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

《职贡图》里的"世界观"

2015-12-03
来源:北京日报

    

    唐朝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职贡图》(局部)

 

    

 

    “职贡图”用大白话讲,就是“看外国人”

 

    所谓《职贡图》,指的是我国处于封建国家时,外国及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上层向中国皇帝进贡的纪实图画。这个“职贡图”用大白话讲,就是“看外国人”。在世界还没有沟通得那样顺畅的情况下,“看外国人”是一个很有趣的事儿。一般民众当然是好奇、紧张;知识分子是为了掌握知识、了解世界,所以,后来会发展出人种学、民族志这样的东西。最喜欢看外国人的还有统治者,古代中国非常古老的书里就说,“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各国诸侯来朝拜,天子看有这么多匍匐在脚下,为我所笼罩的异邦,心里会很快活。传说里面,大禹在会稽聚会诸侯,其中有一个部落酋长防风氏来晚了,就得被杀掉。天子借此立威呀。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传统。

 

    不过,汉武帝时代并没有关于这种朝贡的图像,只是在文字里面看到一点。如《汉书》里记载,汉元帝建昭三年,打败了郅支单于后,曾经画过他们的图。“甘泉写阏氏之形,后宫玩单于之图”。汉代王延寿写的《鲁灵光殿赋》里边也说,“胡人遥集于上楹”,也就是鲁灵光殿里画有胡人的形象,但是这些都没留下来。

 

    《职贡图》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观”

 

    秦汉以后中国对于四夷的知识越来越多。在这个时代,古代中国人对外国人已经有了好多明确的知识。不过,真正开始对异国异邦做绘画记录、保留下来的最早的,就是梁元帝萧绎所作的《职贡图》。这些文字和图像,能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知识呢?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观”呢?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一《职贡图》里的35个国家,大体上符合南朝梁代也就是公元6世纪的外交情况。这些国家很多不见于《宋书》和《南齐书》,但是和《梁书·诸夷传》吻合。这说明画这个《职贡图》的梁元帝萧绎——他当时还是荆州的地方长官——是有实际的观察和资料的。

 

    第二,这个《职贡图》还呈现了南朝梁代与外界的实际交往情况。它第一个记载的是滑国,为什么是滑国呢?滑国在现在新疆一带,刚好那时特别强盛,西边到了天山南麓。它往西边迁徙时,征服了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甚至打到了波斯。所以,它确实是南朝梁代所知道西边最重要的一个国家。还有,为什么把百济放在第二位?有学者指出,在南朝梁代以前,东北这些国家里,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高句丽。但到了这时,百济越过北方的北魏,能直接通过海上和南朝梁代沟通,而且也成为中国和日本之间沟通的桥梁,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百济就放在前面了。这说明这个《职贡图》的记载是可靠的,它记录了南朝梁代对于周边国家的认知。

 

    第三,在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点,就是在现在保留下来的18段文字和12个图像里,我们要注意一些特殊点。比如,其中有个五溪蛮,又叫五溪攀,在今天的四川和陕西之间,在新发现的一段文字里这么写道,它(五溪蛮)的言语与中国略同,婚姻备六礼(儒家仪礼里讲婚姻的六礼),而且它知诗书,懂得中国的经典。如果我们从现在来看,它当然不是外国,可是在当时,它是被当作诸夷来看待的。同样情况的还有在今天湖南湖北一带的天门蛮、临江蛮,还有建平蛮,以及属羌族的邓至、宕昌。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就是,中国在当时,没有像现在那么大,这些地方在当时还是朝贡的“外国”。所以,这里有一个道理我们要明白,中国的“内”和“外”是不固定的,不能拿现在中国的版图倒推历史上的中国。

 

    中古史里,一个很重要的事就是地理上中国的不断扩大,包括江南的开发,使得南方大片土地纳入帝国疆域,当时所谓山民蛮族逐渐纳入中国的文化圈,由于中原和周边民族发生交往和冲突,使得“中国”开始越来越向四周发展,于是“外”有时就变成了“内”。

 

    《职贡图》承担了建构帝国、描述天下的功能

 

    在这里,《职贡图》承担了建构帝国、描述天下的功能。一方面它记录了自己周边来朝贡的不同民族和国家,另一方面它也记录了中国当时的自我和周边疆域是什么样子。后来,“职贡图”逐渐成为一个绘画史上重要的主题和传统。比如,宋代有李公麟的《职贡图》,记载了占城、浡泥、朝鲜、女真、三佛齐、罕东、西域、吐蕃等。元代、明代都有画家画职贡图,一直到清代还有苏六朋的《诸夷职贡图》。可是,这些职贡图有一半是写实,也有一半带偏见。所谓“写实”就是刚才我们讲的,梁元帝萧绎作记录时,确实有很多资料、很多观察。但为什么又有“偏见”呢?因为古代中国长期以来的那种自命天朝,自认为是文明中心的这样一个观念,使得它对四夷都有一种鄙夷,因此,也会采取图像描述这些民族的丑陋、野蛮和怪异。所以,大家看宋代刘克庄给李公麟《职贡图》写跋时就说,一方面尽管有的外邦离开万里,李公麟所画“非虚幻恍惚意为之者”——不是随意地虚构想象的,至少关于日本、越南、波斯这些画得还是很准确的;但是尽管如此,另一方面,他也还是把异国人想象成野蛮人,把他们的王画成这样:“其王或蓬首席地,或戎服踞坐,或剪发露骭,或髻丫跣行,或与群下接膝而饮(没有君臣之分,大家坐在一起喝酒),或瞑目酣醉,曲尽鄙野乞索之态(好像是很野蛮的样子)。”特别是有人讽刺说,明明四夷都和你分庭抗礼了,你还是吹牛,说得好像仍然“万邦协和,四夷来朝”似的。

 

    到了清代,官方的“职贡图”把西洋人也画进去了,说明那时候,中国人的外部接触和世界知识已经越来越多。刚才说,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想象,有时候是把他们想成“非我族类”,也就是说不像人类的样子,这个传统是从《山海经》开始的。可是到了清代,这个传统略有改变,因为清代对世界的认知比以前扩大,也比以前清晰了。清代官方所修的《四库全书》已经把《山海经》《神异经》从地理类移到小说类里了;《职贡图》里的英、法、荷、意这些人,画得也比较写实了。当然,主要的传统还没有变,清代仍然在想象自己是天下中央,四夷来朝,所以,“职贡图”最后也是最有名的作品,就是乾隆年间的《万国来朝图》。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