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6

中國需要轉型 香港擅有其長

2016-03-25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萬青

  隨著內地的經濟結構轉型、增長放緩,外界對中國經濟前景的質疑聲也逐漸增多。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是否仍有動力?在昨日的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外界派出了定心丸。他表示,中國政府不僅要使「中國經濟運行平穩,保持合理的速度」,中國的經濟還起碼擁有改革開放、調整結構和改善民生三個方面的動力。
 
  回看中國內地近三十多年的發展史,上述三個方面亦是中國內地不斷實現經濟奇跡的根本動力:自1978年打開國門後,內地一方面大力對外開放,積極引進外資,令中國經濟從完全的計劃經濟逐步走向市場化;另一方面則放棄了重工業優先發展的政策,著力發展輕工業和出口導向型經濟;在經濟大發展的同時,內地居民各方面的生活水平亦不斷獲得改善,逐漸成長為全球商家垂涎的巨大市場。然而,必須認清的是,即使成就斐然,內地經濟市場化水平仍低、經濟結構畸形、汙染浪費嚴重、民生保障落後、居民收入水平低等問題依舊嚴重。可以想像,以中國經濟的良好基礎和廣闊市場,若是上述問題能夠得以解決和轉變,中國經濟必定可以開拓廣闊的新空間和新機遇,釋放新的增長動力。
 
  中國需要轉型,香港擅有其長。在過去三十年中,本港為內地的經濟奇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香港不僅是內地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最重要窗口之一,香港的許多制度和經驗亦被內地廣泛參照。眼下,雖然內地經濟實力今非昔比,部分港人亦開始妄自菲薄,認為香港已喪失了競爭優勢,但是平心而論,香港在助力國家進一步對外開放,實現經濟結構調整,改善居民生活等方面,仍有著難以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昨日的演講中,李克強特別提到,繼前年的「滬港通」之後,「深港通」將作為中國內地資本市場開放的新舉措,在今年適時啟動。這一舉措無疑體現了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面,李克強亦多次表示,支持香港在創新及科技方面的發展。香港在創新科技產業方面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氛圍,本港大量的優秀人才和頂尖的科研水平,可以有效彌補內地在結構轉型方面的短板和不足。而在民生改善方面,香港素以高效、優質著稱的教育、醫療以及相應的監管體系,亦可為內地的民生發展提供有益的參照。
 
  正如李克強昨日在演講中所說,中國經濟升級發展,亦是亞洲的機遇、世界的機遇。除了為國家經濟發展增添動力,香港自身亦面臨著重要機遇。歷史上,香港曾經借助內地開放機遇,實現從工業到服務業的歷史轉型;今日的香港,亦再次面臨著與內地經濟同步轉型的「疊加期」。因此,香港更需抓住內地經濟轉型發展的良好契機,重新為自身的未來發展尋找可行的出路,找到「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黃金交集。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