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內地應重財策

2016-03-10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李明生

  一直強調,內地應該擴張財政政策,這既由於財政上絕對有條件,亦因為此舉勝過弊端日顯的貨幣政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李克強就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并擴大了赤字預算規模。新安排無疑有利刺激內需,紓緩經濟下行壓力,至於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除了硬件提升外,更要在軟件方面落重藥。

  不宜過度倚賴幣策

  制度上,中國容許進一步擴張財政政策。當前世界嚴重倚賴貨幣政策,背后一大主因,相信是獨立的中央銀行幾可為所欲為,包括想減息就減息,想印鈔就印鈔,以至在印出來后,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完全不似財政政策般,受到民主或民粹政治掣肘,甚至出現所謂的財政懸崖,會因預算案無法通過而不得不全面停擺。但中國情況就不一樣了,這也是「中國模式」的優越性之一。所以,中國根本不必過分或純粹依賴貨幣政策。

  更莫說,世界各地的貨幣政策已走到懸崖邊緣,中國也不例外。事實上,不少發達國家已將利率降至近零水平,部分更實施了負利率政策——到底利率真能一減再減,以至扭正為負嗎?從日本經驗來看,負利率政策實無異於跳崖,在恐慌避險情況下,政策效果適得其反,信貸不但不見刺激,而且銀行都寧願罰息囤資自保,而日圓匯率也竟然不跌反升了。經此一役,相信其他地方在考慮實施負利率政策時,都會慎之又慎,或者,將不得不退而繼續采取擴大量化寬松的印鈔辦法,盡管相關刺激手段已心理作用大於實際,甚至連小小的心理作用也幾乎沒有了。至於中國,無論利率還是存款準備金率,當然都存在相當的下調空間,距離負利率還有一定差距;不過,中國亦非毫無掣肘,尤其考慮到人民幣匯價及走資潮方面,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日本式的信心崩潰,早陣子的股災匯災便是一例,故人行采寬松措施同樣要非常小心。筆者在去年便已撰文,認為中國應將重點更多放在財政政策而非貨幣政策(詳見2015年5月12日《香港商報》A2《內地減息作用有多大?》,及2015年10月22日《香港商報》A4《內地減息須慎之又慎》)。

  的確,在財政政策方面,中國不似其他發達國家以至發展中國家般,除了受制於政治因素,亦受制於現實因素,或恐債臺高築而無力償還。中國當前的赤字及債務水平,屬於安全可控範圍之內,財赤占GDP的3%,環顧世界當然并不算高,而債務占GDP的40%,更處於世界偏低水平,何況重要的是,中國擁有豐厚的外匯儲備,即使規模較高峰回落了20%,仍達3.4萬億美元之巨,所以,要說中國可能出現債務違約,機會只怕比其他地方低,故絕對有空間進一步加強擴張性財政政策。雖然,地方債及私人債等問題確值當局關注,一旦出現狀況可能要付上不小的代價,不過,相關代價未必就是中國嚥不下的,亦不必然會導致中國經濟嚴重崩塌。

  軟硬兼顧改革供給側

  適當地擴大財赤來刺激經濟發展,其本質就是一個拋磚引玉的投資辦法,一方面可將GDP的餅造大,另一方面又爭取增加財政收入,這并非一門只賠不賺的生意,措施得宜的話,更可望降低赤字率及提高整體償債能力。擴大財赤的直接好處,乃可創造新的內在需求,不論是來自政府本身的開支投放,還是通過財稅福利等提高企業及民眾的消費意慾與能力。至於在最新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擴大財稅亦可針對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此五大問題,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來滿足內在需求。當中,除了要繼續加強硬件建設,軟件方面其實也不能忽視。

  內地民眾到國外「爆買」,無疑是顧慮內地產品質量所致。當中,某些產品確存不低的科技含量,但是否代表中國制造沒有能力生產?答案大概是否定的。進一步言,諸如奶粉、紙尿褲等等,科技含量又有多少?答案,顯然跟技術水平無大關系,如何有效貫徹落實質量監管才是重點,必須切實杜絕任何重大質量事故的出現。擴張財政政策,投放更多的資源升級轉型,當然直接有利提高中國制造的生產鏈硬件水準,而加強監管也絕對是不能忽視的環節。惟有軟硬兼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成功。

  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結構改革,安倍經濟學似乎三箭落空了。至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所透視的李克強經濟學,大體方向無疑是正確適切的,相信各界均樂見其成。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