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朱启兵,CPA,2012年加入民族证券,现为民族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2015年被彭博(Blommberg)评为预测最准确的中国经济学家。同时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兼职导师,《经济观察报》和腾讯证券研究院专栏作家。此前曾担任《经济学》(季刊)编辑部主任。
民族证券朱启兵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民族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料2016年政策仍将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权衡,以需求端政策「稳增长」,为供给端的「调结构」创造稳定环境。他预料2016年下半年经济触底回升,全年经济增长呈现前低后高。
【香港商报网讯】2015年即将过去,2016年中国经济何去何从?民族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地位,未来数年内,政策重心将围绕着供给端发力。在2016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中,「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居于首位,2016年实体经济的出清过程将进入实质性阶段。他亦指出,考虑到完成小康目标以及去产能导致的下行压力,短期内「稳增长」需求依然存在。料2016年政策仍将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权衡,以需求端政策「稳增长」,为供给端的「调结构」创造稳定环境。他预料2016年下半年经济触底回升,全年经济增长呈现前低后高。香港商报记者李颖
供给侧改革力度空前
香港商报:有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近各方面点评已经比较多,你认为此次会议有哪些亮点?
朱启兵:可能大家也都注意到了,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调力度超出预期。可以说会议公报通篇围绕着这个词展开。所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其中「重大创新」、「主动选择」、「必然要求」都是比较重的词汇,可以说是确立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地位。
此外,会议强调「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意味着未来数年内,政策重心将围绕着供给端发力。
香港商报:决策层提出供给侧改革,这在近年来中国经济宏观决策语境中,似乎是一个新鲜词汇。这是否意味着对过往经济改革思路的一种纠偏和矫正?
朱启兵: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管是一个新的词汇,但从政策内容看,其实某种程度上是对前期国务院政策的确认。
回顾2013年以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政策集中在简政放权、降低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服务业、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等相关内容。这些事实上也正是目前供给侧改革的内容。
2014年下半年开始,政策风向一度有一些微妙变化,对增长速度的强调有所回升,国务院政策的执行力度则不如人意。本次会议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或许代表了决策层在增长路径方面已经有所共识。这样的话,未来政策的力度可能会有所增强。
需求管理效果趋弱
香港商报:供给学派在经济学史上早已有之,为何在这个时候中国决策层如此强调供给侧管理?
朱启兵:在此时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因为需求管理政策的效果在2015年明显减弱。当然,本轮周期中,总需求管理政策的效果本身就是在递减的,而2015年体现得尤为明显。
财政政策方面,2015年的财政支出力度明显强于之前的年度,1月至11月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速达到18.9%。货币政策方面,截至11月,实体经济新增人民币信贷10.4万亿元(社会融资口径的),首次突破10万亿元。但新增信贷也更多集中在居民部门,主要是地产销售转好带来的房贷增长,此外是企业部门的短期贷款,而与投资相关的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整体是下降的。
尽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力度明显加大,但是经济下行趋势目前并无好转,显示需求管理政策效果不佳。
供给端化解产能过剩
香港商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如何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去理解这五大任务?
朱启兵:细分来看,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属于供给端,而去库存和去杠杆则更多属于需求端的政策。其中「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居于首位,体现政府去产能的决心,而随着去产能进度的加快,2016年实体经济的出清过程将进入实质性阶段。相应的,经济下行压力也会随之加大。
同时,「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提出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以及「社会政策要兜底」,也可以看出,政府还是试图缓和去产能对经济的冲击。因此可以预期政策「稳增长」力度也会相应加大。
至于降成本和补短板,实际是前期政策的延续。明确提出减税的可能,银行和电力大致会成为替企业买单的部门;而在供给端,产业政策方面的「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等有关新增长点的内容值得持续关注。
需求端去房地产库存
香港商报:现时内地产业过剩现象突出,房地产业库存加大,你怎么看待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去库存解决方案?农民工进城能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吗?
朱启兵:「去库存」具体指的是化解房地产库存。个人理解,其目的还是在实体经济去产能过程加速的背景下,房地产再度成为有效需求的重要支撑。
对于会议提出的化解房地产库存的具体措施,这里不做讨论。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化解房地产库存,是和新型城镇化联系在一起的。更多是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这类手段来消除库存。同时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提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并提出「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
由此理解,化解房地产库存更多针对的还是三、四线城市。但问题是,城镇化更大程度上是工业化的结果,以政策推动城镇化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而且,从房地产库存的消化到投资之间,依然有着传导机制的问题。至少从2015年的情况看,房地产销售其实有明显改善。1月至11月商品房销售同比增长7.4%,但是房地产投资同期只增长了1.3%。库存压力也并无明显减轻。
所以,房地产能否如愿成为需求端的支撑,还需要观察。如果房地产不能支撑需求,基建投资可能还会继续加速来支撑经济。同时,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再度提上日程,城市基础设施的升级可能成为2016年的投资重心之一。
防范金融风险是重点
香港商报:这五大任务分别属于需求端和供给端,而稳增长与结构调整是否由于存在时间上的错配,而不可能同时兼顾?
朱启兵:由此看,五大任务中,其实去杠杆,防风险是硬约束,去房地产库存是需求端的支撑,去产能等供给端调整的政策是目的。相应的,政策还是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权衡,以需求端政策「稳增长」,为供给端的「调结构」创造稳定环境。所谓「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强调供给侧改革,但并不排斥需求管理政策。不仅如此,在去产能导致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稳增长政策可能力度更大。
毕竟,供给侧改革更为关注长期的经济增长路径,但同时为了完成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十三五期间仍需保持6.5%以上的增速。但在这种状态下,政策的具体执行如何,则给决策者增加了难度。
香港商报:如何理解会议提出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朱启兵:所谓「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一个关注点仍然是地方债。关于地方债务,前两天财政部长楼继伟在人大报告时提出三点:一是存量债务偿还统筹预算资金,「必要时可以处置政府资产」,二是继续进行地方债置换,三是鼓励PPP化解政府债务。地方债务置换目前是全覆盖,人大调研结果是2016年到期债务2.8万亿元,我们测算的规模与此相近,按照全覆盖的原则,2016年地方债置换规模预计也在3万亿元左右。
另一个关注点是金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经历了2015年的市场动荡后,决策层对金融风险的警惕程度应该是上升的。
实现增长目标有压力
香港商报:能否预测下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总体上将是怎么一个状况?
朱启兵: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2016年整体上压力仍然比较大。供给侧改革关注的是中长期的增长路径,其效果也需要时间体现。短期内,去产能的力度加大,对经济增速的压力其实更多。2015年需求端疲弱的状况在2016年还会延续。
从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看。供给侧改革影响最大的是投资。在去产能加速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仍然难有起色。投资增速最大的变量来自房地产,政策面对于房地产固然有支撑,但具体效果还有待观察。基本上,基建项目对投资的支撑还是必须的。其中尤其是和新型城镇化相关的基础设施升级等。整体上,投资的增速降到个位数是大概率事件。
消费下半年以来趋势较好,政策方面也提出「持续扩大消费需求」。对房地产的政策放松对消费也会起到提振作用,因此2016年延续稳健回升的概率比较大。不过,消费最终受制于收入约束。
出口方面,外需2016年预计会比2015年有所改善。目前美、欧整体上还是温和复苏趋势。人民币2016年也会有所贬值,再加上相关自贸协议等作用。预计出口可能会实现正增长。不过,净出口对GDP的贡献未必会高于2015年。而2016年,考虑到大宗商品价格同比降幅的收窄,进口下降的幅度肯定会大幅收窄。因此,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大概率是下降的。
因此,综合起来看,保持经济增速在6.5%以上,依然压力不小。如前面所说的,为了防范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下行风险,稳增长的力度只会更大。
财策更积极币策趋灵活
香港商报:你预测2016年中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采取怎样的基调?
朱启兵:财政政策方面明确提出了减税和提高财政赤字率,也基本在市场预期之中。2016年赤字率大致会达到3%左右。2015年财政政策力度不小,但同时财政收支矛盾还是比较突出的。
缓和财政收支矛盾,再考虑到减税的影响,提高赤字率基本是必然的选择。此外,除了2015年已经做的盘活存量,推广PPP、地方债务置换等手段外,专项建设基金力度会比较大。
货币政策方面,单纯的货币投放对目前的经济下行作用不大。而「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要求维持无风险利率的低水平。
另一方面,在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的背景下,汇率和资本外流的问题依然是央行必须关注的,中美利差的收窄速度不宜过快。综合起来,在稳增长、稳汇率、控风险的多重目标下,降息的空间不大。当然,存款准备金率还有比较大的下调空间。预计利率方面,央行会通过各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利率的变动来维持无风险利率的低水平,全面降息会慎用。降准可能会有多次,但目的应该更多是对冲外汇占款的减少,流动性总量不会过度扩张。
香港商报:你对明年人民币汇率走势有何看法?
朱启兵:汇率方面,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后中美利差收窄,人民币兑美元应会继续贬值,不过鉴于美联储加息也会比较温和,个人判断人民币大致贬值5%左右,即期汇率低点在6.8附近。具体手段可能会通过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来实现,也是经济工作会议所谓的「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汇率一定程度的维稳,我认为2016年还会延续。
预估后年经济企稳
香港商报:明年经济是否触底?你预测2016年经济增速能达到6.5%吗?
朱启兵:整体上看,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重心,意味着决策层对中长期的经济增长更为重视。短期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相应的政策稳增长力度也会加强。同时,随着实体经济产能出清过程的加速,经济中期触底过程也会加速。当然,具体何时触底还要看过剩产能出清的进度,也就是政策的力度。近日新闻报道杭钢已经熄火,实质性去产能可能已经开始。
关于2016年经济增速,关键看两个变量,一是房地产投资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二是基建投资能否还维持在目前的增速。我个人觉得,在做供给侧改革时,没有必要保证6.5%或7%的增速,这样反而增加了风险。只是,决策层有完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硬约束。
乐观一点,也许2016年下半年能看到经济触底的迹象,企业盈利在二季度或三季度可能迎来拐点,全年经济增长有可能前低后高。当然,这要看去产能的进度,如果去产能是下半年才发力明显,那么经济企稳估计就要到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