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在印度不管是农村乡镇还是城市居民区,野生的猴子随处可见,与猴子打交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与猴子“过招”的时候,人们斗智斗勇,有胜亦有败,印度人对猴子的感情也可谓又爱又恨。
跟猴子打架仓皇而逃 印度的猴子都不怕人。因为法律规定,猎杀或随意抓捕猴子是违法行为;而宗教方面,猴子被认为是猴神哈努曼的化身,虔诚的印度教徒见了猴子还会合十行礼,更别提伤害它们了。所以,在人类的宠溺下,印度猴子的胆子越来越大,而且这种动物又天生不懂安分守己,跟人类发生些冲突也难免。
《环球时报》记者当年在新德里生活工作的院子里时常有猴子出没,特别是有一只体型较大的公猴喜欢待在我们从宿舍到办公室的路上。可能最初有人喂它,后来它饿了的时候就到这找吃的,再后来甚至发展到对孤身行人下手抢劫。一天,我们一位不堪其扰的小伙子决定奋起反击,随手捡了根树枝找这泼猴算账。泼猴丝毫不惧,龇嘶吼着冲上来迎战。也许是树枝太细没有威慑力,也许是这位同事的“猴棍”功夫还不到家,双方交手不到两个回合,泼猴就以迅捷的动作占了上风。小伙子眼见不敌,倒拖着树枝扭头就跑,猴子在后面蹦跳着狂追。可怜小伙子那天被猴子撵得鞋子都丢了。这位同事用自身的教训告诉我们,人跟印度猴子单打独斗是没有胜算的。
动物园成了野猴的乐园
斗力虽不成,但斗智可是人类的强项。有些猴子闹得实在不像话,甚至发生了伤人事件,当局就决定诱捕了一些犯案的猴子。这些猴子抓住以后,杀是肯定杀不得,放了又前功尽弃,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们关到动物园去。其实记者当初游览印度的动物园时还有疑问来着:“既然大街上都能看到猴,这动物园里干嘛还建个猴山啊,谁还稀罕看呐?”后来才想明白,敢情印度各个城市动物园里的猴山还兼着猴子监狱的作用啊。
在印度动物园参观猴山也是很有意思的经历。话说刚进动物园的时候,远远就看到一个指示牌,上面是一只猴子。记者一行还感慨动物园的服务挺人性化,怕有人不识字所以把动物的形象作为指路牌。等走近了才看明白,那不是去往猴山的路牌,上面蹲着的是一只野猴。到了猴山,但见猴山里面一群猴,猴山外面的猴子却也不少。真不知是外面的猴子羡慕里面猴子的安逸呢,还是里面的猴子羡慕外面猴子的自由。记者私自揣度,还是后者的可能性大。因为对外面的猴子来说,除了狮虎山这种猛兽的领地,几乎整个动物园都是它们来去自由的乐园。骆驼、羚羊、斑马……谁那儿发好吃的了,都少不了猴子的份儿,食草动物的隔离栅栏对这些野猴子来说就相当于不设防。各种动物们似乎也习惯了猴子的侵占行为,对与自己在同一个食槽里抢食吃的猴子们熟视无睹,相安无事。
小贩用香蕉贿赂猴王
野猴们不光偷食吃,有时还能犯些“大案”。去年底印度就发生了一件猴子偷汽车引发的离奇交通事故,一只猴子在停车场趁长途巴士司机午休的时候,把汽车打着火开动了,当司机惊醒并赶走猴子时,已经接连撞了两辆周围停着的汽车!
印度媒体报道此事的时候就提到了一句防猴秘诀——“千万别在猴子出没的地方打盹儿”。类似的秘诀还有很多,都是印度人多年与猴子“过招”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比如:“买水果的兜一定要随手提着,别放地上”。记者对此有切身体会。有一次记者跟朋友在新德里的小店买香蕉,把兜子放在地上交钱,等交完钱水果兜却不见了,原来是被一只猴子拎到道边的树上去了。我们只能无奈地看着“小偷”跟它的同伙们分赃却毫无办法。
还有一次记者一行到山城西姆拉观光。去游览当地一座非常著名的猴神庙时,导游就告诫我们庙里猴子泛滥成灾,要切记两点:“一是逛猴神庙千万别戴眼镜,否则会被猴子摘走”;“二是最好随身带根棍子,这样猴子就轻易不敢欺负你了”。我们入乡随俗,坚决按照导游的提醒做,果然一路下来平安无事。还没庆幸多久,当我们回到旅馆的时候却傻眼了,房间里的旅行包被撕裂了,包里的两瓶蜂蜜,一瓶不见了,一瓶被咬破,蜂蜜洒了一地,面包也都不见了。导游后悔不迭:“忘了跟你们说最重要的一点——千万关好门窗,不是为防贼,而是防猴”。不过后来听说,我们也还不算太倒霉,毕竟损失不大,西姆拉还曾经发生过好几起猴子入室偷窃现金,然后满大街撒钱的事情,最惨的一位失主损失过万。
不过印度人虽然深受猴子之扰,温和的他们依然习惯用“非暴力”的手段来应对。比如为了保卫首都的一些机关要地不受猴子侵扰,新德里市政当局雇了一些年轻人装扮成体型巨大的长尾叶猴来吓唬驱赶盘桓当地的猴群,效果还算不错。有些在路边卖水果的商贩则更给人类“丢份儿”,买卖开张之前先拿几根大香蕉贿赂贿赂当地猴王和它的重要“大臣”,简直就像给黑社会交保护费的意思(如图)。小贩自有他的苦衷:给猴子行贿只需要有限的几根,而一旦猴群一起来连偷加抢,保准是血本无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