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54

汇率相对稳定是定海神针

2016-01-26
来源:香港商报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向松祚先生就广泛关注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和中国金融业相关热点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当记者问及为何不用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身份发表看法时,他直言学术职位会令他的思考更加客观中立,不会让外界过多猜测他的立场和倾向。

  向松祚表示,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贬值反应过度。他认为,确保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仍然是今年的最佳政策,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关键抓手或定海神针,同时人行将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有序逐步开放。香港商报记者 齐晓彤

  专家简介

  向松祚,著名宏观经济学家,现任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顾问委员会成员、研究委员会成员,《环球财经》杂志总编;

  师从「欧元之父」、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孟岱尔;

  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杰出校友,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华友世纪创始人之一;

  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和多家企业;主要着作包括《伯南克的货币理论和政策哲学》、《汇率危局--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和後果》、《不要玩弄汇率》、《孟岱尔经济学文集》(译着)、《张五常经济学》、《金融危机和国家利益》等;

  着作曾经荣获中国图书奖、《经济日报》全国十佳经济读物奖、全国大专优秀图书奖;

  个人荣获过首届吴玉章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访问学者资助及其它多奖项。

  市场对人币汇率过度反应

  商报记者:您能否回顾一下去年8﹒13汇改到今年初以香港为主战场的汇率之战,国际社会的反映以及您个人观察和感受?

  向松祚:近期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或贬值引起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我以为主要有如下原因:

  其一,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持续下行趋势感到担忧。

  其二,美联储加息引发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汇率贬值、资金外流,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类似压力。

  其三,过去人民币汇率高度稳定且单边升值,汇改以来,汇率灵活性不断增加,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还不太适应汇率的双向波动,总以为升值才是常态,双向波动或贬值不是常态,市场确实有过度反应的心理情绪。我认为去年8月进一步汇改以来,国际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小幅贬值严重反应过度。

  其四、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快速发展,离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海外人民币存款约2.7万亿元,香港大体占了一半。离岸市场的汇率完全是市场预期决定的,过度反应尤其强烈,国际炒家大肆抛空人民币,并透过各种渠道从事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之间的投机套利活动,大幅度加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或短期内的贬值。国际炒作所用的操作手法是经典的「宏观对冲」操作,即同时抛空汇市、股指和股票,与1997年国际炒家抛空港币的策略如出一辙。离岸人民币汇率的贬值直接影响在岸市场的汇率预期,客观上加剧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和压力。

  人币没有持续大幅贬值基础

  向松祚:为什麽我说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过度反应?因为从基本面上综合分析,人民币汇率根本没有持续大幅贬值的基础。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放缓的幅度同样担忧过度了。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将持续放缓,但即使放缓到GDP增速6.5%,中国依然是全球增速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中国进出口贸易将继续维持顺差;海外直接投资仍然在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尽管中国对外投资同样快速增长,中国国际收支不可能出现大幅度的双逆差或赤字;中国资本账户还没有完全放开,资本流动依然得到谨慎和高度的控制;中国拥有3.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依然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原则上可以随时干预汇市,维持汇率稳定。

  离岸市场人民币规模虽然越来越大,但是,如果需要的话,中国货币当局完全有能力影响离岸市场的汇率,遏制和反击国际市场做空力量绰绰有余。

  维持汇率稳定符合各界利益

  向松祚:更为重要的是,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不仅符合中国自身利益,而且有利於全球经济和亚洲区域经济的稳定。如果人民币汇率出现快速急剧贬值,必将引发周边乃至全球货币汇率动荡。现在有些市场人士极力鼓吹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贬值,是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是别有用心的炒作。人民币汇率的无序贬值不仅会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和金融的稳定,而且肯定会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和金融的稳定。

  我相信国际上负责任的政治家、投资者和金融家都不愿意看到人民币汇率的无序贬值,这一点必须彻底讲清楚。有些人士从中国稳增长的角度,认为汇率大幅贬值有助於刺激出口,这个论点已经不再成立。其实,汇率贬值刺激出口的效果非常有限。根据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影响内地出口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出口竞争力或比较优势相对下降(主要是出口的产业结构),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实际汇率升值。其中,汇率位列第三。此外,内地进出口目前已经占到世界的12%左右,继续维持高速增长已不可能,希望汇率贬值刺激出口从而稳定增长,是不现实的政策选项。

  总之,2016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将是国际国内金融界和普通百姓高度关注的焦点,也是今年宏观政策的焦点。综合内地经济金融形势,通盘考虑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後的全球金融局势,确保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仍然是最佳政策,是2016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关键抓手或定海神针。我相信,人行完全有意愿、有能力、有手段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同时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有序逐步开放。

  中国经济增速不会V型反转

  商报记者:汇率预期与宏观经济预期密不可分,如何看待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势?中国决策层如何引导汇率预期走向明朗化而不是恐慌与重归严格管制?

  向松祚:中国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将长期存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是经济历史发展的必然。世界上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够永远维持高速增长。内地经济增速将持续长期放缓。五年内下降到6.5%,10年内下降到5-6%,是客观规律所决定,是历史趋势所决定,是经济内在的成本结构所决定。我不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会有所谓的V形反转。

  然而,即使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到5%-6%,如此体量的经济体,能够维持如此中高增长速度极其不易,难能可贵。这就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某些市场人士担忧的「硬着陆」,将会是一个平稳逐步的放缓和转型升级过程。

  汇率与股票市场息息相关

  向松祚:汇率预期的管理极其重要,我们应该充分向国际国内投资者讲清楚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要回避问题,不要掩盖问题,只要实事求是讲清楚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困难、挑战和机遇,投资者就能够对中国经济和金融有一个客观理性的判断,就不会出现非理性的恐慌行为。当然,金融市场尤其是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管理是极端重要的。我们对股票市场的管理确实非常不成熟,去年的股灾和今年年初股市的剧烈波动,客观上加剧了人们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悲观预期,这是非常不幸的发展。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高度相关,心理预期相互传染,稳定人民币汇率仅靠外汇市场的管理和干预还不够,还必须尽快稳定股票市场,稳定投资者的预期。

  我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有目的的维持浮动汇率和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当然,我们需要采取更多具体措施向市场释放更加明确和透明的资讯,让市场投资者知道内地汇率政策的「底线」。我相信近期中国政府和货币当局会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妥善管理和引导人民币汇率预期。人民币汇率将维持相对稳定。

  商业银行有能力应对不良攀升

  商报记者:您作为农行首席经济学家,对2015银行业的不良攀升情况比较了解,而股市、汇市的大幅波动对银行业金融风险的积聚是否雪上加霜?如何减轻全球投资者对中国风险外扩的担忧?

  向松祚:随着经济持续下行,内地商业银行体系的各种风险开始快速凸显,商业银行面临资产、收入、利润增速快速下降。不良贷款主要来自制造业和房地产业,部分制造业和房地产企业开始出现难以偿还利息和本金的麻烦;企业之间的担保链、担保圈风险开始频繁即发,某些行业和地区的金融风险已经进入高危期。

  2015年,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经超过1.50%,部分银行超过2%,实际情况比公布数据还要严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从「双降」到「双升」将是新常态。尽管如此,我不认为中国会出现商业银行破产倒闭的情形。过去多年,中国商业银行收入、利润和资产快速增长,贷款损失拨备非常充分,即使收入和利润出现大幅下降,中国商业银行仍然有能力应对经济转型时期不良贷款的上升。当然,未来商业银行将更加注重风险的防范和资产的保全,对於制造业、房地产业和高负债企业的信贷将更加谨慎。

  建立央行主导的系统监管框架

  商报记者:您对金融市场近期热议的监管体制变革有何建议?

  向松祚:我认为未来内地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方向是建立以人民银行为主导,系统监管和分业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框架。即对金融监管职能进行合理分工,中央银行担负系统监管职责,「三会」(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和地方政府金融办负业务监管职责包括市场准入、行业规范、消费者保护等等)。上述改革思路有三方面的基本理由:

  其一,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模式早已是大势所趋或者已经成为现实。目前的「一行三会」分业或分工监管框架已经不大适应金融新时代和金融新业态,确实需要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

  其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是金融监管的核心职责或主要任务。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或流动性风险,只有中央银行才能够解决流动性问题,才有手段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蔓延。因为只有中央银行才能创造流动性,中央银行原则上能够无限创造流动性来应对危机。

  其三,现代中央银行的基本和首要职责就是创造流动性,担当最後贷款人,防范系统性的流动性危机。从1609年创立的荷兰汇兑银行、1669年创立的瑞典中央银行、1694年创立的英格兰银行到1913年创立的美联储,起因和初衷都是防范系统性的流动性危机。建立以中央银行为主导的系统监管框架,其实是回到中央银行的本源和本质。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