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油氣資源關系到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現階段,我國的油氣行業發展態勢如何呢?今天上午,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2016年度《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從這份報告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能源行業最新的發展趨勢。
根據這份報告,當前全球油氣行業在低谷徘徊,供應寬松局面短期難以緩解,國際油價反彈乏力,我國石油消費的對外依存度在2015年首次突破60%。報告預計,2016年WTI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年均價格將在每桶40到50美元之間。
報告表示,成品油凈出口量連續三年大幅遞增。2015年,國內石油表觀消費量估計為5.43億噸,比上年增加0.25億噸,剔除新增石油儲備和庫存因素,估計實際石油消費增速為4.4%,較上年增加0.7個百分點。石油凈進口量3.28億噸,增長6.4%,增速比上年高0.6個百分點。
同時,有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是,2015年,中國能源消費出現30年來首次負增長,全年能源消費總量約為42.4億噸標準煤,增速為負0.5%。
最新發布的報告揭示出了油氣行業目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哪些問題?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郭海濤博士認為,
郭海濤:我認為這不是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指標,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60%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從需求角度來說,我們仍舊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雖然汽車銷售量的新增速度在下降,但是絕對值還是非常大的,所以汽油的需求量在快速增加。由于工業增速的下降,柴油的增速可能略慢。另外,從供給的角度來說,因為目前國際油價非常低,生產成本比進口油的價格還要高,所以進口可能還是一個更好的方式。從能源安全的角度看來,中國近些年的能源安全狀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在中國的能源結構中,煤是最為主要的,油是一個重要的力量,而氣的占比比較小。這一結構在去年發生了變化,主要原因就是煤炭的銷量下降,而煤炭的銷量減少主要就是因為火力發電有所減少,火力發電減少正是因為需求不旺。去年中國經濟進行了調整,服務業的比重有所增加,去產能也在逐步推進。另外,整體經濟增速也出現了下滑,所以這是兩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能源行業的變化也必然影響著普通百姓日常的衣食住行,能源行業的趨勢變化會如何反映在日常生活當中呢?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此進行了相關分析與解讀。
經濟之聲:60%這一數值是否值得關注?
林伯強:我們必須關注這一數字。因為對外依存度實際上可以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安全狀況,對外依存度再往60以上走也是一個既定的事實。因為中國的產量基本是平的,接下來所有增量都會來源于國外。盡管去年比較弱,但是我們的增長還是正向的。這其實與我們的戰略儲備有關,但是今后的石油需求仍然會繼續增長。
經濟之聲:根據今天發布的這份報告,我們的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了60%的整數關口,達到了60.6%,另外一方面,我們的成品油出口則連續3年大幅遞增。可能有人就要問,進口和出口同時在增長,那我們是否可以通過結構調整的方式來降低對外的依存,比方說,少進口,同時少出口。能源結構的調整現在看來很必要,那么在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60%的大背景下,我們的能源結構如何來調整?
林伯強:其實這兩個數據并沒有什么很明顯的關系。因為對外依存是與能源安全息息相關,成品油出口則是根據國內的成品油加工能力,也就是說加工能力并不涉及安全問題。
經濟之聲:今天我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數據,那就是我們的能源消費在2015年出現了30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分析這種負增長出現的原因,我們可以看到,經濟的轉方式調結構應該給能源的消費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除此之外,新常態下經濟增速下調也必然使得能源消費下降。您如何分析能源消費倆出現罕見的負增長這背后的原因?
林伯強:這個的確比較震撼。因為以往中國能源需求的增長速度都比較快,今年出現了負增長肯定與結構轉型有關,但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的人員需求過多集中在高耗能的產業中,高耗能的產業對經濟是最敏感的。另外,例如我國煤炭占的比例是65%、66%,如果去年煤炭下降了4%,其他能源怎么增長都是補不上的。所以盡管GDP的增長仍然維持在6.9%,但是能源需求卻出現了負增長。
經濟之聲: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對于能源產業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油價。現階段,國際油價不斷走低,而國內則設置了成品油的地板價。這就讓老百姓覺得有點不公平。地板價的確比要,因為我們的確要在低油價的前提下保護我們的油氣行業,那么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其他國家有哪些可以借鑒的經驗?
林伯強:其實更重要的是保護中國的資源。解決的辦法并不是很多,重視進口多元化的問題更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