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銘參觀新北市陶瓷博物館
據台灣媒體報道,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訪問台灣期間,4日在新北市一所博物館詢問“台灣原住民從哪來”,博物館工作人員竟回答不出,只好推脫稱“太深奧”。
陳德銘自11月30日起訪台7天,12月4日先後參訪新北市坪林茶葉博物館、鶯歌陶博館、新竹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在參訪陶博館時,好奇的問了現場員工“我很好奇原住民從哪里來?”,旁邊員工一時間還回答不出來,陳還補了一句,“因為這個島(台灣)是從海底隆起的”,似乎很想知道答案。
隨後旁邊工作人員也連忙解圍說,“這可能太深奧”,也換個話題表示,不同年代陶器其實有所差異,但從遠古到今日,器型變化不大,從材料需求改變,看人們生活習慣和演變。
後來那位博物館員工接受“ETtoday東森新聞云”記者訪問時表示,他其實也知道文獻記載上是寫台灣原住民來自于“南島語系”,但這只能證明2者有密切關系,並不能完全確定,他自己其實也很好奇。
陳德銘會後受訪時則表示,他覺得文化上很想加強兩岸的交流,做些推進,“但我在文化上面有點文盲,要補點課”,希望兩岸的茶葉經營部門或者種植部門,以及陶藝的管理和生產制作部門能加強交流合作,也“建議館長有機會到大陸去看看”。
資料
資料顯示,關于台灣原住民起源的問題,學術界確實還存在爭議。
台灣原住民指的是大陸漢族人移居台灣以前就已經在島上定居的族群。按照台灣官方的說法,“台灣原住民族屬于南島語系,在人種上屬台灣南島語族人,台灣是南島語族分布的最北端”。
南島語系是世界九大語系之一,分布范圍極廣,包括1200種以上的語言,涵蓋了東起南美洲西方的復活節島,西到東非洲外海的馬達加斯加島的諸多島嶼族群。
台灣人認為台灣原住民是南島語族人的最北端,祖先是馬來人,從菲律賓等地遷移至台灣。有些“台獨”分子借此宣揚自己的理念。
不過學術界對南島語族人的起源仍有爭議。由于西方學者當年提出南島語系這一概念時,僅研究了太平洋和印度洋諸民族,但對于已經被漢族同化的中國岭南地區並無研究。有中國學者研究指出,起源于百越的壯族、侗族等民族語言,與南島語系有很多相通之處,或屬于同一人種。甚至有研究稱,日本、朝鮮的語言同南島語系也有部分共同點。
數據顯示,如今台灣的台灣原住民族人口約50萬,佔台灣人口總數的2%,漢族人則佔台灣人口的98%(大陸漢族人比例約92%)。從隋朝開始,漢族人民開始移居澎湖地區,明朝開始大規模移居台灣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