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看数据】内地经济或今明两年触底

2016-04-11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报网讯】本周,内地将迎来「超级周」,多项重磅经济数据将发布,其中包括:内地一季度GDP数据、内地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内地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内地3月货币供应量M2、3月CPI、进出口、社会消费、工业增加值以及城镇固定投资等数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刘世锦昨日在北京表示,中国经济经过6年回落,现在非常接近底部,预计2016年下半年或2017年上半年会触底。

  触底后不会大幅反弹

  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举办的2016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10日在北京举行。刘世锦在发言中指出,过去6年,中国经济处在由高速供求平衡向中速供求平衡转型的过程中,现在已经非常接近底部。

  「底在何方?其实就是寻找中速增长的一个新平衡点。」刘世锦表示,从需求侧讲,中国过去三十多年主要依靠高投资,而高投资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基础设施占25%,房地产约占30%,制造业占比30%以上,这三项合起来可以解释85%的中国投资。「所以,高投资要触底就是『三只靴子』要落地。」对於「三只靴子」中的房地产投资,刘世锦认为,2014年房地产投资已经达到「天花板」,当年投资总量增速降到10%左右;2015年8月份以后,房地产投资单月同比增速已经出现负增长。「房地产投资如果能触底,这『三只靴子』基本上就落下来了。总的判断,今明两年很大的可能性开始触底。」「有人说触底了会不会大幅度反弹,不会的,触底的含义就是不会更低了,将来最可能的形态是L型,L型的底部有小的『W』型,就是一些小的波动。」他表示,如果进入这样的平台,可能维持5至10年时间,这有助於中国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

  去产能是必要条件

  刘世锦强调,触底成功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去产能,这是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必须在一两年内见效。「供给侧改革将真正解决中国经济的深层问题。」刘世锦还判断,大宗商品的价格低点大概率已经度过,原因在於去产能信号预期和标杆优质企业出现亏损,行业中最好的企业开始亏损很可能就是价格的地板。

  供求两侧需同时发力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表示,目前经济增长没有明确的好转信号。GDP增速从2010年第一季度到现在一直在下行;PMI是目前经济回升的一个迹象,但是只有一个月的上行来证明论据不足;工业品购进和出厂价格收窄幅度变小,在深水期潜伏;货币供给有所改善,货币发行量M2和贷款增加,但是货币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经济为何下行,马晓河认为这是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综合作用导致的惯性下行。一是内地进入中上等收入阶段后必然出现长周期下行,经济增长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都决定了经济降低速度。二是从需求看,在现有体制下,大上了过多高大上项目和低端制造,形成了过多产能,挤占了本该用於消费和产业转型的社会资源,导致投资、消费、出口增长率均下降。三是从供给看,支持经济增长的两大主导产业出现了衰退。

  马晓河补充,中国经济目前看不出回升的迹象,改革是唯一的出路,供给侧和需求侧要同时发力,供给以需求为实现目标,需求必须依赖供给创新,两者互为条件,要长短期结合、加减法配套。

  收入差距大影响消费

  另外,马晓河强调要像重视投资那样重视消费增长,把居民消费提高到应有地位,目前生产投资资源太多、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缺乏持续增长动力以及城市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等因素不利於消费的发展。「中国消费市场空间很大,传统消费要瞄准中低收入阶层,让其有能力消费,新兴消费瞄准中高收入阶层。」马晓河如是说。

  马晓河提醒,「我们过去历年来政府都在强调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但是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在扩大」,这成为阻碍消费增长的巨大阻力。他指出,就2015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言,20%低收入组人均收入5221元,而20%高收入人均收入为54544元,高是低的10.45倍。而且,纵向来看,城市、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这就形成了结构性矛盾,一是中低收入人群没有能力消费,二是中高收入人群不愿消费,因为内地缺乏优质产品。

  马晓河指出,背后的原因实际是因国民收入制度不合理导致。一方面导致公共投资主体、生产投资主体拿钱太多增长太快,挤压了消费空间;另一方面消费主体之间又出现了有钱的人不消费,没钱的人想消费。

  一个现象就是,「目前20%的低收入每月只有430多块钱,想消费却消费不了。还有20%的中低收入平均每月不到一千块钱。这两个群体加一块是5.5亿人,这5.5亿人需要传统消费的,而不是新兴消费。」马晓河说。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