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宏觀經濟低迷的影響以及互聯網的沖擊,年均增長率多年保持在15%以上的中國會展業似乎停止了前進的步伐。《2014年中國展覽數據統計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共舉辦展覽7851場,僅比2013年增加了0.5%。
會展經濟的寒冬之下,佛山沉寂多年的會展業卻呈現一股強勁的複蘇跡象。“互聯網+”博覽會、廣東國際旅遊文化節等多個具有影響力的盛會成功舉辦,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最近還與順德簽訂了合作協議。這個在上海會展業發展過程中起到極為重要推動作用的世界頂尖展覽公司,雄心勃勃提出要將潭洲國際會展中心打造成華南國際工業會展的聚集地。
佛山會展業曾在十年前專業鎮經濟轉型的大潮中蓬勃崛起,而在即將到來的“十三五”時期,供給側改革序幕徐徐拉開,佛山能否再次借勢會展業東風,實現產業新一輪的轉型升級,推動“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轉變?佛山會展業如何才能在專業化、市場化、品牌化、國際化的探索中,迎來又一個新的春天?
近一個多月來,佛山日報記者深入佛山各大產業、協會、企業等領域,深度調查佛山會展經濟發展的曆程和趨勢,廣泛采訪對會展經濟有觀察、思考的一線企業家,對佛山會展業發展中存在的機會、問題以及未來改革發展的路徑進行了深入思考和觀察,並形成一份長達萬字的建設性報告,從今天開始,分兩期刊出。
軌跡與探索
既引領轉型又充滿隱憂
要想知道佛山會展業“往哪裏去”,有必要對這個產業的過去進行清晰的梳理,理清佛山會展業“從哪裏來”的問題。
上世紀90年代之前,國內的經貿展會主要集中於北上廣等中心城市。佛山雖然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有企業外出參展,但在佛山本土舉辦的、真正意義上的會展業起步於上世紀90年代末。1998年的倫教木工機械展被認為是佛山地區舉辦的首個專業會展。2002年10月,南莊華夏陶瓷城聯合石灣中國陶瓷城舉辦的中國佛山陶博會,因其規模之宏大,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無論是倫教木工展、佛山陶博會,還是同一時期誕生的順德家電展、家具展,背後都有一個深刻的曆史背景,就是當時的行業市場已經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佛山早期形成的“星星眾多、沒有月亮”的專業鎮經濟受到巨大沖擊,必須通過轉型升級樹品牌尋求突圍之路。
以陶瓷行業為例,當時佛山已經是中國最重要的陶瓷產區。南莊鎮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迅速崛起,短短十多年間成為“中國建陶第一鎮”,創造了我國鄉鎮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但由於大量投資者湧入,生產能力急劇增加,產品價格不斷下降。著名策劃人王志綱在其策劃案例中提到,1997年上半年,南莊經濟利潤較上年同期減少11977萬元,減幅達50%,全鎮上下一下子陷入了恐慌。而在石灣,此前如日中天的佛陶集團也開始分崩衰落。
王志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邀赴佛山南海對陶瓷產業發展進行策劃,並提出了“陶瓷城+會展”的解決思路。2002年的首屆陶瓷博覽會一炮而紅,整座城市為之沸騰,在中國陶瓷行業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原來有些感覺南莊地方太小,准備搬遷的企業也再次看到了行業發展的前景,華夏陶瓷城首期規劃中300畝土地被一掃而空,逐步發展成為佛山陶瓷行業總部經濟的第一個集聚區。佛山陶瓷一舉扭轉發展頹勢,品牌知名度日益彰顯。
當時佛山“一鎮一品”的專業鎮經濟很多都面臨著與陶瓷產業同樣的問題,在2000年前後一度出現行業萎縮的現象。陶博會的成功也點燃了佛山眾多專業鎮策劃辦展的熱情,紛紛將會展作為企業拓銷路、樹品牌的主要渠道和手段,佛山地區一時間湧現出家電、陶瓷、木工、家具、機械、花卉、不鏽鋼、童裝等一大批行業會展,至少在表面上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
但也要看到這種繁榮背後的隱憂。佛山舉辦的各大會展雖然大多由國家級行業協會及市、區政府掛名主辦,但實際上主要由鎮政府以及半官方性質的本地行業協會操刀,專業化水平不高,並且一開始就帶有濃重的“政績展會”色彩,名為國際性或全國性展會,實際上大部分參展企業都是礙於情面不得已而為之的本地企業,展會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為加快會展經濟的發展,提升展會的專業化、國際化程度,禪城、順德等會展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從2004年就開始積極物色國外和港資會展公司到佛山合辦展會。2006年10月26日,禪城區政府與德國rib集團旗下的佛亞展覽公司簽約,將佛山陶博會有償轉給德國會展公司操辦,希望能夠借助德國會展的經驗與資源,將佛山陶博會打造成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陶瓷會展。
隨後幾年,佛山陶博會的專業化、國際化水平確有一定的提升,多了不少來自奧地利、中東、東南亞、英國、法國等地的參展商以及國際采購團,但與當初提出的三五年之內打造成世界一流的陶瓷會展的目標仍相距甚遠。2008年國際經濟危機襲來,2009年春季陶博會招商乏力,佛亞展覽遂提出中止合作。陶博會再度回歸華夏陶瓷城與中國陶瓷城一展兩館、內部競爭的“雙城記”局面。
順德也是在2006年開始引進國外會展公司聯合辦展。倫教木工展2006年開始聯手東南亞地區享有盛名的香港雅式展覽公司合辦,更名順德木工展,並移師順德展覽中心;順德家電展從第八屆開始引進德國科隆國際展覽中心加盟作為第一主辦方;中國國際植物展覽會引進了德國十大展覽機構之一的德國埃森展覽公司作為共同主辦單位。
順德會展業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程度遠遠走在了國內同級城市前列,但同樣也面臨會展業持續發展能力弱、整體檔次低、影響力下降等嚴峻問題。不少會展在開始的一兩年辦得熱熱鬧鬧,之後就悄無聲息地消失。例如順德科技成果交易會,第一屆展會吸引了452家單位參加,落實簽約項目130多項,簽約資金近11億元,但一兩年之後已經難覓其身影。
接受佛山日報記者采訪的企業家大多表示,目前佛山很多展會基本上都只有二、三線的小品牌、新品牌前來捧場,已經很難吸引到高端客源,佛山會展業的整體影響力亟待提升。
總結與反思
展館“吃不飽”展會“長不大”
國內外的經驗均表明,利用會展拉動行業乃至整個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佛山會展業的發展,對於佛山早期的專業鎮經濟轉型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如果說廣交會是中國進出口貿易的晴雨表,佛山的會展業某種程度也可以視為佛山產業轉型發展的晴雨表。
《佛山日報》過去十多年來一直對佛山會展業的發展進行跟蹤報道與觀察,通過對佛山會展業的發展情況與產業集群的興衰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兩者之間存在某種驚人的一致性。
過去十多年來,陶瓷、家電、機械、家具、花卉等傳統產業都較為成功地實現了產業的轉型與升級,依托於這些產業之上的專業展會至今在國內也仍有一定影響力,這些重點展會過去十多年來對於企業的技術革新、產品設計、市場推廣、品牌塑造也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年成功舉辦的“互聯網+”博覽會,更是佛山敏銳把握機遇,利用“互聯網+”的思維和手段,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的一次積極探索。這次盛會成功舉辦之後,“互聯網+”的思想與理念在佛山得到廣泛傳播,全球“互聯網+”資源加速在佛山彙集,與佛山原有的產業土壤進行廣泛對接,為新常態下佛山的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佛山原來在全國具有十分重要影響力的不鏽鋼、童裝等傳統產業集群在2008年前後與依托於產業之上的專業會展一起慢慢走向式微。這些深刻的曆史教訓也表明,一個會展的成功舉辦,折射出來的是政府、協會、企業與市場的合力,合力不足則會展衰,影響產業發展的上下遊資源難以有效整合,產業升級受阻,產業發展無法適應城市發展的步伐,因而逐漸衰落。
會展經濟的興衰固然有其內在的規律,但背後所暴露出來的佛山會展業在發展過程中所積累下來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亦不容忽視。
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原有的專業鎮經濟的基礎上誕生的佛山會展經濟,長期以來都是以“一鎮一展”的形式出現,這種自下而上形成的“會展諸侯經濟”不可避免呈現出小、散、亂的特點,難以真正走向專業化市場化運作,成為制約佛山會展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首先是展館面積過小。早期鎮政府主導的展會實際上並不需要太大的展館,各個鎮政府也都不願意“丟臉”,舍近求遠到其它鎮街的展館去租場地辦展。因此,在缺乏上級政府有效統籌的情況下,很多鎮街政府規劃建設本地的專業市場時,都追求大而全,在市場內規劃建設小型的展覽場館。目前佛山區域內比較重要的展覽中心主要有位於禪城南莊的佛山國際會展中心,以及順德的前進會展中心、順德展覽中心、順聯國際機械展覽中心、陳村花卉世界展覽中心等等,除了順德展覽中心由順德區政府投資之外,其它都由鎮一級政府或本地企業投資,最初都是為了服務於本地的產業,即使面積最大的順聯國際機械展覽中心也僅有2.6萬平方米。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一個真正有影響力的會展,其展覽面積一般都在10萬平方米以上。從會展業發展的最基本的硬件條件來看,佛山已經遠遠落後於國內很多城市。
為了增加展出面積,佛山大部分會展都是采取“會展+專業市場”聯展的方式。也就是說,會展期間,展館所在的專業市場同時也作為展會的一部分,市場成了“固定展位”,市場商戶搖身一變,成為“固定參展商”。事實上這種頗有佛山地方特色的“展貿一體”的展會並不受企業的歡迎,很多企業接受佛山日報記者采訪時均認為,這種展覽方式並不利於會展的專業化發展。
這種小而散的展館布局所造成的一個最直接後果,就是展館“吃不飽”、展會“長不大”。很多花費幾千萬甚至更多的資金建設起來的場館,一年就僅僅在舉辦本地會展那幾天派得上用場,一年365天,至少有300天時間是在曬太陽。而在國內外會展經濟風起雲湧之際,佛山這種展覽面積只有1萬多平方米的展會,就算引進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專業展覽公司操作,也很難真正形成太大影響力。
佛山會議展覽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鄭少明曾經做過分析,辦一個會展所需的成本差距並不大,展館面積越大攤位越多,平攤成本就越小,而佛山一直受限於場地問題,成本與收益相比普遍偏高,很多展會也因此入不敷出,政府一“斷奶”就陷入步履維艱的境地。
面對會展經濟這塊看似誘人的蛋糕,與國內大多數城市相比,佛山的起步其實並不算晚,但最近幾年似乎沒有了太大的食欲。在廣州強大的會展經濟所形成的虹吸效應之下,在低迷的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之下,很多企業都疑問,佛山到底還需不需要發展會展業?
“十三五”時期,在中國會展經濟升級、全球會展產業向中國轉移的背景下,佛山會展經濟到底應該如何突圍?請留意明天推出的“會展經濟新觀察(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