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創科早見效益尤其重要

2016-04-07
来源:香港商報

  方想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香港發展創新科技事業并培育新興產業。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日前表示,要把握「再工業化」及「互聯網+」的發展契機,推動智能生產,發展香港的高增值產業,以創新科技開拓新經濟領域。政府對創科興港殷切寄望,皆因現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均不斷加強推動科技創新,積極引導通過科技帶動各行各業的持續增長,從而提高經濟及社會的發展水平,已成發展趨勢,相較而言,本港創科發展未如人意,進一步加大創新科技支持力度,以突破發展瓶頸,加速經濟轉型升級,有其必要性和緊迫性,這是投資未來,提升香港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部署。

  創科助港轉型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香港主要作為中轉港的角色進行商品貿易活動,自上世紀80年代制造業的北移后,本港以創新為導向,培育新興經濟增長點的經濟轉型之路,一直前行艱難。在「亞洲四小龍」中,香港是唯一沒有高科技和高增值產業作為經濟支柱之一的經濟體,不僅比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和台灣地區差,現在比起鄰近城市深圳,也自愧不如。當今世界,創科能力已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創科能力不濟,前景必然堪憂,香港自然也不例外,特別是現今本港面臨傳統的經濟支柱如轉口貿易趨於萎縮,金融服務業極易遭受國際影響,房地產業調頭向下難以為繼,旅游零售業寒風盡吹,令問題更趨嚴重和明顯。

  所幸,香港正出現改善的苗頭,亦在推動科技創新,發展適合以香港作生產基地的工業,實現「再工業化」方面擁有許多優勢,例如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科研機構,優良的投資環境和完善的法律保障,有發達的資本市場來解決風險投資的問題,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市場空間廣闊等。接下來,如何塑造創新環境,培育創新的土壤,是發展創科的重中之重。除了政府要對症下藥,在改善本地營商環境、降低准入門檻與風險、提高行政效率、培育引進創科人才、提供創科產業資助,幫助研究成果與企業對接等方面着力,在政策、法規方面作出指引外,也需要社會認同的配合。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張明杰指出,香港社會對創新科技的需求并不迫切,大家覺得創新科技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甚至很多人覺得科學家花錢做研究是浪費錢。這正正指出問題所在,如果認識不到創科對於香港的重要性,全社會缺乏共識,創科發展將舉步維艱。

  可帶動良性循環

  故此,發展創新科技,有責任讓公眾了解其對社會的貢獻。「產學合作」,讓創新科技理念更快變成產品,早見效益,尤顯重要,若創科發展可以短時間內產業化、規模化、商業化,就能及時見到回報,得到社會認同,從而帶動創科風氣,刺激創新能力,進一步形成良性循環。譬如最近有報道指,有港資制衣商由於內地經營成本上升,返港開拓新服務,包括以數碼打印小批量制作的個性衣物、引入設計師做授權生產,建立香港品牌,并通過電商平台「走出去」,就是改造傳統制造業,「再工業化」不錯的嘗試,方向正確,效果也顯而易見,容易被市民認同和支持。

  這當中離不開市場力量的介入。事實上,香港是國際科學高地和創新重鎮,各高校也經常有科研成果揚威國際,卻往往在將大學科研成果商品化這一階段無奈止步,又或者個別人士有好的創意或想法,但缺乏支持來制作成品和推廣市場。政府若直接投資或遭「利益輸送」的責難,吃力不討好,因此應善用商界力量,一同培育新企業。政府可擔當橋梁角色,通過資助計劃,引導和鼓勵企業在港投資創新研究,并以市場為導向進行應用型轉化,拓寬市場管道和提高回報率,相信有利培育創新土壤,帶動創科風氣。

  總之,發展創新科技,永遠都不過時,香港要做的是充分發揮企業、科研機構、政府的合力,在創科工作做出實質成果,為本港長遠的經濟發展謀求出路。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