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3

传统燃油汽车成为德国发展新能源的包袱

2015-12-04
来源:盖世汽车
  德媒稱,德國汽車業在電動汽車領域似乎越來越跟不上潮流,電動汽車也成為德國稱霸全球汽車市場的軟肋。特斯拉刮起的全球電動新能源汽車風暴,這股來自美國的新趨勢,也足以引起德國的重視。
 
  其實早在2010年,德國政府宣布設立“國家電動汽車平臺”(NPE),為實現電動化交通和確保汽車領域的技術優勢為目的,德國政府制定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戰略目標,出臺系列政策和計劃,涉及從技術研發、配套設施建設、示范運行到應用推廣的整個產業鏈。
 
  具體措施有德國聯邦政府內閣通過的《電動汽車法》草案,借助給予電動汽車道路交通特權,如有權使用公交車道、免費專屬停車位、限制通行區域豁免權等,來促進電動汽車的普及推廣。
 
  鼓勵企業購置電動公務車的稅收優惠政策,即“特別折舊”制度,從2015年起,企業公務車第一年折舊50%,隨后逐年折舊,預計2015年國家稅收收入會因此規定減少3000萬歐元。
 
  如今顯而易見的是政策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的作用,可以理解為:作為全球汽車生產大國,迫于歐盟嚴格的排放法規和低碳能源戰略壓力,新政策只是起到了敷衍作用。因為德國處于優勢的的傳統燃油汽車在全世界還保持著領先的地位,更多的新技術研發還是圍繞著燃油汽車進行。
 
  傳統汽車的壁壘難以突破
 
  自從1886年卡爾-本茨發明第一輛汽車至今,德國的汽車工業已經走過了120多年的發展歷程。經過14年的汽車發明實驗階段,29年的年汽車技術不斷完善階段,19年的汽車工業迅速發展階段,從六十年代開始,許多現代科技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工業,汽車生產開始進入一個成熟階段。
 
  一個近百年筑起的汽車王國的轉型談何容易,之所以中國的新能源能夠一呼百應,也源于中國汽車起步晚,船小好掉頭,轉型新能源,也是迫于環境壓力,技術瓶頸的無奈之舉。
 
  德國車企也忙于國際市場爭奪戰中,對于傳統汽車行業也過于自信。就連柴油車大眾都要用作弊手段去應付,更別說新能源汽車。如今大眾走投無路,急需新的突破方向,也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足以說明德國強大的傳統汽車對新能源的發展有一定的阻力。加之一向嚴謹的德國汽車工業對于新能源一直持觀望態度,對于德國政府的新能源號召,也有相應的動作,就是不夠積極。
 
  德國消費者也同樣的不積極。雖然截至2014年底,德國汽車生產廠商已向市場推出17款電動汽車,研發投入、標準化以及教育培訓水平都已達到國際水準。然而據統計,2014年得到許可的德國電動汽車僅有2.4萬輛,這與此前2014年底上路電動汽車達10萬輛的預期尚有較大差距,與100萬輛的上路目標更是相去甚遠。
 
  全球電動汽車的主要產地和主要市場的野心難以實現
 
  據德國N-TV電視臺網站11月29日報道,汽車專家認為,德國汽車業難以實現聯邦政府制定的目標,即德國到2020年成為全球電動汽車的主要產地和主要市場。以及到2020年德國的道路上應有包括混合動力汽車在內的1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也難以實現。
 
  截至今年9月,電動汽車在德國僅售出1.5萬輛。盡管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60%以上,但仍僅占該國汽車市場的0.63%。然而,電動汽車今年在中國的銷量已達到10萬輛,中國市場售出的電動汽車超過了美國市場,成為電動汽車的主要市場。
 
  今年全球已售出電動汽車33.5萬輛,但其在全球汽車市場所占份額仍僅為約0.65%。最暢銷的電動汽車亦非德國制造,而是日產聆風和特斯拉S型車。
 
  據有關調查獲悉,電動汽車銷量最大的制造商是日產,其后依次是中國的比亞迪、美國的特斯拉和日本的三菱,德國汽車制造商大眾和寶馬排在后面。
 

  由此看來德國難以成為全球電動汽車的主要產地和主要市場。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