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末記者 仇飛
“充返100%”,這是易到用車最新的充值補貼活動。
從前不久剛結束的“實名認證就能享受充多少送多少”活動,到後來的“專車節”活動,再到這次最新的“充多少返多少”,易到用車的推廣力度,近期可謂是有增無減。
就在“充返100%”活動之前,易到用車還短暫地發布過“充1元抵10元”活動,也就是這次活動,被易到用車自己否定,稱其是“因為故障外泄的內部測試”。
專家認為,大規模的補貼策略,一方面是資本運作的結果,另一方面,或多或少是用實際行動面對前段時間清零用戶充值的質疑。
用戶:賬戶被清零 24萬元變泡影
1月14日,劉先生在易到用車官網看到一則活動,活動稱:“充值1元抵10元,禮品卡可用於兌換‘餘額’,進行打車。”
於是,他給自己和兩位朋友的賬戶分別充值9000元、8000元、7000元,根據優惠可抵用24萬元。
“沒想到次日上午,活動頁面消失,3個賬戶所有餘額均被扣除,其中一個賬戶還遭到凍結。”劉先生對賬戶餘額的不翼而飛有些氣憤。
據劉先生提供的購買記錄截屏顯示,3個賬戶各購入數千張禮品卡。禮品卡名稱欄有“測試10”的字樣,價格欄顯示為“1元”,面值欄則顯示為“10元”。這些禮品卡均顯示為“已兌換”。
對此,易到用車客服人員表示,當晚頁面出現技術故障,未點擊隱藏按鈕,導致頁面對外顯示。在劉先生進行多次充值後,系統風控自動啟動,使得劉先生等人的賬戶被清零;公司會退還其充值本金,並補償優惠券一張。
“易到用車此次的活動已經屬於合同法上的要約行為,一旦用戶充值成功,就構成承諾,合同成立。易到用車用技術故障的原因單方解除合同,並不是法定解除事由,應當繼續履行合同,否則用戶可要求其承擔違約賠償的責任。”中國政法大學民商與經濟法學院副教授吳景明對法治周末記者分析指出。
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因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或者其他虛假宣傳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
“這種聲稱技術故障取消交易的行為,存在虛假宣傳並欺詐的嫌疑。”吳景明補充認為,消費者可以主張三倍賠償。
由於活動頁面已經取消,劉先生並未留存當時的電子合同等證據。對此,吳景明表示,用戶起訴至法院後可以調取證據。
不過,在獨立汽車咨詢顧問張翔看來,因技術故障取消返利的行為,盡管構成違約,但也有可能是一種故意為之的營銷手段。
“雖然活動取消了,但並不能抹掉活動的痕跡,對公司而言,用戶資料、交易記錄等數據信息都已經搜集到了,流量也刷到了。”張翔指出,用違約換來流量,“也算是一筆劃得來的交易”。
車主:為獲獎勵可勁接活卻接到“違規”告知
除了因充值清零問題被用戶吐槽外,易到用車的車主也有苦水要倒。
“我剛加入易到不久,還是見習車主,每天也就跑個五六單。前幾天,看到易到針對見習車主有滿15單獎勵150元的活動,就賣力地跑了兩天,每天 至少跑15單。”易到用車車主李然(化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按照易到用車的規則,只要沒有被風控(有刷單、跳單等行為)或者被投訴,月底會向車主返還 20%的傭金,“這樣算會有一筆可觀的收入。”
然而,一條來自易到用車的短信讓李然嘗到了“得不償失”的滋味。
短信稱:“您好,系統判斷您存在訂單違規行為,本周期賬號靜默7天,罰款金額以本周最終通知為准,自訂單扣減之日起無法接到參與充返活動的用戶的任何訂單。”
“我沒有接過任何朋友或者親戚的單子,沒有任何差評,每單都盡心盡力,拉乘客的時候還會向乘客推廣易到用車的返現活動,可結果卻是所有獎勵全部取消,20%的傭金也不會返還。”李然對受到易到用車的莫名風控懲罰很無奈。
而對李然來說,更為致命的是,易到用車蘋果手機的用戶不能申訴,只能由客服記錄備案,這意味著被風控的車主只能等自動解除。
法治周末記者在易到用車的百度貼吧中注意到,對易到用車亂扣車主錢的投訴比比皆是,甚至有人質疑“易到用車的風控系統存在貓膩,是用來克扣車主的工具”。
對於這些質疑,記者於1月22日向易到用車公關部門相關負責人發送采訪函,但截至記者發稿,尚未收到回複。
“為防止刷單等對車主進行風控是必要的,但易到用車應該告知車主被風控的原因,並保證車主有相關的申訴渠道。”張翔表示。
專家:平台關鍵要可信賴
無論是乘客賬戶充值被清零,還是車主被風控扣錢罰款,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易到用車的管理問題。
“互聯網約車平台本身是一個信息交換和使用平台,車主和用戶是信息交換的兩端,也都是平台的使用者,如果使用者沒有了,平台存在的意義也就不大了。”速途研究院院長丁道師認為,互聯網約車平台的生存需要靠大量使用者,應該維護好與使用者的關系。
法治周末記者注意到,易到用車在多次新聞宣傳中都提到“用戶、司機是易到用車最為珍視的資源”。
不過,這種珍視似乎更多是表現在補貼上。以1月7日易到用車的“專車節”為例,除了對用戶充值返現外,易到用車還對司機返還傭金,並有抽獎、發放年終獎等手段。
“這些活動確實能讓我們收入增加,但只要被風控了,主要還是不說明風控的理由,不僅返還的傭金沒了,還得交罰款。”李然認為,易到用車除了補貼之外,更重要的是“讓我們覺得有保障,別盡力完成訂單了還是一場空”。
在張翔看來,易到用車作為一個移動端的APP,留存用戶、司機靠實用性比補貼更重要。
“顯而易見的是,靠補貼獲得的高用戶數以及培育的市場,只是一種表面現象,APP獲得生存和發展的資本,還在於要給用戶獨特的體驗和極大的方便,並以此立足市場獲取利益。否則補貼停止時,也就意味著面臨被用戶拋棄的風險。”張翔指出,平台關鍵要可信賴。
補貼運營不是長久之計
法治周末記者仇飛
根據易到用車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11月17日開始的“充多少返多少”活動,截止到2015年12月17日,用戶的總充值額近5億元,參與用戶多達52萬人;而1月7日到1月9日的“專車節”期間,有75.1萬用戶,累計充值9.65億元。
專家認為,最近曝出的無論是用戶賬戶充值被清零,還是車主被風控扣錢罰款,背後都繞不開的問題是補貼燒錢。
“出行領域燒錢吸客的方式非常普遍,但燒錢越多,成本越大,補貼出去的錢也並不一定能獲得有效用戶,發出去的補貼更是覆水難收。”速途研究院院 長丁道師認為,無論如何,企業想通過網站運作,將已經發出去的補貼變相收回是不可能的,這也是很多企業因為無錢可燒難以為繼的原因。
作為國內最早提供專車預定的服務平台,易到用車也曾“缺錢犯難”——去年6月被曝裁員100餘人;市場份額極速下降,據易觀智庫數據顯示,易到用車2015年第二季度活躍用戶覆蓋率為2.7%,而第一季度還排在第二位,占17.5%。
缺錢的陰霾散去,是在去年10月,樂視宣布戰略投資易到用車,耗資7億美元成為易到用車第一大股東。去年11月開始,易到用車即先後開展了文章開頭提到的兩次大規模補貼活動。
“這兩次活動易到用車獲得用戶近15億元的充值,意味著易到用車未來將會有30億元反補給平台用戶和司機,增強用戶和司機的黏性。”獨立汽車咨詢顧問張翔指出,反補還需要一段時間。
而易到用車充值返現,樂視及樂視CEO賈躍亭都鼎力支持,這也促使業界猜測,易到用車獲得的15億元現金將很可能進行資本運作。
賈躍亭早已被外界公認為是“資本運作高手”,數據顯示,去年一年,賈躍亭接連套現約57億元,隨後借給上市公司做運營資金。
據悉,易到和樂視正在打造“免費生態專車”,聲稱專車不再簡單提供交通工具服務,還會為用戶提供影視劇、體育賽事、電商、遊戲、音視頻通話等樂視生態服務。
“不管充值返現活動的資金會用向何處,補貼並不是長久之計,出行領域最終競爭的還是哪個平台司機、車輛更多,用戶體驗更好。”張翔指出,未來出行領域對車主和用戶的補貼都會減少,相反平台還會收取調度管理費。
對於互聯網約車平台的補貼狀況,《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中提到,運營企業不得以低於成本價格進行不正當競爭,不得有為了排擠 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運營,擾亂正常市場秩序。如果運營企業要實行市場獎勵、促銷等行為,需提前10天將獎勵、促銷等方案向社會公 告。
“受《辦法》影響,私家車還面臨出局的可能,而大量依靠私家車的易到用車如果繼續通過燒錢補貼運營,會遇到很大考驗。”張翔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