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4

投資機構競入光伏 限電補貼等難題待解

2016-05-30
来源:經濟參考報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近日舉辦的“綠色金融助力新能源產業”JIC投資沙龍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間中國綠色產業每年的投資需求在2萬億元以上,其中85%到90%的資金需要社會資金來填補。目前,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進入這一市場,光伏發電成為備受關注的一大領域。與會人士認為,中國光伏前景美好,“十三五”末有望達到150GW裝機,但是仍面臨限電、補貼不到位、資產標准化等諸多痛點待解。

  近年來,在各項政策暖風的刺激下,我國光伏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新能源產業尤其是光伏發電產業,80%的投資來自於金融機構。當前,有效降低融資成本是推動新能源發展的最大動力。如果我們按照日本1.5%的投資利率來做光伏電站,中國大部分地區都可以實現平價上網。”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

  中國建投集團副總裁黃建軍也表示,我國綠色金融目前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隨著技術進步和規模優勢的不斷顯現,投資於綠色經濟所產生的回報將逐步增厚,成本將逐步走低,留給企業的利潤空間會逐步擴大,行業自身造血功能逐漸增強。這一切都使得綠色產業成為投資機構欲罷不能的重要業務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光伏產業依然面臨著一些“痛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副總裁董曙光介紹說,目前國內尤其是西部地區棄光現象特別嚴重,而且補貼不到位。此外,國家能源局現在將“路條”下放地方,有部分地方政府,利用分配的權力,要求企業投資一些產業配套,還有部分地方政府在土地和環境方面增加稅費,這一切都構成了企業的非正常成本。

  中建投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解軼然也表示,除了上述痛點,還有上遊技術革新要以多快的速度適應電價的下調,產業標杆能不能倒逼政府對產業扶持的節奏與產業痛點相匹配;金融機構的投資人何時可以不看出身看項目本身,即金融從業人員可以真正有能力去辨別一個項目的質量,而不是光靠擔保、硬條件的回購。

  “實現不看出身看項目本身,是一個慢慢轉變的過程,我們也在做這個努力,但是面臨著整個基礎資產標准化和因為補貼不到位而出現的現金流緊張這兩個最困難的問題。我們可以不懂電站怎么樣,但應有個評級機構以行業認可的標准對這個基礎資產進行評估。”中建投信托上海投資銀行部總經理趙天宇說。(王璐)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