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

國台辦、海協會強調:兩岸維繫互動 必須堅持「九二共識」

2016-05-22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針對蔡英文上任后,兩岸事務主管機關聯繫溝通機制和兩會協商能否延續,國台辦發言人、海協會負責人5月21日在應詢時均強調,只有確認堅持「九二共識」這一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與台灣陸委會、海基會的溝通機制才能延續、維繫。

  定調聯繫溝通機制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昨日上午表示,2014年2月,國台辦與陸委會負責人在南京見面,決定在「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上建立兩部門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兩年多來,兩部門積極互動,舉行5次負責人工作會面,建立起兩岸熱線,保持密切聯繫溝通,妥善處理了許多复雜敏感問題,受到兩岸各界的普遍認可。兩部門聯繫溝通機制的運作,有利於兩岸雙方及時溝通情况、避免誤判、管控分歧,也有利於增進了解、累積互信,讓兩岸關系中的一些「不可能」成為現實。

  馬曉光強調,只有確認堅持「九二共識」這一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兩部門聯繫溝通機制才能得以延續。

  一中協商誠意不變

  至於海峽交流基金會和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授權協商和聯繫機制,海協會負責人昨日應詢時表示,兩會協商和聯繫機制建立在「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得到兩岸雙方正式授權。2008年5月,兩會通過函電確認「九二共識」這一基礎后,兩會聯繫往來與協商談判才得以恢復。8年來,兩會先后舉行11次會談,簽署23項協議,鞏固了共同政治基礎,增進了民眾利益福祉。

  這位負責人強調,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動兩岸協商談判的主張和誠意不會改變。只要海基會得到授權,向海協會確認堅持「九二共識」這一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兩會受權協商和聯繫機制就能得以維繫。

  美:一中政策一貫不變

  美國務院20日在書面回覆媒體有關提問時表示,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符合美國深遠和持久的利益。美國長期、一貫的政策不變,仍秉持一個中國政策。

  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表示,美國歡迎兩岸逐步緩解緊張,改善兩岸關系,并希望兩岸能夠保持高層溝通與交往。同時,美國鼓勵兩岸能夠繼續進行建設性的對話。

  美方聲音

  包道格:蔡沒有回答北京要求

  美國知名台海問題專家包道格在蔡英文就職演說結束后受訪稱,演說中蔡英文在處理兩岸關系的機制和共同開發東海、南海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張,但這些東西沒有回答北京對於兩岸互動的政治基礎的要求。

  包道格指出,中國想要的是兩岸互動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蔡英文接受歷史事實、積累成果,重复了她關於既有政治基礎的四個原則,但她沒有明確接受「一個中國」或「九二共識」。

  對於國台辦的反應,包道格認為,這反映了一個正在進行的相互摸底又要避免關系破裂的過程。他說,蔡英文已經在她講話中動了一步,給了北京想要的一些東西,但又不是全部的東西。就像國台辦聲明表明的,現在的立場是「沒有完成的」。他預期會有更多的小步驟來相互試探。

  卜睿哲:互動雙向互信起點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昨日下午邀請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布魯金斯研究所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主講「台灣的未來,『老卜』怎麼看?」,由前文化部長龍應台主持。

  卜睿哲說,互動應該是雙向的,至於北京對蔡英文就職演說的回應,他認為,「原本有可能更糟」。

  他說,過去一年,包括在就職演說中,蔡英文對兩岸關系的表述,已經往更「清楚」的方向移動,他認為這是兩岸持續互動和建立互信的一個起點。

  羅曼:馬英九8年做得對

  「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項目主任羅曼則指出,蔡英文執政后推動與其它國家的經貿關系,拓展國際空間,將不得不面對必須與大陸搞好關系的現實。如果沒有與大陸積極、建設性的關系,東南亞國家與台灣的關系也會受阻。從這點說,馬英九8年做得對。

  羅曼也認為,蔡英文會專注對美關系,非常依靠美台關系。如果兩岸關系變得糟糕,則美國將不得不很小心謹慎地處理其間复雜的關系。

  媒體觀點

  《中國時報》:未能消除「台獨」疑慮

  多家台灣媒體昨日發表評論,認為蔡英文應以實際行動,持續釋出善意,增進與大陸方面的互信,才能讓兩岸持續相向而行。

  《中國時報》社論認為,演說內容雖作出若干超過原先預期的偏正面表述,但顯然未能消除大陸對台灣滑向「台獨」的疑慮。台灣新當局即起應做很多有益的事,以實際的行動促進民共互信,才能展開兩岸良性互動。

  該報還刊發多篇署名評論文章指出,兩岸政治互信的基礎,絕非一朝一夕能形成。希望兩岸留空間、互展善意,讓兩岸能持續相向而行。

  《聯合報》:兩岸兩會協商將難持續

  《聯合報》社論認為,蔡英文須理性與冷靜處理台灣內部與兩岸關系。該報還刊發署名文章指,她的論述一直回避一個中國原則,其演說雖已似向前一步,恐仍不足以維持兩岸現狀。在她作出更明確表態前,兩岸兩會協商將難持續。兩岸關系有可能以冷和的情勢僵持。未來影響兩岸關系與氣氛的因素,將可能是民進黨當局是否有激進的「去中國化」及文化「台獨」、教育「台獨」的做法。

  《工商時報》:應以實際行動釋出善意

  《工商時報》社論亦認為,蔡英文就職演說兩岸政策論述尚未能完全取信於大陸方面,她應以實際行動,持續釋出善意,致力消除對岸虞慮,以充分補強民共互信,并藉此來維護兩岸和平發展現狀。這樣才能安定台灣商民心理,而為其執政辟出坦途。

  《旺報》:兩岸政策不清未來執政隱憂

  《旺報》社評指出,蔡英文在「九二共識」基本問題上還是采取了回避態度,而民共之間一直缺乏互信,溝通管道匱乏,相互之間常有誤判發生,出現危機也難以及時處理,這正是新當局亟待改變的局面。

  社評說,蔡英文提出放下歷史包袱的問題,但當下具有最大歷史包袱的正是民進黨。「台獨」黨綱作為民進黨的神主牌,一直是大陸難以完全信任民進黨的重大障礙,她應該立即拿出誠意、以實際行動予以處理,為放下歷史包袱邁開實質的一步。該報還刊發評論文章指,新當局的兩岸政策戰略目標不清,將是未來執政的一大隱憂。

  《中央日報》:兩岸關系倒退台海局勢趨緊

  《中央日報》網絡版社評認為,在蔡英文的就職演說中兩岸關系部分顯得過於模糊,也未回應大陸所期待的重點,使得今后兩岸關系倒退、台海局勢趨緊,成為不可避免的重大問題。

  星媒:東海南海擱置爭議

  新加坡主要媒體聯合早報、海峽時報昨日大篇幅報道,報道稱,蔡英文昨天在備受矚目演說中,如外界預料未提及「九二共識」或「一中原則」,也回避說明兩岸之間到底是何種關系。但也引述蔡就職演說的話報道「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

  星媒報導說,蔡英文在東海及南海區域問題上,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這和剛卸任的馬英九主張一致,預料大陸暫予接受。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