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兩個百年夢最后一公里

2016-03-05
来源:香港商報

  早春的北京,仍然是霧霾的主場。但中國夢號列車,爬坡趕路的氣勢,卻依舊熱火朝天。2020年,已經觸手可及。2049年,也不過是時光隧道的最后一公里。站在此刻的時光驛站張望,往后是一路未散的風塵,向前是夢想隱現的山巔。天下太平,歲月靜好。此刻,如果誰摟著北京的寒風對飲一杯,未必不是政治正確的詩意,或者最應景的行為藝術!

  決勝開好局

  3月5日的上午,李克強總理就要向全國人大代表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為2016年和整個十三五時期的發展,展示初步路線圖。尽管就要面世的政府工作報告,此時仍然是重大國家機密。不過,憑藉去年的相關信息,我們還是可以窺見大致輪廓。

        2015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從這段話看,中國夢號列車的路線圖,其實早已經有了大致的方向和日程安排。

        從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看,2016年工作的統籌綱領,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莫屬。政策應對主要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非需求側總量刺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鑄就中國經濟中長期可持續增長動力。

  1月18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開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要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特別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來解決中國經濟供給側存在的問題。

        今年和「十三五」的工作總基調,其實已明晰: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改善,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

        從本屆政府的「定調年號」看,2014年被命名為「改革元年」,2015年是「改革關鍵年」,那麼2016年的「定調年號」,似乎可以命名為「決勝年」或者「開局年」--因為這是十三五開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年夢想的決勝階段的開端。不管怎樣,2016年注定是歷史性的一年,因為決勝必須開好局,開局必須能決勝。因此,改革務必攻堅克難,發展仍須爬坡越坎。

  定性不定量

  財經界和媒體,素來喜歡微觀細節。因此,對於李克強總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他們熱衷於猜測今年經濟的增長目標,到底是6.5%還是6.8%?政府財政赤字率,到底是2.8%還是3%?CPI持平去年的3%還是上升為3.5%,M2應該持平去年還是擴張為14%?猜測細節的意義在於精準,但意義的關鍵,從來不在局部的某個細節。中央領導層反覆強調的底線思維、區間思維,其實已經把精準數字的意義,排除出了首要地位。只要大局在健康可控的合理區間之內,某個數字指標的高低,某個比例的增減,都屬於「濃淡兩相宜」。

  確實,「定性而非定量」、「謀勢而非謀力」,已經成為習李治國理政、改革發展哲學的核心風格之一。在1月18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就指出,「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徵就是進入新常態。這是中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實現這樣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對我們是一個新的巨大挑戰。謀劃和推動「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就要把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作為貫穿發展全局和全過程的大邏輯。從歷史長過程看,我國經濟發展歷程中新狀態、新格局、新階段總是在不斷形成,經濟發展新常態是這個長過程的一個階段。這完全符合事物發展螺旋式上升的運動規律。

        夢想的光榮,本身就與所克服的艱險成正比。兩個百年夢,最后一公里。中國,志在必得!

        曲直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