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在特許機構兌換外幣的渠道將從線下延伸至線上。國家外管局近日發布《關于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機構通過互聯網辦理兌換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允許特許機構通過電子渠道向個人提供外幣預訂。分析人士表示,與銀行網點、外幣代兌機構相比,外幣兌換特許機構具有兌換幣種豐富、營業時間長、網點廣泛、經營機制靈活等優勢。伴隨著特許機構開放個人兌換外幣電子渠道,未來市民兌換外匯將會越來越方便快捷。
特許機構幣種豐富網點廣泛
“兌換外幣大家首先會想到銀行,對于特許機構這個名稱相對陌生,但實際上,銀行不是特許機構,因為銀行本來就享有為個人提供外幣預訂和兌換的資格。目前多數銀行已具備網銀、手機銀行、電話銀行等多渠道預訂和兌換外幣的資格。”一國有大行金融研究部主管劉先生接受信息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際上個人本外幣兌換市場一般由銀行網點、特許外幣兌換商和外幣代兌機構組成。而在我國,所謂“特許機構”,是指經外管局批準的境內非金融機構。“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則是指特許機構為個人辦理的人民幣與外幣之間的貨幣兌換業務,包括現鈔和旅行支票兌換等。
我國辦理個人本外幣兌換業務特許業務試點的經營機構屬于特許外幣兌換商,類似于境外的找換店。與銀行網點、外幣代兌機構相比,外幣兌換特許機構具有兌換幣種豐富、營業時間長、網點廣泛、經營機制靈活等優勢。
早在今年2月,外管局就曾下發通知規范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和外幣代兌業務,加強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機構市場準入管理。在外管局今年5月公布的已經批準設立的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機構名單上,特許機構包括北京聯合貨幣兌換有限公司、宇鑫(廈門)貨幣兌換有限公司等59家企業。名單標注信息顯示,經國務院批準,外管局自2008年開展個人本外幣特許兌換業務試點工作。
市民兌換外匯將更方便快捷
劉先生分析稱,此次“特許機構”獲準開放個人預訂和辦理兌換外幣電子渠道,其管理規定也和銀行十分近似。如《通知》要求“特許機構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向客戶提供合規的網上支付渠道(如銀行借記卡網銀、第三方支付等)”,“通過互聯網辦理個人本外幣兌換業務,不得突破特許業務備付金、兌換額度的相關管理規定,以及外幣現鈔(含旅行支票)的提取網點原則上為特許機構自身的網點”。
《通知》稱,為提高境內個人本外幣兌換服務水平,促進和規范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開展,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經營機構可通過互聯網辦理兌換業務。具體而言,“通過互聯網辦理兌換業務”是指境內個人可通過互聯網、移動終端等電子渠道向特許機構預訂外幣現鈔或電子旅行支票,完成訂單支付,并通過特許機構營業網點或其他符合規定的網點提取外幣現鈔或電子旅行支票的業務。
《通知》指出,特許機構通過互聯網辦理兌換業務,應具備四項條件(如表),在開辦業務前,由特許機構總部以書面和電子郵件方式,向所在地相應外管分局備案。相應外管分局在對轄內特許機構的備案材料進行核實后,20個工作日內無異議的,特許機構可自行通過互聯網辦理兌換業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伴隨著特許機構開放個人兌換外幣電子渠道,未來市民兌換外匯將會變得越來越方便快捷。
《通知》指出,特許機構通過互聯網辦理兌換業務,應具備四項條件:
●特許機構資信狀況良好
●近兩年內特許業務經營中未發生重大違規行為
●具有辦理業務必需的管理制度
●具有適合辦理業務的軟硬件設置和人員,以及國家外管局規定的其他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