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货币宽松预期加大 中国经济寒中现暖

2016-02-19
来源:香港商報

  PPI跌幅收窄 经济仍疲弱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伍敬斌报道:国家统计局昨发布数据显示,内地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1.8%,环比上月(1.6%)涨0.2个百分点,创5个月以来新高。与此同时,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则同比降5.3%,较过去5个月来一直维持下降5.9%略有改善,降幅更为7个月来最小。专家表示,除春节因素促使物价上涨外,近几个月M1(狭义货币供应量)大幅上行是CPI上行的重要因素,未来CPI涨幅或将收窄;尽管稳增长措施初显成效令PPI降幅减小,但总体依旧疲弱,显示经济复苏仍任重道远。

  CPI持续上涨动力不足

  1月份,从CPI上涨因素来看,蔬菜等食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烟酒价格亦上涨3.6%,影响CPI上涨约1.07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4.7%,影响CPI上涨约0.37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10.8%,影响CPI上涨约0.47个百分点。

  由於临近春节,各种消费品价格上涨属意料之中。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姚景源表示,除春节带动食品与烟酒需求增加,令物价上涨之外,1月份气候寒冷,这对食品、农产品生产和运输不利,这亦带动了物价上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随消费结构转变,服务类价格将整体保持涨势,加上近几月M1增速大幅上行,亦是1月CPI大涨的因素。若未来M1持续处於高位则可能使CPI继续上行。不过,连平亦指,目前猪粮比价已远高於盈亏平衡点,不具备大幅抬高猪肉价格的条件;大宗商品价格亦持续低位震荡,非食品价格缺乏上涨动力,所以未来物价会小幅上行,但保持低通胀状态概率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CPI各项权重有所调整,食品权重有所下调,抑制1月CPI涨幅约0.08个百分点。随春节因素影响消退,2月份之後,CPI将随大部分商品及服务价格走弱而出现明显回落,这将可能打开政策进一步宽松的窗口。

  PPI跌幅收窄显现暖意

  与CPI相比,1月份PPI降幅虽减缓,但仍显示出实体经济的疲软。姚景源表示,PPI连续47个月下跌,反映出中国仍面临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等问题;未来政策走向仍要按当前部署把稳增长和调结构很好地结合起来。另外,一月份PPI下行幅度收窄是一大亮点,说明从去年开始一系列稳增长的措施已开始初见成效。

  中金公司分析称,1月PPI高於预期,主要原因是由於去年基数较低。近期,上游价格继续快速寻底,如1月份石油价格再次下跌逾15%,下游价格则继续走弱,使未来PPI数据仍难有太大起色;但1月钢铁价格有小幅回升,显示去年底开始的减产措施小有成效。

  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解读指,CPI高於上月但略低於市场预期,低位运行特徵未变;PPI降幅缩小,则主要源自低基数。他分析,数据难掩通缩压力,因此内地应尽快推出一揽子调控措施,加大宽松力度、带动需求恢复乃当务之急。

  而中信建投、方正证券等机构则更乐观,认为在过剩行业去产能过程中,工业产品价格有望得到支撑,PPI反弹趋势正在确立,後期随原油价格触底确认,PPI还将继续回升。

  姚景源:首要防通缩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敖雷北京报道:对於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CPI及PPI数据,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姚景源表示,从数字并不能看出通胀苗头,CPI上涨不具可持续性,当前首要风险仍是防通缩。他预计,今年内地出口形势将好於2015年,货币政策亦会相对宽松,甚至留有更大发力空间。

  姚景源昨出席中国记协新闻茶座活动时指,中国经济确实处於「四降一升」局面,即经济增速、通货紧缩、企业利润和政府财政收入下降,潜在风险上升。他分析,目前最重要的是通缩问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份CPI上涨1.8%,达到5个月来最高点,但并不能认为出现了通胀苗头,主要是节日和气候因素所致,并不具备可持续性。

  「当前,通缩风险大於通胀。」他称,通缩首先将导致投资下降,令消费逐月下行,进而令经济萎缩。

  币策犹有发力空间

  据人行最新数据,1月份内地新增贷款2.51万亿元人民币,创下新高。姚景源指出,这表明要稳住经济增长,不能触犯底线,只有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才能更有余力推进调结构。他直言,今年货币政策肯定会比去年要适度宽松;可以预见,今年货币政策还有发力空间。

  姚景源解释,中国经济底线,第一是就业底线,第二是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再有就是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和两个「翻一番」目标,这都要求未来5年经济年均增速不能低於6.5%。

  至於广义货币(M2)余额有增速加快趋势,会否影响人民币汇率,姚景源回应,尽管外贸数据出现「双降」,但仍录得不小顺差,人民币汇率问题最终仍取决於经济发展,相信中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亦会确保汇率走势基本稳定。

  姚景源判断,从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来看,首先,因世界经济总体向好,加上出口大省广东、浙江等都在力推制造业升级,今年内地出口形势会好於2015年;其次,消费相对稳定,并有潜力继续提升;最後,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亦有非常大空间。

  事实上,中国政府「工具箱」足够丰富,可应对转型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扰动。正如高盛报告所说,对中国经济无须恐慌,决策层保留了「很多弹药」。

  内地CPI启用新计算基期

  【香港商报网讯】昨日公布的内地CPI数据低於市场预期,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今年启用新的CPI计算基期,并相应调整各项类别的权重。有宏观分析师呼吁,希望国家统计局尽快公布调整後的权重及相应计算规则,以增加市场对政经研究的准确性。

  大多数分析师报告显示,如按去年食品类占CPI权重30%左右来计算,今年1月CPI涨幅约为2.0%至2.1%,但实际公布的仅为1.8%,与统计局新闻稿提及的「仅影响同比0.08个百分点」相差较大。

  业界吁增权重及计算透明度

  国信证券指,「初步分析,食品新权重是18.5%(原来是33%),烟酒新权重在8%附近。」招商证券报告称,1月CPI同比增速不及市场预期,或与统计局调整食品和非食品比重有关,据初步推算,食品权重或被大幅下调至16.7%。

  国家统计局昨指,按国家统计制度要求,CPI每5年进行一次基期轮换,2016年1月开始使用2015年作为新一轮的对比基期。新基期调查目录和规格品与国际标准更为接近,一些新产品、新服务纳入其中,能进一步反映居民消费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CPI权数构成也相应地按照居民收支调查最新数据进行了适当调整。经测算,本轮基期轮换对CPI环比数据基本无影响,对同比数据影响较小,约为0.08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称。

  中国经济寒中现暖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内地系列1月份经济数据。其中,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8%,创下五个月以来新高,纾缓了通缩压力;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跌幅收窄,显示内地工业去库存略显成效。从市场反应来说,昨日香港恒指大幅反弹,国企指数跑赢大市,内地股市亦在大部分时间走强,说明市场对这一消息的反应属正面。应该说,内地开年的经济数据显示出了经济寒冬中的一丝「暖色」。

  尤其需要强调,这样的经济数据是在十分不利的经济大环境下取得的。2016年开年以来,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唱衰压力:1月内地股市经历「熔断风波」的折腾,创下单月接近20%的跌幅纪录,一度导致市场信心跌至冰点;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年初亦出现累计接近2%的大幅下跌,引起市场对於「走资潮」、「换汇潮」的担忧,恐慌情绪一度蔓延到内地民众;而在农历新年期间,国际资本市场的大幅走低,以及国际资本大鳄将攻击人民币汇率的市场传言,皆令春节后的中国经济走势更增添几分不利因素。然而事实却是,春节过后的内地股市不仅未有大幅补跌,反而在平稳之中震荡走高;而人民币汇率亦在春节后经历强势飙升后走稳,央行行长周小川亲自发声稳定市场,有力回击了市场上唱空人民币的投机者;而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1月份新出炉的失业率数据仍保持在4.99%的低位。这一切都说明,中国经济的基础雄厚、基本面良好,经济转型已初现成效。

  必须承认,最新CPI和PPI数据的反弹,主要因素仍是1月份以来的极端天气和春节因素所造成的物价上涨,并未形成明显的趋势,1.8%的CPI涨幅亦仍属低位;而全球经济走势不明、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波动的外部环境亦令中国经济的仍旧承受下行压力。尽管如此,仍应看到,内地官方之前采取的稳增长措施已经产生作用:除了一系列基建项目正在加紧落地,助力消化过剩产能和提振需求之外,内地的房地产价格亦延续小幅上涨的走势,对稳定市场预期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

  事实上,正如总理李克强在春节后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讲话中所表述的那样,「一旦经济真的出现滑出合理区间的苗头,该出手时我们会果断出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内地官方仍有充足的政策「工具箱」、「组合拳」可供施展。近日,内地官方已密集出台系列金融、财政政策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16日,人民银行、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於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提出系列支持工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具体金融政策措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人民币贷款增加2.51万亿元,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的1.9万亿元,给出了流动性进一步释放的信号。中国经济「寒中现暖」,说明中国经济潜力巨大,回旋空间广阔,值得市场给予信心。(香港商报评论员 万青)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