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8

男子參加婚禮送欠條紅包 結婚時收到當年欠條

2016-01-08
来源:揚子晚報

  連日來,關于“份子錢”的奇葩故事在網上層出不窮,引起了錫城年輕人關于份子錢的討論:份子錢是否應該出,該怎么出,出多少,都是讓不少年輕人頭疼的事。而在剛過去的元旦小長假里,家住河埒口的“85后”青年小李就遭遇了一個關于份子錢的奇葩經歷。

  奇葩:結婚時收到當年送出的欠條

  小李大學是在沈陽魯迅美術學院念的。四年前的國慶節前,小李收到大學同學小宋的結婚請帖。他們兩人關系很要好,所以小李覺得無論如何要去參加婚禮,給兄弟站場子。他跑去火車站買了無錫到沈陽的往返車票,因為沒有硬座,只能買臥鋪,一共花了800塊。而那時小李剛參加工作,每個月收入只有兩千三塊,買了車票以后所剩不多,還要應付生活。但給兄弟的份子錢又不能太少。于是小李想來想去,在送給小宋的紅包里塞進了一張欠條,上面寫著“新婚快樂!手頭有點緊,紅包先欠著,等哥們發達了,補你一個大的。小李。”

  之后兩人還是照常聯系,但誰也沒有提欠條的事。2015年11月份,小李給小宋打了個電話,說自己2016年元旦結婚,請他跟夫人來無錫喝喜酒,小宋連聲答應。婚禮那天,小李收到了小宋給的紅包。但是婚宴以后清點禮金時,卻發生了搞笑的一幕:紅包里有兩張紙條,一張是當年小李寫給小宋的欠條,另一張是小宋寫給小李的,上書三字“抵消啦!”小李頓時覺得又好氣又好笑。事后,小李給小宋打了個電話,兩人一笑泯恩仇。

  時尚:為省車馬費選擇手機轉賬

  隨著微信、支付寶的普及,年輕人之間的禮尚往來又有了新的方式。以前沒法出席朋友婚禮時都喊人帶紅包,而現在不少年輕人直接通過微信、支付寶轉賬送份子錢。

  有人是為了省去喝喜酒的車馬費。家住金色家園的“85后”杭先生告訴記者,兩三年前,自己的好朋友結婚,不管多遠他都會跑一趟,但現在自己有了家庭,有了寶寶,時間沒有那么自由了,而拖家帶口去外地參加婚禮,車費又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像我的很多同學都在北京,夫妻倆來回的車票就得兩千左右,再加上還要包800元至1000元的紅包,代價就很大了。”所以,現在除了特別要好的朋友,其他遠地方的朋友,他都通過微信轉賬的方式送紅包,既節省了時間,又節省了車馬費。

  有人是怕托人帶紅包。在馬山工作的“90后”小華因為曾經吃過幫人帶紅包的虧,因此他也很贊成微信轉賬的方式。兩年前,小華一個大學同學在南京結婚,他的另一個朋友因抽不出時間,便請小華幫他帶500元紅包,回頭把錢給他。但是等小華從南京回來,欠錢的那位卻像什么事都沒發生一樣,不提還錢的事。兩年過去了,那個人還是沒有還錢,小華對此也死心了。“如果再有人讓我幫忙帶紅包,我肯定不干了,會直接讓他用支付寶或者微信轉賬。”

  新潮:換成禮物或約定互不隨禮

  在太湖新城工作的王小姐去年結婚,幾個大學室友送來的都是精心挑選的禮物,沒有像其他人一樣送紅包。王小姐覺得這樣反而更能表達感情,“在大學時,我們幾個人就曾經討論過將來結婚該送什么禮物。沒想到幾年過去,當初的約定還真的成為了現實。”王小姐是大學寢室中最早結婚的一個,而她的婚禮也成了其余三個姐妹的“模版”,大家都約好到時送上一份親自挑選或親手做的禮物。王小姐說,“禮輕情誼重,喜宴的目的在于跟大家一起分享喜悅,而不是為了幾個禮金。”

  除了互送禮物外,“互免禮金”的風潮也在蔓延。家住長江國際花園的陳小姐結婚時謝絕了一切禮金。“在打電話請客時,就跟幾個熟悉的朋友聲明了不收禮金,請他們來玩玩,大家趁這個機會聚一聚。”剩下的親戚朋友的紅包,在辦完喜宴后一家一戶地退了回去,“因為覺得實在沒有這個必要,這次你給我,下次我給你,無非讓自己面子上過得去,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并不一定要通過錢來連接的。”今年52歲的市民顧女士表示,自己這么多年參加過許多場婚禮,不收禮金的只碰到過兩三家,“都是家境好的人家,不在乎這點禮錢,在乎的是客人多、婚禮辦的熱鬧。”顧女士說,大多數人家請客辦酒都不希望做虧本的買賣,至少收來的禮金能抵掉日益高漲的酒席錢。

  專家:隨不隨禮都正常,期待新風尚

  隨著80后、90后踏上工作崗位,加入隨份子錢的大軍,禮金要不要出、要出多少成為部分年輕人的困惑。年輕人社會經驗相對不足,對人情世故的掌握沒有上一輩那么熟練,而且似乎有些人把錢看得過于重要。

  江南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教授王君柏表示,中國是人情大國,禮尚往來的思想根深蒂固。但隨禮終究是一種表情達意的手段,要根據自己的收入和與對方的交情而定,“無論是同學、朋友還是親戚,關系都有親疏遠近,有鐵桿的,也有八竿子打不著的,來與不來、隨不隨禮都是正常的。來了也許說明人家看重這份情誼,但不來也沒必要計較。這次人家隨禮了,下次你還人家一個人情,往來之中關系也近了。如果沒有隨禮,說明關系還沒到那個份兒上,是自己請的有問題。”他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隨禮也會出現新特點,就像朋友之間約定“互不隨禮”的方式很值得鼓勵。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