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铁路工人林子建的第一台收音机购于上世纪60年代,从那以后,他就与半导体收音机结缘。昨日,他在老伴和儿子的陪伴下来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红楼),将自己收藏的400余台老收音机全部捐出。
83岁的林子建退休前是江岸车站的一名扳道工人。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1963年结婚时家里没什么值钱的家当,1966年,他花40多元买了一台最时髦的红灯牌台式半导体收音机。“当年我每月工资63元,这台收音机就花掉了2/3,但我觉得蛮值得。我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听广播,最喜欢的是新闻节目”。
“收音机是他的宝贝”,一旁的老伴李有英笑着说,“除了他以外,谁都不许碰那台收音机。”
林子建说,当时收音机是稀罕物,他看得特别珍贵。老“红灯牌”听了十几年,其间修理过多次。林子建原本不了解半导体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收音机坏了以后,他特别心疼,便自己看书学习,并购买各种元器件,居然多次修好了收音机。
上世纪80年代,市场上出现了可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收音机,使用直流电的老“红灯牌”被淘汰了,但林子建舍不得扔掉它,小心收了起来。
林子建起初并没有收藏更多收音机的打算,后来亲戚朋友得知他会修理收音机,纷纷找上门来,他也乐于帮忙,却从不收钱,只当是一种生活乐趣。有的亲友还把多余的旧收音机送给林子建,他都认真清理干净,修好后放在家里赏玩。
2005年,林子建在电台听到一个关于电器修理的节目,马上给主持人打电话,表示愿意免费为听众修收音机。武汉三镇不少听众闻讯找到林子建修收音机,有人还想拜他为师。
“看到那么多人喜欢老收音机,我开始在跳蚤市场上淘宝,十几年淘了400余台,修好后绝大多数还能听广播。现在我年纪大了,想把这些收音机捐出来让更多人欣赏。”林子建说。
该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批不同年代的收音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地生产的,包括“长江”“黄鹤楼”“东湖”等武汉的6个品牌。收音机的类型有台式也有便携式,其中一台可夹在自行车龙头上的收音机比较少见,它除了能听广播,还有照明、喇叭等功能。
“这批老收音机早就停产,已经退出了现实生活。但从博物馆学的角度看,它们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轻工业发展的轨迹,也见证了老百姓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位负责人说。
据悉,该馆将适时主办收音机专题展览,并永久收藏这批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