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0

借勢人交會 龍華新區謀建深圳人才發展高地

2016-04-18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王娜、林麗青報道:「中國人才第一會」——2016年第十四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4月16-17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隨著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參與國際競爭靠的是人才。四年來,龍華新區立足發展定位,對接人才大會資源,推進一系列針對不同人才群體的品牌活動,與新區人才工作架構、人才政策體系、人才服務地圖形成「大人才」工作格局,全面推進深圳北人才發展高地建設。而今,人才大會影響力正在逐步「發酵」,龍華新區人才總量較新成立時增幅達54.5%,質量明顯提升。日新月異的人才發展環境,具有龍華特色的人才政策機制使龍華新區產生了「人才磁吸效應」,助力新區「一城四區」建設。

  國際專家學者支招龍華新區創新發展

  本屆深圳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上,龍華新區主場館里不僅零距離體驗智能炫酷高科技,還可以全面了解新區人才發展環境。場內精彩連連,場外同樣精彩。昨天下午,作為本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重頭戲,深圳市龍華新區國際科技(人才)合作項目對接會在新區錦繡科學園舉行。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俄羅斯、芬蘭、荷蘭、澳大利亞、泰國、香港和臺灣等十幾個國家(地區)的26位政府官員、科技領袖、科學家、專家學者等參加,并圍繞高端制造、移動健康、智慧社區、新一代ICT等領域進行現場主題演講及項目發布。此外,現場龍華新區還與錦繡科學園投資方潤揚集團以及中國國際技術轉移協作網絡簽署合作協議,為新區發展帶來了福利。

  對接現場,意大利總理府辦公室創新資深顧問An-tonio Cianci現場分析金融支持促進創新城市發展,韓國先進技術研究院國際技術合作司司長Sang Keun Lee則現場分享了韓國先進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的合作。據悉,本次國際科技(人才)合作項目對接會旨在使國內外優秀專家深入了解龍華新區的發展、技術需求等情況,高效推動國際先進的機構、技術、項目及人才等落地龍華,為龍華新區企業提供更多中外項目對接渠道。為取得更好的交流對接效果,對接會還采取了精細化分類、小範圍「一對一」、「面對面」洽談對接。

  求賢若渴 人才大會持續發酵

  作為深圳最年輕的功能區,龍華新區致力打造轉型升級典範區、特區一體化示範區和現代化國際化中軸新城。其中,人才驅動無疑是關鍵。隨著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移師深圳,充足、高質量的國際國內人才交流,為龍華新區引才提供了高效、快捷的交流平臺。

  結合新區發展定位和人才需求,龍華新區整合對接大會資源,推進一系列針對不同人才群體的品牌活動:百博行(針對創新創業人才)、嘉年華(針對各類創客)、創意匯(針對創新創意青年)、智論壇(針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雙選會(針對高校畢業生)等,與新區人才工作架構、人才政策體系、人才服務地圖形成「大人才」工作格局,全面推進深圳北人才發展高地建設。而今,人才大會影響力正在逐步「發酵」。針對創新創業人才的「百名海外博士龍華行」活動已連續兩屆舉辦。創新人才引進方式,注重以才引才,發揮已引進落戶到新區的海外博士牽線搭橋作用,直接吸引20餘名海外博士攜帶項目落戶新區。

  龍華新區成立以來,獲得了良好的人才效益和社會效益,先后榮獲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最佳展示獎金獎」、「最佳組織獎」、「突出貢獻獎」。

  質量齊增 人才結構明顯改善

  龍華新區立足新區產業特點,在今年召開的開局「十三五」龍華新區黨工委工作會議上,會議報告提出,龍華新區加快集聚高端人才,主動引進和培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到2020 年新增千人計劃、孔雀計劃等高層次人才500 人以上,省市創新創業團隊20 個以上,到2020年基礎產業和技能人才總量突破100萬。龍華新區還設立了規模數千萬左右的新區人才工作專項資金,為開展人才工作提供了資金保障。

  2014年9月,龍華新區推開實施「龍舞華章計劃」5年人才引進重點工程,出臺新區《關於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實施「龍舞華章計劃」的意見》,以及涵蓋高層次人才認定、綜合保障、人才服務、資金管理等4個配套文件和實施細則,開啟了新區人才工作政策保障的新局面。截至目前,新區「龍舞華章計劃」認定的Ⅰ、Ⅱ、Ⅲ類高層次人才共307人。

  人才總量增長之餘,新區人才結構得到改善。高層次人才和團隊的引進創造了「滾雪球」效應,累計引進「諾貝爾獎」專家1人,外籍院士2人,國家「千人計劃」人才13名,廣東省「珠江計劃」人才4名,市「孔雀計劃」人才60人,市高層次專業人才232人,引進省、市創新科研團隊10個,美國Teratron創新創業團隊(深圳市龍創能源系統技術研究中心)、深圳首創光伏團隊等均在列。一批創新人才的集聚,為新區打造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中軸新城的戰略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人才會客廳 打造聚才「磁鐵」

  引進來人才,還需留得住人才。龍華新區對此早有決策,下力築「巢」引「鳳」,高標準建設人才創新載體,著力把創新載體打造成為聚集吸引人才的「磁鐵」、培養造就人才的「搖籃」。

  留學回國人員是人才資源中的佼佼者,是最富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群體。本屆大會期間,錦繡科學園獲授牌為深圳市級留學人員創業園。至此,新區共有3家市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分別為銀星科技園、寶能科技園和錦繡科學園。此外,龍華新區還擁有博士后科研平臺5個,擁有各類創新科研載體58家,科研發展后勁足。據透露,未來新區將加大創新載體力度,預計今年新建5家以上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新建1-2家博士后培養平臺。

  目前,龍華新區已構建起以人才需求為核心,人才促進會、人才會客廳為平臺,人才沙龍為渠道的「三位一體」人才交流體系。數據顯示,「人才會客廳」累計接待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及團隊110多批次,解決人才入戶、工商登記、創業融資等實際困難60多件。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