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之下,裁員潮或將席卷香港。繼迪士尼4月份宣布裁減超過100人之后,香港本地最大獨立華資銀行——東亞銀行昨宣布,將大規模裁員180名員工,東亞證券22個零售網點全數裁撤,裁員亦涉及不同職級和多個后勤及前線部門。此消息一出,本港業界頓時引發巨大震動和討論。
作為高度開放的全球金融中心,香港金融業對全球經濟波動一直高度敏感。早在去年,世界金融巨頭匯豐就已宣布,將在全球裁員5萬人;另一金融巨擘渣打亦宣布將全球裁員1.5萬人。今年年初,澳新、瑞銀等金融公司亦不斷傳出在港裁員的消息。應該說,當今全球經濟不景,金融業風聲鶴唳的情況下,此輪金融裁員潮的到來,已是「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全港業界早應有心理準備。正如恒地主席李兆基昨日評論,東亞裁員反映出的是「全球經濟環境不好」;尤其面對互聯網等新技術的沖擊,舊有的經濟模式確有作出改變的必要──東亞銀行昨表示,隨著電子交易的普及,東亞證券目前超過90%的交易已通過電子和電話渠道進行,零售網點已變得不合成本效益。固然,裁員是令人「深感遺憾」之舉,但卻是公司應對市場風險、對公眾和股東負責的合理選擇:這點從昨日東亞股價上升1.2%、跑贏大市的表現中就可得到印證。
當然,東亞銀行裁員只是經濟下行下的個體行為,然而,東亞銀行選擇在此時裁員,亦并非沒有可供檢討的空間。首先,東亞銀行去年盈利雖然大幅倒退17%,但總體仍有盈利,與全球金融業的疲軟相比,其表現仍屬相對良好。尤其本港銀行坐擁「背靠中國,面向國際」的區位優勢,跨境業務蓬勃發展,近期亦有深港通即將開通的利好,未來發展仍有很大潛力,裁員是否真的如此「迫切」?其次,東亞銀行作為有近百年歷史的本地銀行龍頭,此時進行大規模裁員,不利於其企業員工士氣和企業穩定,同時亦向社會發出負面信號,并有可能帶動裁員風潮:昨日已有消息稱,高盛亦可能將在香港進行裁員。更為嚴重的是,金融業作為香港的支柱行業,其裁員行動很可能會進一步引發零售、旅游、房地產等行業的連鎖裁員行動,引起更大規模的裁員潮。一個企業對社會的擔當,不唯其經濟繁榮的高歌猛進,更看其經濟下行時的堅守。
應當看到,每一位員工都是企業的寶貴資產,帳面上的冰冷數字并不應是企業的唯一訴求,裁員亦不是開源節流的唯一方式。在提倡「企業新思維」的當今時代,本港業界應適當反思只知一味「炒魷魚」的企業文化。而對打工仔來說,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前景,加強自我保護、實現自我增值、放大自身價值則是應對風險的最好舉措。而對港府來說,亦需要從關注民生的角度,加強對打工仔的保護。面對或將來襲的裁員潮,全港上下皆須未雨綢繆,做好應對風險的準備。
香港商報評論員 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