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2

商報聚焦:寨卡釀新輪衛生危機

2016-02-02
来源:香港商報

  有分析稱,目前首要任務,是要盡快展開相關科研尋求解決寨卡病毒的途徑。路透社

  【香港商報網訊】伊波拉出血熱疫情的高峰才過去沒多久,美洲流行的寨卡熱就可能「接棒」成為新一輪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一些專家表示,針對這場潛在疫情的措施應有別於抗擊伊波拉。目前首要任務,還是要盡快開展相關科研尋求解決途徑。另有批評人士認為,寨卡病毒爆發的背后,其罪魁禍首可能是2012年投放到大自然的轉基因蚊子。

  中美洲國建言推遲懷孕

  鑒於此前的大規模伊波拉出血熱疫情,目前全球很多國家都對寨卡熱高度警惕,并投入資源共同化解這場潛在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發出警告,寨卡病毒在美洲地區預計會感染多達400萬人,其中多數感染者可能沒有癥狀。

  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兩名學者近日在一篇評論文章中指出,現在國際社會急需做的是為公眾提供合適的健康建議,同時在與寨卡病毒有關的領域展開深入研究,真正了解在巴西以及其他受影響地區到底發生了什麼,包括這一病毒與新生兒小頭癥的關系、如何更高效和準確地診斷病毒感染,以及如何利用技術手段滅蚊。

  自與寨卡病毒有關的新生兒小頭癥病例涌現后,巴西沿海城市累西腓的產科病房中一片恐慌。一些政府建議婦女推遲懷孕。中美洲國家薩爾瓦多甚至建議婦女在今明兩年內都不要懷孕。

  滅蚊或為短期最好選擇

  科學家在非洲地區發現寨卡病毒已有70年,但人們對它的了解并不夠。英國諾丁漢大學分子病毒學教授鮑爾說,直到我們真正了解寨卡病毒在這次和以往的疫情中具有怎樣的傳播規律前,「都很難準確預測這一病毒會帶來多大影響」。

  慶幸的是,目前全球在這方面的科研交流與合作正迅速展開。牛津大學教授特魯迪介紹說,國際專家和受疫情影響國家的科研人員正通過該大學下設的「全球健康網絡」等平臺來共享寨卡病毒研究的資源,這種國際合作有助幫助巴西等國研究人員學習如何診斷這種病毒引起的感染,并測試潛在的治療方法。

  美國與巴西已同意在寨卡疫苗研發上加強合作。但目前一個現實是,針對這種病毒的疫苗和治療藥物研發還需數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真正投入臨床使用,因此,短期內最好的選擇可能還是通過滅蚊來減少病毒傳播。

  德企研制出準確測試方法

  巴西去年5月發現了首起寨卡病毒病例,目前已經超過4000宗。而在2012年,巴西生物科技專家為應對登革熱等疾病的傳播,曾培育出一種轉基因蚊子并投放到大自然。這種轉基因的雄性埃及伊蚊攜帶了一種特殊基因,它們與大自然里的雌性埃及伊蚊繁殖的后代無法活到生育年齡。這個項目開始之初,專家們就對其表示出擔憂。他們認為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以了解潛在的不良后果。

  據最新消息,德國研究人員已開發出第一種能夠準確在人體中測出寨卡病毒的方法,測試試劑已送往巴西。該公司研發人員哈蒂亞表示,這種測試方法可以檢測寨卡病毒的DNA,利用只與寨卡病毒發生反應的化學物進行測試,可以很快得到結果,這也是首例成功研發出的測試方法。

  亞洲多國力措防寨卡入境

  寨卡病毒襲擾巴西并迅速蔓延至美洲地區,促使WHO決定下月初舉行緊急會議,商討對策。亞洲迄今尚未發現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但不少國家和地區政府已相繼采取預防範措施,防止病毒「入境」。

  對來自疫區入境者加強檢測

  馬來西亞衛生部門要求,從南美洲和中美洲國家入境該國的游客,一旦出現發熱和紅疹等癥狀,需立即向醫療中心報告。按馬來西亞衛生部官員蘇萊曼的說法,目前在入境關卡進行健康檢查并不現實,所以必須采取上述措施。「(寨卡)病毒難以檢測到,且目前沒有可用的快速檢測方法。」

  與馬來西亞相似,越南衛生部門也發出警告,要求來自寨卡病毒流行地區的入境者連續14天自行檢測健康狀況,并告誡民眾使用蚊帳等以防可能發生的病毒擴散。

  印度則加強了對寨卡病毒的監測,并成立專門的技術小組監控疫情。印度衛生部長納達說,「(在預防寨卡病毒方面,)社區意識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各個)社區都需提高(防護)意識。」

  韓國政府各部門也開會檢查了防疫態勢。韓國安全處災難管理室室長金喜謙在會上強調了,疾病管理本部與有關部門迅速交換信息建立合作機制的重要性,并要求與會各方準確及時發布疫情防控信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警孕婦孕期勿前往病毒區

  日本外務省近日就出臺安全旅行提示,強烈建議女性懷孕期間避免前往巴西或其他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區,要求所有到訪疫情流行地區的游客務必謹慎,最好穿著長袖衫和長褲,使用防蚊噴霧,并避免使用蚊子可能「光顧」過的盛水容器。一旦出現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癥狀,須及時向醫療機構報告。

  除亞洲國家外,作者外交部也對該國孕婦提出類似建議。該國聯邦政府還要求醫生關注從寨卡病毒流行地區返回的旅客有無感染跡象,一名發言人表示,如果需要,澳洲部分實驗室可用來進行病毒診斷。

  逢冬季 寨卡難在華大舉擴散

  為防止寨卡病毒感染疫情傳入北京,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啟動了相關技術儲備,包括緊急采購寨卡病毒檢測試劑;緊急驗證寨卡病毒檢測方法,從免疫螢光和核酸檢測多重手段建立檢測方案,完善檢測流程;開展檢測技術培訓,加強現場采樣和實驗室檢測技術演練,強化技術能力。

  傳播媒介蚊媒密度很低

  1月31日,解放軍第302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副主任醫師徐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中國雖然也存在寨卡病毒的輸入風險,但不會造成大面積擴散傳播。「這是因為,寨卡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埃及伊蚊僅在中國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北緯22°以南沿海地區存在,中國北方省份等其餘大部分地區并無埃及伊蚊存在;北京地區存在的白紋伊蚊僅占當地蚊蟲比例的6%。而且目前正處於冬季,氣溫低,不適宜寨卡病毒生存,蚊媒密度本身也很低,即使出現輸入病例,疫情大面積傳播擴散的可能性也很小。」

  徐哲稱,此次造成拉美國家大面積傳播流行,主要是因為隨著交通的發達,人群的遷徙流動性增加,該病毒通過非洲患者或者媒介生物傳播到拉美國家后,一方面由於當地居民對此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另一方面,由於當地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埃及伊蚊等媒介生物的大量繁殖,兩個條件相互作用,從而造成廣泛傳播。

  質檢總局六方面著力防控

  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發布通告稱,根據國家質檢總局《關於防止寨卡病毒感染疫情傳入中國的公告》要求,該局將借鑒甲型H1N1流感、伊波拉出血熱等全球性傳染病疫情防控經驗,從六方面重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包括做好風向評估,進行重點布控,抓好人員監測、蚊蟲檢測和檢疫查驗。

  同時,在春節出境游高峰期,該局建議出境人員尤其是孕婦謹慎考慮前往南美洲等重點疫情流行區旅行,出境前務必做好防蚊蟲叮咬有關準備,并提醒來自疫情流行區入境人員進行主動申報和入境后健康監測。

  港有傳入風險 將加強檢疫

  寨卡病毒列呈報傳染病

圖為傳播寨卡病毒的伊蚊

  寨卡病毒席卷美洲大陸,引發國際社會擔憂。港府昨日宣布,周五將刊憲,將寨卡病毒感染列為法定須呈報傳染病。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表示,國際旅游頻繁,寨卡病毒傳入本港的風險一直存在,本港將加強港口檢疫,周五亦會召開蚊傳疾病跨部門委員會跟進。(香港商報記者 馮仁樂)

  周五刊憲跨部門商防疾措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早聯同衛生署、醫院管理局代表舉行會議,商討最新疫情進展及對本港的威脅。梁挺雄表示,衛生防護中心下午已與廣東及澳門防疫部門進行電話會議,加強通報防控工作,政府周五將刊憲把寨卡病毒列為法定呈報傳染疾病,同日亦會召開跨部門會議,討論預防疾控措施,屆時將有20個部門及機構出席。

  白紋伊蚊亦可能成病媒

  梁挺雄指出,全球的寨卡病毒感染個案一直增加,至今已於非洲、美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錄得爆發個案。他說,寨卡病毒主要通過受感染的伊蚊叮咬而傳播給人類,雖然本港現時沒有發現主要病媒埃及伊蚊,惟其他種類的伊蚊如白紋伊蚊亦被視為可能的病媒,因白紋伊蚊於本地常見,一旦寨卡病毒傳入本港,有本地傳播的風險。

  潛伏期2至14日或無病徵

  梁挺雄說,寨卡病毒有可能在全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傳播,傳入本港風險一直存在,寨卡病毒快速測試可在24小時內完成,來自相關地區的入境人士若有發燒,將會被要求到醫院檢驗,病毒潛伏期2至14日,患者可能無病徵。

  吁孕婦考慮延期往疫區

  寨卡病毒另一個傳播途經是透過血液,但梁挺雄強調這并不常見,據報曾有少數個案在精液中發現病毒,他呼吁男士如果到過寨卡病毒流行地區,即使完全無病徵,6個月內亦應使用安全套,以減少傳染予伴侶的機會,又呼吁正懷孕或計劃懷孕的婦女考慮延后到寨卡流行的地區;有免疫系統疾病或長期病患者,亦應在出發前最少6個星期諮詢醫生,外游后14日內繼續使用蚊怕水,避免被白紋伊蚊叮咬。

  鑑於寨卡病毒可透過血液傳播,醫管局會對輸血進行嚴格篩選,去過寨卡病毒流行地區的人士,在28日內要暫停捐血,醫管局亦會與婦產科專科學院探討制訂對孕婦的臨床指引,而食環署將加強控蚊及滅蚊,在今個月中采取首階段為期五周的滅蚊行動。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