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紅霞武漢報道
從“董事長給全體員工的公開信”到被媒體解讀為“裁員萬人”,近期的武鋼集團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目前,上述事件雖已被一一證偽,但不斷流出的傳言,正在考驗著這個老字號的鋼鐵企業。
12月15日,21世紀經濟報道獲得的一份武鋼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武鋼股份內部資料顯示,武鋼集團的“萬人裁員”實際上應為“減員增效”的一個方式,而這份文件中明確“以2015年10月末股份公司在崗人數為基礎,用3個月的時間,即在2016年2月底前精簡優化在崗職工6000人。”在武鋼集團對外的公開解釋中,也并未對武鋼集團將減員約1.1萬人,武鋼股份減員6000人的說法予以否認。
事實上,早在馬國強正式掌舵后,武鋼集團內部已陸續啟動減員增效、全面降低成本的措施,對此,長江證券在其微信客戶端的一份點評中(以下簡稱“長江證券資料”)分析,“此次減員事件,可能是上述分流計劃的一部分或延續。”
“但減員降低成本,并非只有武鋼集團一家。”一位鋼鐵平臺研究人員坦言,今年來,鋼鐵行業遭遇更加低迷的艱難時期,無論是國際國內,進行人員結構優化的企業并不少,各家鋼鐵企業都在遭遇業績大考。
虧損加劇
在上述內部資料中,武鋼股份的行業地位也在今年出現了相對明顯的變化。除了公司三季報披露,2015年1-9月公司實現收入489.52億元,凈利潤-10.01億元,截至10月份利潤又有下滑。鋼鐵主業盈利能力與先進企業差距很大。2011年-2014年,武鋼股份鋼鐵主業噸利潤在62家鋼協對標企業中的排名分別為第15、17、13和10位,但2015年1-7月,武鋼股份鋼鐵噸材利潤為-32元/噸,排名降至第25位,與排名第一位的石橫特鋼相比,噸材少盈利202元/噸,與寶鋼集團相比,噸材少盈利198元/噸。
而且公司規模實力受到挑戰,2012年,武鋼利潤總額行業排名第2,2014年排名第5,2015年7月末,武鋼集團效益額在111家央企中排名倒數第5,在101家大中型鋼鐵企業中排名第89位。
且這種行情已持續多年。在此前的市場中,武鋼集團曾通過拓展物流、飲料、服務業等非鋼業務來彌補鋼鐵主業的虧損,在武鋼集團整體的營收結構中,非鋼主業一度占比高達一半以上。
“但這些非鋼主業一來比較龐雜,缺乏整體規劃,二來所進入領域并非武鋼所擅長的,大都屬于小打小鬧,發展成為武鋼集團另一主業還需要時間培育。”上述研究人士坦言,經歷過前幾年的快速成長期后,后續增長空間相對乏力。
在這種局面下,武鋼集團在員工成本上下功夫。事實上,在此番減員之前,武鋼集團早已行動。2015年9月9日,武鋼集團官網報道,武鋼集團重工“首批提供45名協警崗位,下一步還將陸續提供協警、保安和物業等300余崗位吸納重工優秀職工。”馬國強當時就指出,此舉主要目的是把人力資源盤活、用好。
上述資料還明確,公司(武鋼股份)人力成本高,勞動效率較低。2015年1-8月,公司全口徑人工成本高達78.4億元,對標世界先進鋼鐵企業,武鋼勞動生產率僅為同行的1/3,對標國內先進的民營鋼鐵企業,公司噸鋼人工成本是同行的3倍左右。
“減員計劃算是馬國強上任后推出的最重要的減低企業成本措施。”上述研究人士說,此前,公司還同步提出降低辦公成本、高層減薪等方式,但這無法改變公司人力成本包袱重的局面,而當下鋼鐵行業去產能化也倒逼鋼企必須分流人員。
行業整體低迷
但通過減員的方式降低成本的企業并非只有武鋼集團一家。據報道,近期包括河北省鋼鐵行業、英國鋼鐵行業、塔塔鋼鐵、美國鋼鐵公司等都已對外宣布進行不同程度的裁員和減支計劃。
“也就是說陷入這種困局的并非只有武鋼集團一家,行業內盈利狀況比武鋼股份好的有,比其差的也有。”上述人士指出,特別是國有企業中,武鋼目前還不是最差的。
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也顯示,2015年1-10月,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虧損386.38億元,主營業務虧損720億元,其中武鋼集團前三季度累計虧損42.6億元,武鋼股份虧損9.89億元。
武鋼集團也不能避免,但值得關注的是,同樣是面對行業的低迷周期,武鋼股份今年在行業內的上述各類排名下滑幅度加大。“除了上述提及的行業因素外,武鋼股份今年內部的變動也較大。”上述人士坦言,公司原董事長鄧崎琳被調查后,公司內部正在經歷一個整改期,可能會影響公司業績。
不僅如此,武鋼股份此前的拳頭產品優勢在今年的市場行情也不如以往。“武鋼股份的強勢產品主要是硅鋼,在無取向硅鋼產品中,行業已變得幾乎沒有門檻,市場競爭十分激烈。
當下的武鋼股份核心產品中,取向硅鋼產品仍在行業中領先,技術門檻也相對較高,“但寶鋼也已在這一領域趕上來。”上述人士指出,武鋼股份在硅鋼產品的市場份額逐步減少。而在應用領域,此前尚有部分行業較好,但今年來,幾乎所有下游應用領域行業景氣指數都較差,用量較大的汽車和家電方面僅維持穩定增長,給鋼鐵企業帶來極大的壓力。
這種局面下,鋼鐵企業此前依靠核心產品加強競爭力的局面也基本被弱化,“比如此前,部分產品中,第一梯隊與第二梯隊鋼企的價格差別能達到每噸500-1000元,但今年基本價格上沒有太大變化,第一梯隊企業為搶市場,也通過降價增加競爭力。”上述人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