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

徐紹史:中國經濟不可能"硬著陸" 預言注定落空

2016-03-06
来源:新華網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網/中國政府網 陳杰 攝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于今日10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就“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十三五’規劃《綱要》”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徐紹史表示,“十三五”規劃文字是增加了一些,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市場的作用,對市場主體起到引領的作用。

  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3月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就“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十三五’規劃《綱要》”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徐紹史表示,總體看,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的區間。

  徐紹史:女士們、先生們,媒體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能有機會跟大家見面,我首先要借這個機會感謝媒體朋友們近一段時間對編制“十三五”規劃綱要的關注,以及對發展改革事業的理解和支持,我借此機會要向大家表示感謝。

  去年以來,國際經濟環境錯綜復雜,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也不斷加大,但是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扎實做好各方面的工作。總體看,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的區間。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政策,認真抓好“十三五”規劃綱要的實施,努力實現“十三五”規劃順利開局。下面,我愿意回答記者朋友們的提問。謝謝。

  “十三五”規劃呈現五大特點

  中央電視臺、央視網、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最近一些年政府大規模簡政放權,其實目的就是為了抓緊政府的手,放開市場的腿,讓市場在資源的配置過程中起決定作用。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公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篇幅明顯比“十二五”規劃綱要長了不少,多出兩萬多字。我們都知道,規劃表達的是政府的意圖,篇幅的增長是否意味著我們政府的手伸得更長了、管得更多了、管得更寬了?另外請您談談“十三五”規劃的特點和亮點。謝謝。

  徐紹史:這個問題非常重要。我想,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審議和討論過程當中,恐怕也會提出這個問題。“十三五”規劃我們恰恰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按照中央《建議》來編制的,特別注重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把這個邊界理得更加清晰。文字是增加了一些,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市場的作用,對市場主體起到引領的作用。

  至于說“十三五”規劃的特點和亮點,我考慮大概有這么幾個方面:

  第一,“十三五”規劃是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當中一部具有特殊重大意義的規劃。因為“十三五”規劃的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一百年的目標,所以它的作用非常特殊。

  第二,“十三五”規劃是認真貫徹了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按照“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理念,來編制這一部“十三五”規劃。當然,《建議》中還提出了“六個堅持”、“五大目標”,也都在“十三五”規劃當中得到了充分體現。現在這個規劃是20篇80章237節,還有25個專欄,文字大概8萬多一點,是這樣一部規劃,非常系統。

  第三,規劃深入貫徹落實發展新理念、引領經濟新常態。發展新理念和經濟新常態貫穿于整個規劃的各個領域全部過程,同時發展新理念和引領經濟新常態又落實在各項重大政策舉措上。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根據我國經濟的實際出發,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貫徹落實發展新理念、引領經濟新常態的主線來處理。充分落實五大政策支柱,大家都清楚的“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規劃還特別強調了要完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就是“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完成這樣五大任務。加強風險防控,加快轉型升級和經濟的提質增效。

  第四,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科學設置了“十三五”發展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規劃綱要中確定了主要任務目標,包括經濟要保持中高速增長,要邁向中高端水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見到成效,發展協調要明顯增強,生態環境要總體改善,民眾生活要明顯提高等等任務目標。圍繞這個任務目標有確定了指標,這個指標主要是四大類: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和資源環境。這四大類25項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是13項。約束性指標基本上是針對政府的,政府必須履行的職責,而預期性指標主要是針對市場化和競爭性領域的,起引導作用的。通過這些指標實現平衡、包容、可持續基礎上的兩個翻番。

  第五,這部規劃綱要有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重大政策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就是剛才記者女士提出來的,要劃清市場和政府的邊界,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同時我們強調,市場和政府的協作配合,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從政策的具體安排上強調它的精準性,你們也可以看到。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體現在規劃綱要的專欄當中,有25個專欄,其中有一個是“十二五”指標的完成情況,另外一個是“十三五”指標的設置情況,剩下23個專欄基本上都是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大概有160多項,涉及到科技創新、結構升級、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民生改善這樣五大方面的支撐。

  我相信,通過本次審議,這部規劃綱要草案會進一步完善,更好地指導我們在“十三五”期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謝謝。

  從態勢、走勢、趨勢上看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路透社記者:兩個問題。第一,幾天前穆迪評級公司下調中國經濟的展望,你對這個有什么看法?請分析一下今年經濟形勢怎么樣?最大的風險點是什么?第二,關于水的問題,大家都知道中國水供應問題很嚴重,但是有分析師說,一個問題是水價格太便宜了,發改委是否考慮2020年前提高全國水價格,包括居民飲用水價?

  徐紹史:謝謝這位記者先生,我也注意到最近穆迪做出的評價。實際上就是對中國經濟到底怎么看。這在一段時間以來國際國內都受到關注。今年剛剛召開的冬季達沃斯也非常關注中國經濟的形勢和走勢,前不久在上海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同樣非常關注中國的經濟形勢和走勢。這個問題既然大家非常關注,我把我的看法跟大家談一談。

  我覺得看中國的經濟,不能再用傳統的、以往的視角看。首先應該用經濟進入新常態這個視角來看待中國的經濟。新常態對中國經濟最核心的是三個概括,就是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應該從這三個角度來看待中國的經濟。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我覺得中國2015年經濟的表現是非常亮麗的。

  第一,速度變化,就是在經濟平穩運行當中實現了速度變化,去年全年經濟增長是6.9%,比2014年還回落了一些,即使6.9%,它還是在合理區間,因為我們確定的指標是7%左右。同時,就業平穩增長,預期目標是1000萬,實際是1312萬。居民收入也是平穩增長,我們居民收入的增幅快于經濟增長達到7.4%,CPI溫和上漲,去年一年也就1.4%,環境質量還在不斷改善。所以我說,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經濟平穩增長過程當中,實現了速度的變化。

  第二,結構在不斷優化。從需求結構來看,消費的貢獻已經高于投資,消費貢獻率達到66.4%。從產業結構來看,三產已經占了半壁江山,達到50.5%。從地區結構來看,地區發展朝著平衡、協調、協同的方向發展。從城鄉結構來看,進一步優化,2015年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6.1%。

  第三,動力在轉換。大家也看到了,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這些上游產業遇到了比較大的困難,但是我們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迅速增長,而且迅速集聚,新的動能在快速成長。所以我說,用新常態的視角來看待中國經濟,應該說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都在順利、快速地推進。

  第二個視角,看經濟不能只看眼下,也不能只跟過去比。既要看態勢,又要看走勢,更要看趨勢。現在我們整個經濟的態勢是不錯的,因為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而且穩中有好。從走勢看,1月份的數據也有一些顯示出積極的跡象,CPI在1月份達到了1.8%,PPI在1月份環比、同比降幅都在收窄,制造業PMI、非制造業PMI都有所回落,但是它跟春節休息這個節假日的因素是相關的。但不管怎么說,非制造業PMI還在景氣上方,是52點7。而且從制造業PMI、非制造業PMI分項指數看,也有不少積極的變化。另外,1-2月份的全社會發電量也是增長的,所以經濟走勢也有它積極的一面。

  更重要的,還要看整個趨勢,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過“四個沒有變”,就是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這就是我們經濟的長期趨勢。

  從態勢、走勢、趨勢上看,應該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所以對中國經濟應該客觀地、全面地、發展地做出判斷,這樣就可以穩定社會預期,堅定市場信心。當然,講到2016年,確實面臨著比較大的風險和挑戰,但是我想,2016年還是要堅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做好各方面的工作。2016年總的來說三句話,信心堅定不移,挑戰不容低估,政策儲備充裕。

  更重要的,還要看整個趨勢,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過“四個沒有變”,就是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這就是我們經濟的長期趨勢。

  我剛才說了,從新常態角度,從態勢、走勢、趨勢角度,我們可以做出客觀的評估。另外我們還可以看到,第一是我們的物質基礎雄厚,我們有完備的產業體系,還有高效的基礎設施。第二是我們的市場需求巨大,我們有十三億人口,九億勞動力,七千萬的市場主體。第三我們區域發展的空間非常廣闊,隨著交通和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我們的要素流動越來越便捷,配置效率越來越高,各地比較優勢就可以發揮得更加充分。第四我們生產要素的質量也在提高,受教育的平均年數在增加,而且每年都有七百多萬的大學畢業生投入到勞動大軍的隊伍里面來。第五我們宏觀調控的經驗也在逐步積累,不斷豐富。所以,這就是我們信心堅定不移的客觀基礎。

  當然,這位記者先生非常關注2016年有些什么困難,客觀說,挑戰不容低估,首先是世界,世界經濟緩慢復蘇,低速增長,估計這一段時間都是這樣一個局面,而且金融市場動蕩,大宗商品價格下挫,地緣政治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所以,世界經濟環境當中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它會通過各種不同途徑影響到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們國內經濟處在“三期疊加”階段,同時經濟下行的壓力仍然比較大,經濟增速下降,工業品價格下降,實體企業盈利下降,財政收入下降,而且財政金融領域的一些風險也在積累,所以綜合來看,我們國家發展面臨的形勢,2016年可能更加錯綜復雜,所以風險絕對不容低估。

  "一帶一路"受到國際熱烈響應 將加大金融支持

  第一財經記者:我們注意到,去年“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包括“走出去”戰略也取得了明顯進展,請您具體介紹一下這些方面的情況。另外,針對這些方面,政府今年將會出臺哪些新的措施呢?謝謝。

  徐紹史:謝謝這位記者女士,你關注的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它不僅是一個中國國內的問題,更是一個涉及到雙邊、多邊關系的重大戰略。

  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熱烈響應。回顧一下去年,應該說“一帶一路”的建設有這么幾個方面的進展,一是我們完成了“一帶一路”的規劃設計。可能記者朋友們也都知道,去年3月份博鰲論壇的時候,發改委、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一帶一路”建設的愿景與行動,這個愿景與行動發布之后,涉及到“一帶一路”建設的地方也都做了相應的規劃,在國內也成立了“一帶一路”的工作機制,編制了一批專項規劃,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國際上合作的共識在不斷深化,我剛才說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熱烈響應,因為“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初步匡算一下大概有65個,相當一部分國家都處在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當中,也都面臨著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升級等一些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任務。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正好跟這些國家的愿望契合,所以共識的程度在不斷提高。

  去年我們跟30多個國家簽訂了“一帶一路”共建諒解備忘錄,而且一些主要的“一帶一路”骨架已經開始搭建,比如說中蒙俄的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的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走廊、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建設,都在商議推進,有的已經進入到建設階段。投資貿易也在蓬勃發展,中國跟哈薩克斯坦的產能合作協議總投資已經超過230億美元,中巴經濟走廊簽訂的協議項目金額也有300多億美元,國內各方面也在積極行動。所以現在“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在國內構建機制,逐步落地,在國際上也受到了熱烈廣泛的響應,它將會進一步推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務實合作和互利共贏。

  產能合作也進行得非常順利,它實際就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抓手。去年一年,首先是優勢裝備和產能加快出海,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在鐵路和核電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鐵路至少已經啟動建設的有雅萬高鐵、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匈塞鐵路、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速鐵路已經開始勘測,巴西到秘魯的兩洋鐵路也開始勘測。核電我們跟法國電力公司合作,進入了英國市場,同時巴基斯坦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機組也已經開始建設,和阿根廷也簽署了相關協議。鋼鐵、有色、建材優質產能也開始規模化地向外轉移。

  境外投資工程承包帶動裝備出口快速增長,去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達到1180億美元,增長幅度是14.7%,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有2100億美元,增長了9.5%,而且國際產能合作雙邊的、多邊的、第三方市場的合作也在進一步加快。

  今年我們打算在“一帶一路”進一步跟已經簽訂合作備忘錄的國家做出具體落實的安排,同時推進一些重要的走廊建設,再來部署一些重要的支點國家,國際產能合作將會采取更多的措施來予以推進,鐵路建設,優勢產能轉移等爭取有更多實質性的進展,同時非常重要的就是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相信“一帶一路”的建設會有更快的發展,國際產能合作也會有更好的發展。謝謝。

  全力實施脫貧攻堅是當前最大的民生

  新華社記者:關于“十三五”的問題。教育資源不公,醫患矛盾突出,養老保障和服務有待完善,“十三五”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姓最關心這些民生難題能否得到解決,自己能得到多少更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請問“十三五”規劃在解決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難題方面有哪些實招和硬舉措?

  徐紹史:謝謝這位記者女士。民生也是這次“兩會”特別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同樣也是“十三五”規劃非常注重的一個方面。因為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兩個指標非常關鍵,一個是國內生產總值要翻一番,二是城鄉居民收入要翻一番,這都直接關系到民生。“十三五”規劃在民生問題上的筆墨更重、措施更實,主要體現在這么幾個方面。

  第一,民生當前最大的問題是全力實施脫貧攻堅,貧困人口要實現脫貧,貧困縣要全部摘帽,還要解決區域性的整體貧困。所以,中央還專門召開了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提出了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時候,貧困人口是7017萬,所以那時候提出來特色產業扶貧3000萬,轉移就業扶貧1000萬,異地搬遷扶貧1000萬,還有2000萬要社會兜底,這2000萬實際上就是需要保障的這些人口,通過這些措施來精準地脫貧。現在又有好消息,2015年統計了2015年脫貧的人數是1442萬,所以“十三五”期間我們需要脫貧的是5575萬。這樣我們首先就是通過這五年做到精準脫貧,這是中央確定的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區域性的整體貧困要解決,這是個最大的民生。

  第二,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在“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務的清單,明確政府的職責,來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這是“十三五”要做的一件大事,政府到底提供哪些基本公共服務。同時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和收入政策,城鎮新增就業,“十三五”提出來累計要達到5000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5%以上。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穩步提高社會保障的統籌層次和水平,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要提高到90%。

  第三,提高教育和健康水平。教育主要是普及高中階段的教育。高中階段教育的毛入學率要達到90%,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要提高到10.8年。同時我們還要實施“健康中國”的行動計劃,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人均預期壽命在“十三五”期間要提高1歲。

  第四,加強重點群體的權益保障。主要是三部分人,一是2.2億的老年人口,養老服務作為重點來考慮。二是2.77億的農民工,具備條件就要解決他們在城市落戶的問題,而且要落實居住證制度,讓他們也享受到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三是8000多萬人的殘疾人群體,殘疾人的托養、康復、教育、就業都在“十三五”規劃里面有所體現。因為民生是我們黨非常關注的一個大問題,而且黨正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所以格外關注民生,要改善和保障民生,在“十三五”規劃里面篇幅比較大,著墨也比較重。

  專項建設基金是投資政策中的一項新工具

  新京報記者:剛才聽徐主任介紹,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們政策儲備充足。我們注意到最近央行貨幣政策調整略為寬松,財政政策變得更加有力,而且今年我們的赤字率也達到了3%的歷史新高,我想請問徐主任的是在投資方面發改委會不會出臺類似2008年4萬億一樣的刺激計劃,如何保證這種有效的投資。在穩增長方面,發改委還有哪些具體措施?

  徐紹史: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大家都在建言獻策,黨中央、國務院也在采取有效的宏觀調控措施,剛才記者女士關注到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就投資來說,我們覺得,從需求側來說,這三駕馬車首先還是要大力促進消費,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已經是66.4%,我們現在消費的領域非常多,發展也很快,綠色消費、信息消費、旅游消費、休閑消費等等,消費市場也越來越大,我們要想辦法更好地促進消費的發展。同時,我們還是要積極爭取進出口貿易保持一個比較合理的水平,因為這一塊對我們來說也非常重要。當然,我們要更好地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增加有效投資,來補短板、調結構,這也是我們政策工具箱里的一項政策。

  去年發改委緊緊圍繞著“投什么、誰來投、怎么投”三個重大問題,普遍提高投資的有效性,打好投資的組合拳。我去年說過,我們的投資是“11+6+3+1”,11個重大工程包,6大消費工程,3大戰略,即“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1是國際產能合作,這都是我們投資支持的范疇,投資組合拳取得了明顯成效。去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9.8%,基礎設施投資增長了17.2%,基礎設施投資在整個投資當中的占比接近30%,說明這個投資力度還是比較大的。今年還需要更好地增加有效投資。增加有效投資最重要的還是政府的簡政放權,更好地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我們取消和下放審批權依然有空間,簡化程序、優化程序也依然有空間,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這些工作都需要進一步推進。第二,要做好投資項目的儲備。我們現在做了重大項目庫,做了三年的滾動投資計劃安排,也就是干著今年的,備著明年的,看著后年的,想著大后年的,使投資更有針對性,更加有效。

  第三,要優化政府投資結構。昨天總理已經說了,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5000億,我們牢牢抓住一些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著力調結構,補短板,重點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糧食水利、中西部鐵路、科技創新、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以及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等,還有脫貧,特別是異地搬遷脫貧。第四,我們要進一步用好專項建設基金這個政策工具。不少記者朋友已經注意到了,2015年,我們推出了專項建設基金,這是按照國務院的部署,我們和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會同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郵儲銀行發行專項債券,設立和投放專項建設基金,以資本金的方式投入到具體項目當中去,去支持那些看得準、有回報、不新增過剩產能的重點領域的項目建設,特別是補短板的一些項目,這是我們投資當中的一項新的政策工具。

  我覺得,做好投資工作,還要不斷地拓寬思路,投資應該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投資在當前是有穩增長的作用和功能的,但同時它又應該能有效補短板、調結構、培育新動能,既要補短板,又要調結構,還要培育新的功能,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發揮有效投資的作用。謝謝。

  化解房地產庫存要有耐心 施策要因地制宜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想問有關去庫存的問題。我們知道很多一二線的城市最近好像有炒樓的問題,房價也越來越高,很多百姓買不起房子。但是看到三四線城市卻有庫存的問題,您剛剛提到說中央政府有政策儲備,能夠應對經濟上的問題,請問您認為平衡的問題怎么解決,就是一二線和三四線之間的平衡。

  徐紹史:謝謝聯合早報的這位記者。房地產市場大家都非常關心,也牽動著廣大民眾的心。在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上確定的供給側結構調整的五大重點任務當中,其中一項就是去庫存,而且這個去庫存主要講的是房地產去庫存。房地產的狀況,今年年初陸續出臺了一些政策,主要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更好地來滿足剛需。

  2015年末全國商品房待售總面積7.19億平米,這個庫存是比較高的。要化解這個庫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想這幾件事情是可以考慮的:第一,積極地化解庫存,首先要加快農民工市民化的進度,來擴大住房的需求,同時加快城市的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等進度,在這個過程當中,盡量比較多地采用貨幣化安置的方式,貨幣化安置可以收購這些存量用房,解決棚戶區居民的搬遷、住處,來解決需要享受住房保障這些居民的需要,這樣有利于化解整個房地產的庫存。

  第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要構建購和租并舉的住房制度。現在我們國家租房的比重低,需要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堅持購和租并舉的方針。

  第三,要因地制宜地進行調控,因為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一、二線最近有幾個城市房價上漲速度比較快,幅度也比較大,這些城市的政府也正采取措施來進行調控,比如說限購,這是行政手段。還可以采取經濟手段,來調整一些經濟政策。要增加住房供地,加快推進保障房建設和棚改。要抑制不合理的投機性需求。化解房地產庫存這個任務是比較艱巨的,我們要有耐心,要因地制宜地施策。我相信,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它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

  化解過剩產能絕不會出現第二次下崗潮

  人民日報、人民網、人民日報客戶端記者:當前,隨著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和經濟轉型壓力的加大,帶來巨大的就業壓力,加上今后幾年去產能、去庫存的壓力也比較大,就業壓力可能會進一步加劇,請問國家下一步將怎樣進一步保障和促進就業?謝謝。

  徐紹史:謝謝。就業問題是最大的民生問題,因為它涉及到收入,又直接影響到消費,因此就業問題廣為關注,特別是我們提出了要化解過剩產能,社會上乃至境外都有一種看法,說可能會引起第二次下崗潮。這個問題需要更深入地來分析,我覺得中國是不會出現下崗潮的。

  我們確實在化解過剩產能,從2013年5月份就叫停過剩產能,就不準再核準新的過剩產能的新上項目,9月份出臺了化解過剩產能的一個指導意見。這兩年,過剩產能的化解工作在持續推進,按照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從以往的經驗看,鋼鐵、煤炭這些領域的化解過剩產能,各地政府并沒有找中央政府,他們想了很多辦法,能夠妥善解決職工的安置問題。我最近跑了河北,見了黑龍江省的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河北化解過剩產能起步比較早,力度也比較大,但是企業兼并重組、債權債務的重組、職工的安置,都沒有出現大的問題,社會和諧穩定。黑龍江的龍煤集團,大家都知道,是非常困難的一個企業,但是他們通過內部的各種各樣的辦法,去年就向森工、林業等其他的一些企業分流了兩萬多人。現在大量的退養一批、辭退一批、分流一批、協議保留一批,我們正在從鋼鐵、煤炭兩個產業入手,來化解過剩產能。5年之內,鋼鐵產能要去掉1-1.5億噸,3到5年內,煤炭產能要退出5億噸,還要減量重組5億噸。中央也已經拿出一大筆資金作為獎補資金,重點幫助國有企業安置這些困難職工。請同志們相信,有中央政府的指導,有各地政府的精心安排,化解過剩產能絕對不會出現第二次下崗潮。

  總體來看,中國的就業問題應該是比較樂觀的,從這幾年數據就可以看出來。為什么說比較樂觀?我考慮有這么幾個因素:第一,我們有些企業雖然比較困難,但是它也采取措施來穩崗,比如說減少勞動工時,稍微壓減勞動報酬,穩住這一批,那就成了就業的緩沖帶了。第二,我們經濟總量在不斷擴大。我們現在經濟增長一個點帶動的就業比過去要多得多,所以經濟不斷增長,創造的就業崗位就更多。第三,三產吸納就業的能力更大。我們2011年三產只占了42.2%,但是去年已經到了50.5%了。第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去年我們新注冊的市場主體大數在440萬個,按一個企業3個人算,就1200萬。第五,勞動力在企業地區間、行業間的流動越來越快,勞動崗位的匹配也越來越快、越來越準。這是什么呢?就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有就業信息網,很多需要找工作的,包括農民工,大家都可以從手機上看到就業的信息,這樣進行對接,所以勞動力在行業之間、地區之間流動速度大大加快,崗位的匹配也加快,而且精準度也不斷提高。還有非正規就業,現在有一些地方的勞動參與率也在下降,主要是非正規就業。所以經濟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這一點是應該看到的。

  不僅如此,我們還準備了針對五類人的支持政策以及建設三張網,這五類人一個是大學生,包括往屆畢業就業遇到問題的和應屆畢業大學生,第二是失業、返鄉的農民工,第三是困難企業具備再就業能力的職工,第四是困難地區有就業意愿的人員,第五是確實有困難的就業人員,這五類人是我們特別關注的。三張網就是就業信息網、職業培訓網和社會保障安全網,來兜住這五類人,同時又為廣大就業者服務。我想,對就業這個問題,我們也要有信心,最重要的是我們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謝謝。

  不存在國企抵制結構性改革現象

  彭博新聞社記者:我的問題是關于過剩產能和相關改革的。我們知道,在中國,國有企業的改革面臨著多項挑戰,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國有企業抵抗這些改革,認為這些改革尤其會直接影響到他們自身的利益。那么政府方面如何應對這個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國有企業的既有利益阻礙改革的問題?

  徐紹史:這位記者朋友提的問題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但是跟我們的現實情況并不完全吻合,我愿意回答你的問題,并跟你做一些解釋。

  我們現在的改革側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十三五”規劃期間的一條主線,這個階段也是根據整個國際經濟的環境和國內經濟發展階段做出的一個重大判斷、一個重大部署。因為總體上看,我們的矛盾很多,但是結構性矛盾凸顯出來了,結構性矛盾就是供給跟不上需求的變化,無論是制造業、服務業,甚至包括我們的農業,都跟不上。所以我們必須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來矯正要素配置的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結構性改革是有明確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也有具體的任務。明確的理念實際就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清晰的思路實際就是我們的五大政策,“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具體任務,現在定的重點任務就是五大項,“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現在這些工作正在部署推進,比如說去產能,我剛才說了,發改委和相關部門一起,從鋼鐵和煤炭入手,其他一些過剩產能也在逐項梳理,制定具體的方案。鋼鐵五年之內要去產能1到1.5億噸,煤炭去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的也是5億噸左右。去產能工作應該說正在順利推進。

  至于你說國企抵制結構性改革,或者企業改革,這個情況依我看是不存在的。當然,改革有它的難度,因為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調整,涉及到體制機制的創新等等,確實有它的難度,但是我們都是擁護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決定的。去年一年是國企改革的方案制定年。去年我們制定了三個大的方面的方案,一個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二是一些配套的文件,包括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強化國企資產監管、國企功能界定和分類等這些具體的指導文件。三是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還有鼓勵和規范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的指導意見。所以去年這一年,從方案制定來看,應該說成果是非常豐碩的。實際的改革也已經在展開,特別是央企的改革,國資委管理的央企已經從112家減少到106家了,中遠和中海、招商局集團和中外運長航集團等6對共12戶中央企業進行了重組,而且還選擇了若干個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試點,落實董事會職權的試點,組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試點,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試點等等。

  你可能知道,我們國務院2月份已經發了這兩個去產能的文件,建議你讀一讀這兩個文件。去庫存,主要是房地產的庫存,當然也包括一些其他的庫存。去杠桿,就是企業債務的一些杠桿。降成本,對所有的企業都存在,比如說制度交易的成本、人工成本、稅費負擔、融資成本、用能成本、物流成本等等,現在也正在制定具體的方案。補短板,要通過適度擴大投資,來補足我們的短板。我考慮我們的短板,除了一些基礎設施之外,還有公共服務,包括一些基本公共服務。這些工作都在順利推進。

  今年是國企改革任務落實年,我們就需要按照去年出臺的這些文件持續推進各項改革和試點。作為發改委來說,我們要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等等領域牽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試點。據我了解,廣大國有企業的干部和職工,以及他們的主管部門都是非常擁護國有企業改革的,積極配合做好改革的各項試點工作和實施工作的。所以,我想,不用擔心,雖會有一定的難度,我們會跟企業共同努力,更好地來推動這些方面的改革。謝謝。

  GDP設區間擴大了可接受的增速彈性范圍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記者:我們知道,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把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設定在6.5%-7%,這樣區間式的設定是比較罕見的,請問為什么會這樣設定?

  徐紹史:總理昨天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公布了2016年GDP增長的預期目標,也就是6.5%-7%的區間。我們回顧一下,采用區間的這種方式,體現了創新宏觀調控、把握區間調控的新思路。我想主要是從下面兩個方面來考慮,一個區間的下限,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也是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而從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GDP要翻一番的目標來看,“十三五”期間我們平均增長速度一定要在6.5%以上,才能夠達到這個目標,如果低于6.5%的話,今后幾年的壓力就會更大。所以,如果在6.5%以上,就可以爭取主動。大家也都知道,前兩年區間調控的時候也講過這個考慮,底板是就業,頂板是物價,底板還有一層含義就是經濟增長速度,所以設了這樣一個下限。

  另一個是上限,主要是體現了積極主動的導向,要向社會、向市場傳遞一個信心,如果比6.5%要高一些,就可以帶動更多的就業。去年是6.9%,今年設7%的上限,應該說和6.9%的增速也是非常接近的,它也是比較切合實際的一個上限。總體上看,明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設定為6.5%-7%,第一,是體現積極主動的工作導向,向市場、向社會傳遞信心,有利于穩定預期,堅定信心。第二,它擴大了可以接受的經濟增速彈性范圍,而且與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潛力是相吻合的。不少專家都對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做過測算,也是跟這些測算吻合的,所以它有利于整個目標的實現。

  最后我想講一句話,要實現這個目標,也還是要付出艱苦努力的,要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全國上下齊心協力,來確保經濟運行在這個合理的區間。

  中國經濟不可能"硬著陸" 這種預言注定要落空

  鳳凰衛視、鳳凰網記者:關于宏觀經濟方面的問題。中國政府雖然在很多場合都在解釋中國的宏觀政策和中國經濟的發展,但是外界對中國經濟的擔心和憂慮還是比較多的,包括之前索羅斯曾經說過,中國經濟的硬著陸是不可避免的,也有觀點說中國經濟已經拖累了全球經濟和市場,不知道作為宏觀經濟主要調控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徐主任如何看待這些觀點和看法?

  徐紹史:謝謝這位鳳凰衛視的記者。這個問題跟我回答的第二個問題相關,就是到底怎么看待中國的經濟。

  還有人說“中國經濟拖累了世界經濟的發展”。首先當然它有一個大的前提,因為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增長對全球經濟的復蘇也會發生外溢效應。但是我覺得,不存在“中國經濟拖累全球經濟”這樣一種現象。首先中國經濟的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還是位居前列的,我們去年是6.9%,在世界經濟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十分不易。昨天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講“成績來之不易”。為什么這樣說?他講了三個方面,一是在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下取得這個成績,二是在我們國內長期積累的矛盾顯現、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三是在60多萬億總量的基礎上取得這樣的成績。這個分析非常透徹,確實是來之不易。我們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也是十分明顯的。

  我也聽到過“中國經濟硬著陸不可避免”的這樣一種說法,我說中國經濟具有較強的內在支撐彈性空間和抵御風險的能力,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而且我剛才也講了,具備物質基礎雄厚、市場需求巨大、區域發展空間廣闊、生產要素質量提升、宏觀調控經驗豐富五方面的有利條件,我們完全有能力使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的區間,我們對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我可以說,中國經濟是絕對不會“硬著陸”的,所謂“硬著陸”的預言,是一定要落空的。所以請大家放心,不存在這種可能。

  還有人說“中國經濟拖累了世界經濟的發展”。首先當然它有一個大的前提,因為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增長對全球經濟的復蘇也會發生外溢效應。但是我覺得,不存在“中國經濟拖累全球經濟”這樣一種現象。首先中國經濟的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還是位居前列的,我們去年是6.9%,在世界經濟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十分不易。昨天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講“成績來之不易”。為什么這樣說?他講了三個方面,一是在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下取得這個成績,二是在我們國內長期積累的矛盾顯現、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三是在60多萬億總量的基礎上取得這樣的成績。這個分析非常透徹,確實是來之不易。我們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也是十分明顯的。

  第二,我們的進口,雖然金額在下降,但是實物量還在持續增加。我們現在進口額仍然居世界第二位,進口金額下降主要是大宗商品的價格下跌,我們進口那么多產品,這是對世界經濟的重要貢獻,原油去年增長了8.8%,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增長了2.2%,礦物肥料和化肥增長了16.7%,天然及合成橡膠進口增長了15.3%,糧食和其他一些產品進口也都有增長。所以,從進口這個角度對我國世界經濟的貢獻是十分明顯的。

  第三,我們對外投資是增長的。我們去年非金融類對外投資1180億美元,增長了14.7%,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增長了18.2%,這也是貢獻。

  第四,我們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一個數據,2015年全球經濟的總量大概超過73萬億美元,中國占多少呢?15%左右,美國占24%左右,這兩家加起來就接近40%。從貢獻率來看,去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5%。世界銀行和國家統計局2014年有個統計數據,我們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25.8%,我估計我國2014年、2015年的貢獻率不會低于美國。

  因此,從我們的速度、我們的進口、我們的投資、我們的增長貢獻率,都可以看出我們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是十分明顯的。今年還有一個說法,今年1月份中國股市波動、匯市波動,接著美歐的股市也出現了波動,有人說了這是中國股市波動帶來的,這是高估了中國的能力,中國沒有這么大的外溢效應。事實很快就有了證明,2月8日到12日,美國、歐洲、日本、韓國、香港股市都劇烈波動,大宗商品價格急劇下挫,原油價格最低逼近26美元。這當然在當時有一些誘因,包括美聯儲的表態,包括德意志銀行的負債,還有半島的形勢等等,但是根本上來講,是對世界經濟的復蘇缺乏信心。2月份那幾天正好我們春節休假,我們的股市是休市,那又如何解釋呢?這說明跟中國毫無關系啊。所以“中國經濟拖累世界經濟”這個說法沒有道理,也站不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總裁拉加德,還有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的斯蒂格利茨等,包括一些專家都對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都做出了正面的評價。所以我想,不管是國內也好、國外也好,都會客觀地來看待這個問題,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是明顯的,中國經濟絕對不可能“硬著陸”,“硬著陸”這種預言是注定要落空的。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