜民營銀行牌照的百度,將目標鎖定在直銷銀行。“這是第一家以子公司形式成立的直銷銀行,母公司僅提供資源支持,不干預日常經營。”中信銀行行長李慶萍說。
中信銀行相關人士也表示,雙方設立直銷銀行并不是民營銀行模式,而是類似于信用卡、理財業務的子公司模式。另外,令人耳目一新的是,直銷銀行是以具有法人性質的子公司身份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而不是掛靠在銀行某部門旗下。這意味著百信銀行會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更加市場化。
經濟學家馬光遠認為:“百信銀行的模式可能才算觸摸到了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然是金融,既然是金融,就需要互聯網企業和傳統金融業形成戰略合作,發揮各自的互聯網和金融的優勢,使得互聯網時代的金融更加開放,更加普惠。這才是真正的“互聯網+金融”。
據了解,中國在2013年就已經出現直銷銀行。據不完全統計,北京銀行、民生銀行、上海銀行等超過20家商業銀行都曾對外推出其直銷銀行品牌,但其中大多數直銷銀行部門皆隸屬于網絡金融部。例如,興業銀行的直銷銀行隸屬于電子銀行部,上海銀行的直銷銀行隸屬于信息技術部;平安銀行的“橙子銀行”并沒有單獨成立直銷銀行部門,而是直接隸屬于總行零售網絡金融事業部;光大銀行的“陽光銀行”亦直接掛靠于總行電子銀行部。
北京銀行則先行一步,其直銷銀行業務上線之初,就已經以一級事業部制運作,直銷銀行部門獨立并平級于零售和對公部門。該行更是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通過董事會決議,擬將直銷銀行法人化。但成立具有獨立法人性質的直銷銀行子公司,中信銀行尚屬首家。此前政策曾有風口,2015年5月,據媒體報道,銀監會組織了中國工商銀行、民生銀行、北京銀行、恒生銀行、包商銀行5家銀行召開研討會,就試點成立獨立法人直銷銀行事宜向上述5家銀行征求意見,但是此后未見下文。業內人士則普遍認為,直銷銀行獨立分拆,法人化已經提上日程。
不過,據了解,百信銀行目前還未拿到直銷銀行的牌照。中信銀行行長李慶萍表示,百信銀行需要拿到直銷銀行的牌照,會很快向監管機構進行申請。另外,直銷銀行會完全市場化運作,高管任免、人員雇傭都會完全市場化。未來中信銀行電子銀行部的產品也會到直銷銀行平臺上去銷售,雙方會以一個比例分成。
平安證券研究團隊則表示,合資公司的形式有助于提升直銷銀行的獨立性,解決與銀行內部部門之間的利益問題,同時后續的激勵機制亦會更加靈活。但創新之舉是否可以獲得監管機構及市場認可,有待后續跟蹤。
BAT齊聚銀行業
由銀監會批準的首批5家民營試點銀行分別是浙江網商銀行、上海華瑞銀行、天津金城銀行、溫州民商銀行、深圳微眾銀行,其中阿里巴巴旗下的網商銀行、騰訊旗下的微眾銀行由于無實體網點,被業界稱為純互聯網銀行,而此次百度與中信銀行共同設立的則是法人化的直銷銀行。
那么直銷銀行和互聯網銀行之間到底有什么區別?
“理論上,互聯網銀行是直銷銀行的一種。直銷銀行可采取各種遠程通訊手段(信件、ATM、電話、互聯網等)開展服務,而互聯網銀行則主要采用互聯網。但在實踐中,互聯網銀行也會引進ATM、電話等手段。”東方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劍認為,直銷銀行與互聯網銀行并不完全一樣,但在發展的過程中界限卻很模糊。
事實上,很多業界人士認為,直銷銀行去中介化、純線上化、打破物理限制的自我定位,與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兩家純網絡民營銀行高度相似。而現在,即使百信銀行申請的不是民營銀行牌照,可它將來也能與上述兩家銀行同臺競技。也就是說,BAT三家互聯網大佬也要在銀行業一較高下。
就現狀來看,微眾銀行與網商銀行都各有其主打客戶群體。
微眾銀行董事長、CEO顧敏曾表示,微眾銀行作為互聯網中間平臺,服務的目標客戶群主要是大眾消費者和微型或者小型企業。
顧敏在8月份曾表示:“我不認為我們在做一家傳統銀行,微眾銀行徹頭徹尾是一家互聯網平臺,一家持有銀行牌照的互聯網平臺。”
按照網商銀行“小存小貸”的定位,網商銀行針對的客戶群也是比較明確的:存款20萬元以下,貸款500萬元以下。網商銀行給自己設定的服務對象是小微企業、大眾消費者和農村用戶,這些是80%沒有被傳統銀行服務的群體。
那么,當百信銀行進軍互聯網,會對微眾銀行、網商銀行造成什么樣的沖擊?
就現狀來看,微眾銀行與網商銀行建立時缺乏一定的金融標準,脫離傳統金融在風險控制、信用體系等方面的約束,導致純互聯網公司發起的互聯網金融項目很多問題頻發,百度在這方面吸取了一定的教訓。例如,百度的百信銀行與騰訊的微眾銀行和阿里的網商銀行在本質上有一定的區別:百信銀行由中信銀行控股,傳統銀行才是大股東。在同等的監管條件下,由互聯網公司主導的互聯網金融的后發劣勢將非常明顯。
也有評論人士認為,無論微眾銀行、網商銀行,還是直銷銀行,都有著相對缺陷,如不能使用遠程開戶等問題。但是對于百信銀行而言,百度可以為百信銀行導流量,中信銀行則可以解決客戶開戶問題。這里百度似乎略勝一籌。
“百信銀行是否真的能夠給純互聯網銀行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帶來1+1大于2的效果,還需要拭目以待。總而言之,互聯網金融是一場群雄逐鹿之戰,到底誰會更勝一籌,就看各個巨頭的排兵布陣了。”某銀行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仍處于試水階段
當百信銀行高調進軍銀行業,眾人交口稱贊時,也有人認為:“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才是互聯網銀行的現狀。”
據了解,已獲牌照的幾家互聯網銀行以及民營銀行,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進展并非想象中那般順利。首先是微眾銀行高管辭職。11月14日,微眾銀行確認,其分管同業業務的副行長鄭新林已提出辭職。這是繼今年9月份該行首任行長曹彤離職創業后,從微眾銀行走出的第二位高管。另外,今年推出的首款個人信用貸款產品“微粒貸”也主要處于灰度測試期,并未大面積推廣。螞蟻金服旗下網商銀行發展得比較穩定,服務的中小企業數量達到了50萬,主要依托淘寶天貓等企業端,還沒有涉及到個人用戶。
互聯網銀行不慍不火,其產品的同質化是重要原因。浦發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丁蔚日前指出,目前的網絡銀行普遍存在模式雷同、產品同質的狀況,產品都是以基金和儲蓄存款為主導。不僅如此,在定位、架構、產品、渠道等方面的差異化探索上均有限。在定位上,直銷銀行普遍以線上外部獲客為主要目的,多數未形成差異化的客戶定位和價值主張;在架構上,多數作為母行的事業部或業務部門存在,與母行共享后臺資源,未獨立運營;在產品上,以智能儲蓄和“寶寶類”理財產品為主,產品較為簡單。
“還有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就是監管層面。”奚君羊指出,“比如,相對傳統銀行,微眾銀行通過在線‘刷臉’開戶,依靠社交大數據評定客戶信用,無擔保無抵押貸款,具有高效、快速、低成本等創新優勢。但這種模式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硬傷。”根據目前的監管政策,客戶開立銀行賬戶等都必須進行面簽,微眾銀行的創新與一些現行征信、信貸管理等監管制度有違背之處,監管制度障礙困擾著微眾銀行的發展。對此,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也指出,網絡銀行面臨的最大難點就是監管如何與之相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