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打開大門 將與海底隧道對接

2016-04-20
来源:新快報

  東人工島施工全景圖。

 

  原標題:東人工島打開大門 將與海底隧道對接>

  ■新快報記者 陳婕 寧彪 通訊員 李正林 錢仕程 文/圖

  昨日,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島隧結合部鋼圓筒全部拆除;今年年中,沉管隧道將開始自東向西安裝

  連接香港、珠海與澳門,集橋、島、隧為一體的超級工程;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英國《衛報》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作為頭頂一系列光環的著名工程,港珠澳大橋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其中,6公里的深埋沉管是我國建設的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是公認的“當今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工程”。

  海面上的鋼管樁就是港珠澳大橋施工的交匯處,也是粵港施工的“分水嶺”。

  昨日,新快報記者跟隨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部的建設者們,一同來到島隧項目重頭戲之一的東人工島一探究竟。記者在現場看到,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島隧結合部鋼圓筒已全部拆除完畢,這標志著東人工島已打開“大門”,靜待首節曲線段E33沉管的海底對接。今年年中,沉管隧道將開始自東向西安裝。

  工人在海面上用電焊修補吊出水域的鋼圓筒吊環。

  探秘

  海上建10萬平方米島嶼,是如何做到的呢?

  港珠澳大橋橫跨伶仃洋海域,東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門,是一項集橋島隧為一體的超級工程,設計使用壽命為120年。記者在項目現場了解到,目前,海底隧道已安裝沉管25節,海底隧道總長達到4365米。

  隨著800噸大型起重船吊鉤緩緩升起,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島隧結合部圍護島壁的鋼圓筒及副格,在“沉睡”了1600余天后,逐漸被吊出水面——由于下一階段東人工島需要與海底沉管隧道對接,所以需要拆除這些鋼圓筒及副格,打開圍護結構,形成敞開式水域,為未來首節曲線段沉管與東人工島的對接創造條件。

  為防海水沖擊東人工島,島的周邊正安裝扭十字塊。

  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是在建的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該橋建成之后,從香港到珠江西岸的車程將從三小時縮短至半小時。該橋主體工程包括橋、島和總長5664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其中海底沉管隧道由33節巨型沉管對接而成,E1至E28沉管為直線段,E29至E33沉管為曲線段。

  截至目前,自西人工島起由西向東,已完成E1至E25沉管安裝任務,在完成E28沉管安裝后,沉管安裝將調轉方向從東人工島向西進行逐節安裝。

  據專家介紹,要在海上建造一個人工島,原理就好比制造一個杯子,只有先造好杯子的壁邊,里邊才能裝東西,建造島嶼也是一樣。而鋼圓筒就是海上人工島的島壁,作為人工島圍護的重要止水結構。

  據悉,東人工島臨近粵港分界線,西側與隧道銜接,東側與橋銜接,實現了橋隧轉換。東人工島設計為蠔貝形,施工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據媒體早前報道,初步規劃圖顯示,人工島將劃出多個占地8600平方米至6.35萬平方米不等的地皮,作購物、餐飲、娛樂及酒店用途。

  故事

  人工島的建設者們到底過的是怎樣的生活?

  港珠澳大橋是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島隧工程更是這個超級工程皇冠上的明珠。島隧建設者告訴記者,沉管隧道建設就是一項“走鋼絲”的過程。一個人走鋼絲不難,難就難在如何讓這3000人一齊走鋼絲,要在七年的時間內集體走好這段6.7公里長的鋼絲。據了解,島隧工程是由3000多名來自五湖四海,以80后90后為主體的建設團隊組成。

  2012.07

  臺風來了,他們才有機會撤離,回到岸上58歲的生產副經理徐桂強告訴記者,他干了一輩子的工程,東人工島可能是他干的最后一個工程,也是他干過的最難的一個工程。

  徐桂強說,很多親戚朋友聽說他在港珠澳大橋工作,都是一臉的羨慕,問他在陽光、沙灘、360度海景觀光平臺上,觀看偶爾成群躍起的中華白海豚是什么樣的感覺,問他偶爾置身香港都市的繁華是不是非常的愜意?每次聽到這些,徐桂強都是一笑而過。他們并不知道,所謂的都市繁華,對于徐桂強而言,也只不過是在他的腦海里,并不在腳下。

   2013.12

  他的腳下是同事戲言的海上撒哈拉, 寸草不生,沒有淡水,卻有著火辣的太陽,半個小時就能讓你的衣服擰出水來,半天就能讓你的皮膚嚴重灼傷。他的腳下是日見成長的東人工島,下雨了,沒有擋雨的地方,刮風了,沒有擋風的地方,咸濕陰冷的海風一個勁地往骨子里面鉆,他只能裹著軍大衣,蜷縮著身體躲在鋼圓筒下。

  2014.11

  還沒成島前,他的腳下還有一個簡陋無比、在茫茫大海中孤獨飄零的303船。一個狹窄的集裝箱里,住了七八個人,有一次突然遭遇一場海上大風,巨大的浪導致303船走錨,當時風大得連船艙的門都關不上,所有的人只能躲在船艙和集裝箱里,不敢出去。徐桂強說:“在那種緊急情況下,只能是保護人的安全,現場的物資、設備根本管不了”,雖然他有三十多年水上施工經驗,但事后回想起來還是心有余悸,他說:“人的生命在大海面前真的是顯得渺小和無力。”

  但是對臺風,他們心有余悸之余卻還略帶有那么一點期待。因為只有臺風來了,他們才有機會撤離,回到岸上。

  2015.03

  從島頭走到島尾,像完成了一次沙漠之旅

  劉宇光是2011年畢業的大學生,剛到項目部,還不知道東西南北的時候,就被交通船載到了303船上。劉宇光戲稱自己是現實版的魯濱遜,被流放到現場后,幾個月沒回過岸上。

  后來人工島成島后,劉宇光終于不用再過那種在海上飄飄蕩蕩的日子了。但新的問題又來了,由于剛成島,回填的黃沙覆蓋著整個島,沙還沒來得及整平,似一個個小山丘,低洼處還有一些水溝,遠看就是一個“海上沙漠”。從島頭走到島尾,就像完成了一次沙漠之旅,可這趟旅行并不輕松,走在松軟的沙面上,腳時常被深陷進去,不到一半的路程,鞋子里早已裝滿了泥沙,褲腿早已是一片泥濘,鞋里的沙子還不停地磨刺著雙腳,腳底時常被磨出一個個水泡,為了第二天能繼續行走,劉宇光只能咬咬牙,狠心地把水泡刺穿。

  2016.01

  讓劉宇光想著就害怕的還有一樣東西,那就是頭頂上的太陽。每年4月到11月份,滾滾熱浪就一直肆無忌憚地席卷著整個東人工島,現場最高溫度能達到50℃。一桶桶裝純凈水,正常情況下要喝好幾天,但在島上,不到半個小時,劉宇光他們十幾個小伙子就搶著喝完了,而且喝了水還不用上廁所,早被蒸發了。

  昨天中午,東人工島島隧結合部最后一個鋼圓筒在“沉睡”了1600多天后被吊出水面。

  如今,劉宇光凈白的臉早已變得黑里透紅,唯有臉頰旁兩條帽帶印卻還白得那么的明顯。但他卻說,“既然選擇了,就要有這份擔當,干工程的要的就是不怕吃苦,一往無前。”

  吳平告訴記者,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樣的80后、90后,在東人工島也還有很多……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