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預算案適度有為

2016-03-15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中小企業總會會長 劉炳均

  本年度財政預算案的引言中,開宗明義,認為「政治與經濟從來密不可分」。面對政治與經濟的各種挑戰,當局要有效及公平地調撥資源,令各階層有機會受惠;又要扶助本地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預算案中,對中下層及中小企都有稅務寬減及豁免差餉與商業登記費等減壓措施。施政報告多提「一帶一路」而對中小企業隻字不提,預算案則只4次提及「一帶一路」,而其中第21段至25段針對扶助中小企業。預算案對業界的紓困措施方向正確,但其力度與方式,則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支持中小企措施尚可優化

  在支持中小企的各項措施中,包括「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特別優惠措施」(即將香港按揭證券公司的擔保額提升至80%)的申請期延長至2017年2月28日,但借貸金額仍然維持於上限1200萬元。目前,香港樓價下滑,按揭成數收縮,筆者建議金額上限升至1500萬,以彌補中小企的融資不足。

  今次對中小企較為新穎的支持是「科技券先導計劃」(PilotTechnologyVoucherProgramme),為每間合資格的中小企業提高業界科技能力(ICT-en-abled),以配合「新經濟秩序」(NewEconomicOrder)的挑戰。這是配對基金(matchingfund),業界與特區政府分別以1:2出資,后者上限20萬元資助,即合共30萬的投資。對一些小型食肆、零售及生產商,這無疑是提升資訊科技的一大誘因,不過對日后的使用、保養及維修,卻沒有進一步的交代。另外,參與設計及安裝軟硬件的公司只限名單上的服務提供者,一些自由工作人士(freelancers)未能分一杯羹,殊為可惜。其實,他們是微型企業,收費較為低廉,政府可以讓他們參與,以服務驗收來把關,可避免資助被濫用。

  應推公轉私換樓計劃

  財政司司長透露,在過去短短4個月,樓價已下跌了9%。但他認為現時不能「減辣」,怕的是錯估形勢,弄得前功盡廢。筆者認為現時可以推出「公轉私換樓計劃」,退還公屋住戶10年租金,支付首次置業自住單位的首期,而申請人要交回公屋單位。此項補貼適用於私人二手樓及新盤樓花,每年若干配額。這個措施有以下的優點:

  一、公屋租戶今后視公屋租金為儲蓄而不是開支,變相增加了社會保障及減少貧富差距,而日后租金增幅的爭拗亦會緩和。

  二、現時有一些公屋租戶隱瞞部分收入,以免納入富戶級別,繳交雙倍租金,此項措施鼓勵租戶申報全部收入。

  三、現時亦有一些不誠實的公屋租戶,入住私樓而遷出,但仍然交租保留單位,或作「迷你倉」,或租借親友住宿,而此項措施會堵塞漏洞。

  四、特區政府以公帑換取公屋單位,除縮短公屋輪候時間外,比建居屋更受歡迎,因為申請人購置私樓,買賣沒有像居屋的限制。

  五、已故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大力發展房屋,希望新加坡人擁有房屋,增加歸屬感。香港人也需要擁有房屋,為港建設而不搞破壞。

  目前,香港社會討論遏制樓價的方法,不外乎公屋可租可買、復建居屋、增加土地供應及限制外地人士置業等,但收效有待觀察。筆者作出以上建議,希望從新角度去考量,亦同時解決已存在的問題,例如公屋住戶虛報收入資料,濫用公屋等問題。以退還公屋租金為例,假如公屋的月租中位數為3000元,而過去10年租金沒有變動,即每戶申請人獲退回36萬元。以5000戶為每年配額,特區政府只要每年動用18億元,便可以收回5000公屋單位重新分配,幫助5000戶「上車」,購買私樓。況且,所花的公帑可能因少建公屋而抵銷。筆者希望各界考慮上述建議,為香港建立一個又和諧又公平的社會。

  選舉日派消費券

  香港去年的出口、旅游及相關產業不振。財政司司長認為內部需求是去年的主要經濟動力,包括本地市民消費、基建及私人建造,令經濟增長有2.4%。為了維持內部需求動力,筆者建議特區政府推出消費券(re-demptioncoupon),面值港幣1000元,不設找贖,半年內有效。消費券有指定用途,例如購物消镕,不能用作政府交費及兌換現金。今年9月11日乃立法會選舉日,特區政府可以向每位投票選民派發消費券一張,以資鼓勵。香港2015年登記選民人數約370萬,如果有一半選民投票,那麼特區政府只要動用18.5億元,加上乘數效應(multipliereffect),可以提振經濟數十億元,增加的稅收也可以抵銷部分的消費券支出。在立法會選舉日派發消費券并非「賄選」,只不過因利乘便,亦不會偏幫任何政黨或候選人的競選活動。派發消費券并非新鮮事物,例如日本在1999年派發「地域振興券」,每人20000日圓。臺灣在2009年也發放「振興經濟消費券」,每人新臺幣3600元。其實,香港2008年金融海嘯時,民間也討論過消費券的優劣問題,結果在特區政府反對下沒有成事。今年派發消費券,規模較小,可作為先導試驗計劃,以便日后全面大規模推出時作為參考。

  財政預算案特別提出了「新經濟秩序」這個概念,配合了「大數據時代」(EraofBigData)新科技及「一帶一路」(OneBelt,OneRoad)新市場的趨勢。香港的優勢是靈活變通、基建優良、背靠內地及法制健全。香港沒有宗教、種族及階級等問題而政治與經濟問題可以用經濟手段來解決。現時香港年輕人面對種種前途問題,容易受人唆擺。特區政府在財政上多撥資源,多給年輕人出路與冀盼,他們自然會留港奮斗,為港爭光。大財團亦不要暴利至上,否則社會不安,經濟失衡,自食其果。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