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5

招商局鯨吞中外運長航

2016-01-11
来源:國際金融報

  近日,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外運長航被整體并入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這無疑是繼中遠集團與中海集團兩大央企重組之后,又一震動國內外資本市場與航運市場的重大事件。上海海事大學教授徐劍華認為,兩家企業走專業領域重組這條道路的可能性比較大。除了兩家公司業已整合的油輪資源,下一步則會逐漸整合散貨、碼頭和物流,甚至船代、貨代板塊。

  靴子最終落地。2015年12月28日,國資委網站發布消息,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外運長航”)整體并入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招商局”),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外運長航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這是同一個月內,繼南光集團與珠海振戎、中冶集團與五礦集團、中遠集團與中海集團重組后的第四起重組案例。

  一旦兩家央企合并,將誕生一家資產規模超過7000億元的超級央企,遠超中遠與中海合并后的5000億元資產規模。

  據了解,目前中國航運資產主要集中在中遠集團、中海集團、招商局集團和中外運長航這四大央企內。

  分析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外運整體并入招商局,目的是將兩大集團重合業務進行整合,雙方可以在資金、技術、資源方面實現綜合性互補整合,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擴大業務規模、避免同業競爭,還能在國際市場提高競爭力。

  資源互補

  公開資料顯示,中外運長航是國務院國資委直屬管理的大型國際化現代企業集團,是以物流為核心主業、航運為重要支柱業務、船舶重工為相關配套業務的中國最大的綜合物流服務供應商。集團旗下有外運發展、中國外運、中外運航運3家上市公司。

  而招商局是國家駐港大型企業集團、香港四大中資企業之一,旗下擁有招商銀行、招商輪船等多家上市平臺,業務主要集中于交通、金融以及房地產開發等。

  據了解,此次重組事宜是由招商局方面提出,與中遠、中海的重組模式不同,并不是以往常見的央企對等式重組,而是由招商局“兼并”中外運長航集團,讓后者成為其二級公司,再在內部進行業務優化整合。重組完成后,招商局集團將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事實上,在宣布整合前,兩大集團曾在油品運輸和地產開發方面合作過。2014年8月11日,招商局旗下的招商輪船就與中外運簽署VLCC船隊合資合作框架協議,兩家將VLCC資產整合進了China VLCC,招商輪船控股51%并經營管理,中外運持股49%。隨后,雙方宣布在香港設立“中國能源運輸有限公司”。截至2015年8月7日,據招商輪船公告稱,China VLCC運營的油輪已達35艘,VLCC訂單10艘。

  地產方面,中外運長航也剛剛與招商地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手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共同開發在上海的相關土地資源。所以,對于二者的“聯姻”,業界并不意外。

  在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蔡建明看來,促成“聯姻”的因素主要有三點:首先,兩者業務之間能夠融合對接,合并將產生協同效應,能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其次,兩者都是國有企業,重組有利于航運等資源的整合,優化資源配置,能夠提升公司的市場占有率;此外,中外運長航需要借招商局力量來解決其內部矛盾。

  資料顯示,中外運長航是于2009年3月由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與中國長江航運(集團)總公司重組成立的,但這些年來,二者的整合并不融洽。

  “中外運長航成為巨虧大戶的重要原因是,它是由兩家勢均力敵的集團合并而來,且整合不力,陷入內耗,僅靠自身力量難以化解內部矛盾。”蔡建明說,所以它希望被招商局合并后,借招商局力量來解決矛盾,整合成功。

  CCVI中國價值指數首席研究員崔新生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中外運與招商局的重組有產業供給側優化的需要,也有戰略資源做強主觀愿望和現實發展的考量。

  重點在物流

  眾所周知,招商局并非專注于航運業,而中外運長航一直以來以物流業務為主。為此,分析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認為,兩大集團的合并重組將實現優化互補。

  “兩大集團重組后無疑市場集中度將會大大提高,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將會實現整合,中國能源運輸能夠重回央企手中,跨境物流以及特殊物流等將迎來發展的良機。”蔡建明說。

  不過,蔡建明同時強調,重組的關鍵是整合,若整合不力,大量的資源將閑置在集團內部,反而對整個行業產生不利影響。

  那么,二者聯姻后將如何整合呢?

  崔新生認為,兩大集團從物流方面整合是現成的選擇,特別是未來在跨境電商方面或有布局,但重組策略暫時還較為模糊。

  在蔡建明看來,兩大集團整合的重點應該在航運、物流、港口資源等板塊。“由于雙方在航運業務方面多有合作,所以航運板塊很可能率先合作;緊接著就是物流業務的整合,如冷鏈物流、重大件業務等特殊物流可實現優勢互補;在能源運輸方面,兩者可以實現無縫對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此外,雙方在海港碼頭以及造船等領域都能實現業務互補”。

  興業證券分析師龔里也贊同上述說法,稱“在航運方面,中外運長航與招商局已經進行了部分整合,我們認為中外運長航并入招商后,其持有的China VLCC 的49%股權大概率會被招商輪船收購,如此,招輪的業績將大幅增厚,按2015年來看,利潤將從我們預計的23億增厚至35億”。

  “目前,中外運長航還有一些從事成品油運輸的小型油輪;旗下上市公司中外運航運還有98艘主要經營散貨的控制散貨船。”龔里表示,油輪資產目前盈利較好。“我們認為,這些小型油輪并入招商輪船比較合理;散貨資產盈利較差,中海中遠是將上市公司的散貨剝離給集團,招商如何處理有待繼續跟蹤”。

  在物流方面,龔里認為,招商局物流的業務與中國外運有契合之處,可以進行整合,對于外運發展來說,招商集團管理優秀、實力雄厚,將給公司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民生證券分析師朱金巖認為,重組后,公司會為發展跨境電商業務制定長期發展方案,預計將通過海外倉收購及建設、布局國內保稅倉等方式發力,開拓跨境電商市場。

  “市場對中外運長航并入招商局已經預期很久,如今終于靴子落地。這只是第一步,后續應該還會有進一步的整合,A股的招商輪船、外運發展將從中受益,投資者可重點關注。”龔里說。

  或成國企重組新模式

  前文已提及,中外運長航是由中外運集團和長航集團重組而來。2008年12月19日,國資委下發通知,批準中外運與長航實施重組,按照當時的計劃,2009年是重組的籌備階段,2010年為整合階段,2011年是發展階段。然而,直到2011年,各業務板塊的整合工作仍然沒有實質啟動和推進執行。

  兩大央企集團遭遇整而不合的情況,導致重組后的中外運甚至在2013年出現了百億虧損。中外運曾經在A股有兩家上市公司,長航油運和長航鳳凰,但先后都因連虧退市。

  因有前車之鑒,所以,業界對中外運與招商局的整合如何避免重蹈覆轍十分關心。

  “中外運與長航集團整而不合,一直虧損,一方面是兩家集團勢均力敵,合并后發生領導權之爭;另一方面由于本質是行政重組,保留行政級別,并購的目的有解決央企融資難之嫌。”蔡建明認為,此次重組在體積上招商局遠大于中外運,且讓中外運成為子公司,所以成功的關鍵是減少行政干預,做到真正的市場重組。

  崔新生卻認為,即便納入招商局,中外運長航仍然難以避免虧損。“同是國有企業,虧損是體制問題,并非市場,或許這次由招商局重組中外運本身,是一種行政性‘托孤’行為”。但崔新生同時指出,此次的重組方式將為下一步國有經濟選擇新的重組戰略做準備。

  有分析人士指出,這種央企重組模式是央企之間自愿選擇的,也是最為市場化的模式,無論是從操作路徑還是重組效果,都會比行政命令下的重組更為有效,或可能成為未來國企重組的主要方式。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