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藝術

凡·高親弟弟的嫡曾孫:凡·高畫畫時根本不瘋

2016-06-02
來源:澎湃新聞

   [摘要]凡·高有着極強的自學能力,但他的藝術思想與當時西方文藝發展的脈絡並不割裂,只是他的個性、才能和執着讓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凡·高作品中的變形和色彩處理是藝術家故意為之。

  還記得凡·高那本《親愛的戴奧》嗎?日前戴奧的曾孫為《凡·高書信全集》新書首發來滬,在接受澎湃新聞獨家專訪時澄清:凡·高創作時並不瘋,他不僅尊重傳統且思考革新。  

凡·高親弟弟的嫡曾孫:凡·高畫畫時根本不瘋

 

  威廉姆·凡·高(V. Willem van Gogh)

  日前,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凡·高書信全集》中文版在上海朵云軒藝術中心首發,試圖用原始的文獻原色呈現一個真實立體的凡·高。由荷蘭凡·高博物館獨家授權翻譯出版的《凡·高書信全集》中文版是迄今為止最完整的凡·高書信匯集,共收集凡·高1872年到1890年去世為止的所有被保存下來的信件共902封,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獻價值。而書中詳細的著錄和注釋也讓本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對于這一版本的《凡·高書信全集》,荷蘭凡·高博物館、海牙惠更斯歷史研究所的藝術研究者用了15年時間精心研究,此次中文版的翻譯也歷時五年之久,由復旦大學林驤華教授團隊擔當完成。

  澎湃新聞對凡·高之弟戴奧的曾孫威廉姆·凡·高(V. Willem van Gogh)進行了獨家專訪。在采訪交流以及本版《凡·高書信全集》的記述中可以發現,凡·高雖極具藝術天賦,但也像其他取得卓越成就的藝術家一樣經過了大量的學習和艱苦的藝術探索之路。

  凡·高有着極強的自學能力,但他的藝術思想與當時西方文藝發展的脈絡並不割裂,只是他的個性、才能和執着讓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凡·高作品中的變形和色彩處理是藝術家故意為之。 但凡·高的作品風格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早期作品曾遭到包括弟弟戴奧在內的諸多批評,稱其色彩太暗,但這些批評是中肯的,並非“天才總是不被理解”。

  作為目前最了解凡·高的家族後人,威廉姆·凡·高笑稱自己是“凡·高大使”。他中等個子、為人熱情、聲音洪亮,尤其脫下眼鏡時,那雙深邃的眼眸與輪廓分明的眉宇和百年前《自畫像》中的凡·高頗有幾分神似。

  “文森特是我們的驕傲”

  澎湃新聞:能否請您簡單介紹一下你們家族的情況?

  威廉姆·凡·高:因為文森特·凡·高在1890年就去世了,而當時我的祖父才只有1歲,所以他對于自己這位伯伯的記憶也是空白的。而他的父親戴奧在凡·高去世半年之後也逝世了,所以對自己的父親,我的祖父也是沒有記憶的。但文森特·凡·高認識我的祖父,他當時為了慶祝侄子的降生,特地畫了《盛開的杏花》(Almond Blossom)這幅著名的作品。

  我的祖父繼承了凡·高的作品,最後在1973年成立了凡·高博物館。他的名字和他伯伯一樣,也叫文森特·威廉姆·凡·高。我出生于1953年,和祖父的關系非常好。我也被取了和祖父同樣的名字:文森特·威廉姆·凡·高。所以當我的父母在決定應該是用“文森特”還是“威廉姆”來稱呼我時,他們選擇了“威廉姆”。因為他們說我們家已有兩個著名的“文森特”了,對他們的這一決定我還是感到非常高興的。因為如果我再叫“文森特·凡·高”,在我進行自我介紹的時候,真的是少不了一大通的解釋呢。

  澎湃新聞:畫家文森特顯然是你們家族的一大驕傲,所以你們才會起相同的名字來向他致敬。

  威廉姆·凡·高:是為了向他致敬,當然,他是我們的驕傲。

  澎湃新聞:您的祖父有沒有跟您提過他關于凡·高的印象?

  威廉姆·凡·高:我的祖父告訴我文森特在全世界是多麼偉大的一名藝術家,無論是在荷蘭、英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還是在亞洲、南美都已經家喻戶曉。我祖父年輕的時候是一名工程师,後來他周游了世界,見到了很多世界各地熱愛文森特·凡·高的人。

  澎湃新聞:那凡·高給您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威廉姆·凡·高:首先,凡·高是一位非常偉大的藝術家,他對油畫的繪法技法带來了重大的革新。由于凡·高書信的出版,凡·高的名譽從此不僅來自于他的藝術作品,還來自于他的個人生活,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很多作品背後、生活中的凡·高。對于藝術史研究而言,凡·高書信是非常寶貴的研究資料,它影響並啟示着全世界喜愛凡·高的人們。

  我認為,現在當我們談論凡·高時,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他如此受歡迎。

  在我看來,主要的原因在于文森特畫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還有那些平凡的普通人,比如带胡子的郵遞員,還有這位郵遞員的家人,他的妻子、孩子。文森特會去畫被常人忽略的、非常不起眼的一幢黃色的小房子,我們從來沒有在藝術史上看到有一位畫家會去畫這麼普通的一幢房子,他是藝術史上的第一人。

  文森特還會去畫他的臥室,那是多麼簡陋的一間臥室。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間臥室,那是屬于我們的具有私密性的地方,但只有文森特把它表現出來了。所以,文森特所畫的不僅只是他個人的生活,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它是每個人的生活。

  此外,文森特還在自然中獲得思考,我們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文森特會去畫播種、耕耘和收獲,在物質與精神兩種層面上去表現自然與生命的循環。文森特的繪畫所具有的那些強烈鮮明的色彩,以及充滿動感的筆觸,那種鮮活的生命力都感染着我們。

  澎湃新聞:凡·高與當時家族其他的家庭成員,比如兄弟姐妹,是怎樣的一種關系?

  威廉姆·凡·高:眾所周知,文森特與弟弟戴奧的關系最為親密,他還有一個哥哥,但後來去了南非,所以這層關系就很難評價了。文森特與他的三個姊妹之間的關系也一直非常融洽。  

凡·高親弟弟的嫡曾孫:凡·高畫畫時根本不瘋

 

  在這封信中(第400號信),文森特想說服他弟弟戴奧也成為一名藝術家,與他一起在德倫特省鄉下作畫——這是一個非常不切實際的建議,戴奧沒有接受。文森特在信中用草圖來增加說服力:“人應該滿懷自信去開拓新的事業,堅信他在做一件合理的事,如同農夫犁田,或者像速寫中我們的朋友那樣,在耙地。如果沒有馬,你就是自己的馬——這里好些人就是那麼干的。

  “感謝上帝,那帮孩子的枕頭仗沒有打壞那幅畫”

  澎湃新聞:您自己畫畫嗎?

  威廉姆·凡·高:我不畫。要說這是幸運還是不幸呢,我覺得是幸運。因為你永遠競爭不過那個叫做文森特·凡·高的藝術家。

  澎湃新聞:有其他的家庭成員從事畫畫嗎?

  威廉姆·凡·高:也沒有。文森特具有那樣偉大驚人的才華,(我覺得是後人無法企及的),或許是千年一遇吧。

  澎湃新聞:作為凡·高家族的成員,您可以與中國的讀者分享一些關于文森特的趣聞軼事嗎?

  威廉姆·凡·高:有一則故事我覺得很有趣。當文森特來到巴黎,在這個19世紀末的藝術中心居住的時候,他有一名叫阿古斯提娜·賽迦托里(Agostina Segatori)的情人,她是一家咖啡館的店主。我們都知道文森特生活拮據,他的錢全部都用來購買顏料、畫布等繪畫工具,所以文森特當然就沒有額外的錢來買花送給他的情人。但恰巧在那段時期,文森特正在進行對花卉的靜物練習,所以他會把自己畫的花作為禮物送給阿古斯提娜。在送花的時候,文森特會說:“這幅畫是為你而畫的”,然後過了幾天,他又會再拿出一幅畫,說“這幅畫也是為你而畫的”。所以文森特是通過畫花,而不是買花來取悅他的情人。我覺得這是個很有趣的故事。

  還有一則非常動人的故事。1890年文森特在聖雷米的精神病院居住的時候,他收到弟弟和弟妹的來信,信中告訴他,他們的孩子,文森特·威廉姆·凡·高誕生了。為了慶祝侄子的降生,文森特畫了《盛開的杏花》這幅無比美麗的作品作為禮物。

  文森特把這張畫寄到了戴奧、戴奧的妻子喬安娜還有他們新生的小寶寶在巴黎的公寓,戴奧一家沒有把這張畫掛在內屋,而是把它掛在了客廳,因為他們認為這幅畫實在是太美了,應該與更多的人分享。後來,到了我父親的這一代,我父親與他的兄弟們一起共用一間臥室,在一間臥室里他們放了三張床,而這幅《盛開的杏花》,這張現如今凡·高博物館最著名、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就掛在我父親那張床上方的牆面上。

  我曾問過父親,當時這張畫就掛在你們這三個男孩子的臥室里,居然能夠被毫發無損地保存下來,真令人吃驚。我父親說,“的確!我也覺得這張畫能保存得這麼完好簡直就是奇跡。要知道,當時我們這些孩子可是一直都在床上打枕頭仗來着,感謝上帝我們竟然沒有損壞這幅畫!”  

凡·高親弟弟的嫡曾孫:凡·高畫畫時根本不瘋

 

  文森特·凡·高為慶祝戴奧的兒子降生,特地畫的油畫《盛開的杏花》

  我的祖父從他的父母戴奧和喬安娜那里繼承了文森特全部的作品和全部的書信,其中包括200幅油畫以及500張素描,最後成立了凡·高博物館;喬安娜將凡·高全部的書信進行了整理並出版,這些書信中有近900封是寫給戴奧的,還有約300封是寫給當時的其他藝術家的,包括保羅•高更還有喬治•修拉,因為戴奧和文森特也會收集他們同時代其他藝術家的作品。

  澎湃新聞:所以文森特也可以說是一位收藏家?

  威廉姆·凡·高:可能這麼說不准確。一般我們只承認他作為畫商的弟弟是一位收藏家。因為文森特對藝術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能夠提出很多不錯的意見,所以戴奧會針對收藏與文森特進行交流。此外,在當時,包括現在也還是如此,年輕的藝術家總是很窮,所以他們會相互交換彼此的作品,比如你有一張不錯的風景畫,而我有一張不錯的肖像,那就可以相互交換,形成彼此的收藏。文森特也會和其他的一些畫家交換作品,比如他就和高更、博納爾交換過作品。

  澎湃新聞:這麼說文森特是與其他藝術家們交換作品,而戴奧是收藏並購買作品。

  威廉姆·凡·高:沒錯,戴奧會購買,他也會出售文森特的作品。

  戴奧是文森特全部的精神與經濟支柱,文森特一半的作品都會拿給戴奧看,告訴他自己最近正在忙于什麼創作,同時他也希望作為畫商的弟弟能夠賣出他的作品,哪怕只有一幅。但遺憾的是,在文森特的生平中,他只賣出了一幅作品。

  澎湃新聞:所以其他的作品都被繼承了下來。

  威廉姆·凡·高:是的。

  澎湃新聞:那現在您是否還有一些關于文森特的私人收藏?

  威廉姆·凡·高:沒有,因為祖父希望能夠永遠地把文森特的全部作品與世人一起分享,出于這樣的意願,祖父才成立了凡•高博物館。並且為了避免作品因為日後可能會產生的繼承方面的問題而遭到分割,他把繼承來的全部作品都從家中轉移出來,把它們全都轉入到一個基金會,所以現存的每一張曾經被文森特和戴奧觸碰過的紙都屬于這個基金會,家族中已經沒有其他的作品了。

  澎湃新聞:既然這是一個私人的基金會,那為什麼凡·高博物館是一家國立博物館呢?

  威廉姆·凡·高:就像兄弟姐妹之間一樣,基金會持有全部的作品,博物館植根于基金會;沒有了博物館,基金會所收藏的這些作品也無法得到展出,而沒有了基金會,博物館也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展覽了。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澎湃新聞:在你們家族中有人從事對凡·高的研究工作嗎?

  威廉姆·凡·高:恐怕我們當中沒有人從事這樣的工作,研究工作都是博物館在做。

  澎湃新聞:那你們會和博物館進行合作嗎?

  威廉姆·凡·高:當然,我們會和博物館進行很多合作。現在我就是凡·高博物館的董事顧問,也是博物館的大使。

  “凡·高是一個與傳統不可分割的藝術家”

  澎湃新聞:這次中文版的《凡·高書信全集》中提到,“凡·高喜愛荷蘭17世紀大师,並且意識到要使傳統的延續和必然更新的理解結合起來”。這可能和很多人的理解並不一樣,人們傾向于將凡·高看作無师自通的天才?一個描摹內心的大师,對傳統可能更多的是反叛。真實的凡·高,他是怎麼看待傳統的?

  威廉姆·凡·高:文森特一直與傳統保持着密切聯系,他希望能夠對油畫藝術的技法带來革新,但同時他也非常欣賞和崇敬像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委拉斯凱茲這樣的藝術大师。文森特也閱讀傳統的藝術理論,所以他是一個與傳統不可分割的藝術家,他絕不會忽略甚至無視傳統。在文森特的一些自畫像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他是受到倫勃朗的啟發的。  

凡·高親弟弟的嫡曾孫:凡·高畫畫時根本不瘋

 

  凡·高信中速寫:《聖瑪麗農舍》、《带陽傘的女人》,1888(F-/JH-)

  《带陽傘的女人》,1888(F-/JH-)

  色彩標注,天空:“bleu”(藍);地面:“orangé”(橘紅)

  《聖瑪麗農舍》(F-/JH-)

  色彩標注, 天空兩處: “ b l e u ” ( 藍) ; 地面:“orange”及“orangé”(橘紅)  

凡·高親弟弟的嫡曾孫:凡·高畫畫時根本不瘋

 

  凡·高油畫《聖瑪麗農舍》

  澎湃新聞:凡•高有學生嗎?

  威廉姆·凡·高:他自己沒有收過學生,他一直都把自己視為一名學生。在巴黎的時候,戴奧把他介紹給了當時已經成名的藝術家,包括勞特雷克、博納爾、修拉還有西涅克,文森特會去拜訪這些藝術家,在他們的工作室里一起創作,學習他們的技法,嘗試各種不同的繪畫風格。當文森特之後來到了法國南部的阿爾勒時,才形成了自己獨具一格的繪畫風格。  

凡·高親弟弟的嫡曾孫:凡·高畫畫時根本不瘋

 

  所附凡·高速寫:《聖瑪麗一排農舍》,1888(F-/JH1463)

  色彩標注,天空:“Citron vert pale”(淺檸檬綠);前景左邊房子的屋頂:“bleu & orangé”(藍和橘紅);房子的下緣:“cobalt tres clair”(非常淺的鈷藍);第二座房子的側面:“chrome 2”(鉻黃2號);房子的煙囪及下緣:“blanc”(白),兩處;屋頂:“violet”(紫羅蘭);第三座房子的側面:“chrome 2”(鉻黃2號);背景左方的房子:“émeraude”(祖母綠);背景左方第二座房子的前面:“blanc”(白);該房子的屋頂:“violet”(紫羅蘭);背景中的第三座房子:“orangé”(橘紅)和“chrome 3”(鉻黃3號);街道地面:“rose”(粉紅);街道旁的罌粟花下方:“coquelicots rouge”(紅色罌粟);右方的植物:“Vert”(綠)  

凡·高親弟弟的嫡曾孫:凡·高畫畫時根本不瘋

 

  凡·高油畫《聖瑪麗一排農舍》

  在阿爾勒,他租了那間黃色的小房子,他希望這幢房子能夠成為藝術家們一起交流的地方,他想邀請同時代的畫家、他的那些朋友來到這里,彼此相互啟發。文森特邀請的第一個藝術家就是保羅·高更,當時文森特認為高更是他們那一代藝術家中最為杰出的一個。在高更面前,文森特一直都將自己視為一名謙遜的學生,從而能夠在高更身上學習到更多的創作理念和繪畫技法。  

凡·高親弟弟的嫡曾孫:凡·高畫畫時根本不瘋

 

  所附凡·高速寫:《海上漁船》(左)、《路邊風景》(右上)、《麥田農舍》(右下),1888(F-/JH1464)

  《海上漁船》色彩標注,第一艘船的船帆:“jaune”(黃);第二艘船的船帆:“blanc”(白);第一艘船的船身:“vert”(綠);第二艘船的船身:“rougé”(紅);船前方的水面:“bleu”(藍);稍低一些的位置:“vert & blanc”(綠和白);海岸線上:“blanc”(白);海灘上:“vert & blanc rosé”(綠和粉白);中間船只的水面:“violet vert”(紫綠)

  《路邊風景》色彩標注,天空:“Bleu”(藍);樹葉旁:“vert”(綠);背景中的房子旁邊:“orangé & jaune”(橘紅和黃);下方:“ciel bleu”(藍色天空);房子前方的地面:“Vert”(綠);前景:“jaune & bleu”(黃色和藍色)

  《麥田農舍》色彩標注,“maison rose”(粉紅房子);下方:“ciel bleu”(藍色天空);右方:“champ de blé/vert”(麥田/綠);下方:“route bordé/d’arbres/aux troncs violets”(路/樹木環繞/紫羅蘭色樹干)

  澎湃新聞:的確,從文獻中我們也看到凡·高其實在研究其他藝術家的繪畫上是很花功夫的。而他學習繪畫也有着自己獨特的方法,比如搜集繪畫原作、印刷復制品等。這也許和很多外界對凡·高的想象不同。這樣看來,不少人將凡·高的一些獨具風格的作品歸結為他炙熱的感性、潛意識、天賦,甚至是精神疾病是過于草率的;他們實際忽略了凡·高在藝術上和大部分藝術家一樣理性分析、潛心鑽研的一面。您是否認同這一點?  

凡·高親弟弟的嫡曾孫:凡·高畫畫時根本不瘋

 

  所附凡·高速寫:《咖啡壺靜物》,1888(F-/JH1428)

  色彩標注,背景:“Citron vert pale”(淺檸檬綠);前景左方的橙子表面:“mine orange”(橙鉛色);左方的杯子和杯托下方:“tasse bleu de roi/or & blanc”(品藍/金色和白色杯子);前景左方的橙子表面:“chrome 3”(鉻黃3號);左邊的奶罐上方:“carrelé/bleu & cobalt”(藍色和鈷藍色格子);桌布上,前景中央:“bleu myosotys”(勿忘我藍),三個檸檬的前面一個:“chrome/N°1”(鉻黃1號);其他兩個檸檬:數字“1”(代表“鉻黃1號”);中間咖啡壺的旁邊:“émaillé/bleu”(藍色琺琅);在右邊碟子的邊緣:“chrome 2”(鉻黃2號),右邊杯子的旁邊:“tasse blanche/dessins bleu/orangé”(白色杯子/藍色圖案/橘紅);右邊奶罐的旁邊:“pot en majolique/bleu à flammes/brunes à fleurs/roses & vertes”(藍彩陶壺/带波紋/棕色裝飾/粉紅色和綠色的花)

  威廉姆·凡·高:同意。文森特有着很鮮明又復雜的個人性格,情緒也不穩定,但當他感到非常絕望、非常壓抑的時候,他不會進行創作。在他的情緒比較穩定,心情比較好的情況下,他才會創作,不斷地創作。他完全清醒地、理智地知道自己在干什麼,對每一幅作品都是如此。有誰如果告訴我說凡·高的哪個筆觸畫錯了地方,我會向他挑戰。

  澎湃新聞:在您看來,凡·高在當代給世界带來的最大啟示是什麼?

  威廉姆·凡·高: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勇于革新,永不言棄。(文/姜岑)

 

[責任編輯:郭美紅]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