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6

維和戰士還原爆炸現場:犧牲戰士當時正在站哨

2016-06-03
来源:成都商報

  29歲的維和戰士申亮亮(中)不幸遇難

  成都商報記者 藍婧

  “出事了,我們的兄弟死了!”

  今早(1日),一個剛抵達馬里的維和兄弟發來微信,

  我的思維頓時凝固了,等我緩過神來,就不停追問:

  “你們不是剛抵達么?”

  “死了幾個兄弟,傷情嚴重么?”

  “哪個營區遭到襲擊?”

  ……

  再也沒有回音,我知道那邊肯定是出大事了。

  “在父母心中,他永遠是孩子;在祖國母親心中,他是永遠的寶寶。但在同齡人心中,他是永遠的英雄!”——6月1日凌晨,聯合國駐馬里維和部隊遭遇恐怖襲擊,造成中國維和人員1人犧牲,4人受傷。有消息稱,犧牲的中國戰士叫申亮亮,29歲,上士。有戰友寫下這句紀念他的文字。

  馬里襲擊當晚到底發生了什么?記者聯系到此次中國赴馬里維和部隊的知情人,他向記者講述了當天晚上的慘烈景象。

  生VS死

  A面>恐怖襲擊者被成功地阻止在防御線外,沒能闖入營地

  B面>哨兵距離第一道防線最遠只有50米,他至死堅守崗位

  楊華文是北部戰區某集團軍某部上尉,和此次受到襲擊的部隊屬于同一集團軍。同時他也是中國首批赴馬里維和部隊警衛分隊政工干事,此次派出的戰友中有不少他熟悉的朋友同學。楊華文向成都商報記者證實,犧牲戰士的確是申亮亮,29歲,上士軍銜。犧牲前,他正在工兵分隊的營門處站哨。

  成都商報記者從其提供的爆炸現場照片看到,巨大的能量將地面炸出2米多深的坑,可以看到恐怖襲擊者被成功地阻止在防御線外,沒能闖入營地。楊華文解釋,為了避免汽車炸彈沖入營區,他們將營門設置了包括監控頭、阻車釘、拒馬、S路障、水泥墩、阻車桿、自動墜落架、步戰車等10道路障。

  “多重阻絕設施令滿載炸藥的汽車炸彈在營門外爆炸了,年輕的哨兵用他的生命將黑暗阻擋在門外。”楊華文在他的公眾號里這樣寫道,他在馬里維和時也是在警衛分隊,對戰友的工作非常了解。

  楊華文說,車上的炸藥量足夠摧毀一棟樓,并且榴彈可產生連環爆炸,殺傷半徑數百米,而哨兵距離第一道防線最遠只有50米。如果這個汽車炸彈沒有被阻絕在營區外,而是沖入官兵居住區,后果不堪設想。“他至死堅守崗位,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戰友。”

  楊華文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他也曾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但這是第一次有自己的戰友犧牲在了這片土地上。楊華文記得,他抵達馬里3個月時,加奧就有一輛偽裝成聯合國車輛的皮卡,滿載著榴彈四處偵察并伺機襲擊,后來這個汽車炸彈被偵破并擒拿。

  幸VS不幸

  A面>戰友問,馬里危險么?我們能安全地執行完維和任務么?

  B面>其他問題都能回答,唯獨這個,只能說“祝你好運”。

  楊華文介紹,襲擊發生在當地時間5月31日晚8時50分,爆炸發生時,官兵們正在洗漱,準備就寢。這時候,裝備都脫下了,大家穿著短袖短褲正在在淋浴間、衛生間、宿舍。

  “當時,一名隊員洗漱歸來,正推門進入,突然間玻璃碎片、熱浪、物品撲面而來,巨大的沖擊波將他沖飛,伴隨的是巨大的爆炸聲。”從楊華文發來的照片看,這位隊員所在的房間已經亂作一團,空調和窗戶都被震落,桌上、地上滿是震碎的玻璃渣。

  楊華文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那個房間正是自己戰斗過的房間,是兩年多前剛到馬里任務區時居住的。沒有門窗,為了防風沙,他就找了些紙殼和毯子釘在門窗上。這個房間距離襲擊地有100余米,中間間隔著多棟固體建筑和集裝箱板房。

  楊華文稱,按照防御策略,集裝箱是作為其中一道防線的,配合壕溝使用,可以有效阻絕汽車炸彈的沖擊,爆炸后也能吸收一部分能量。但當炸藥當量足夠大的時候,堅固的集裝箱就像紙殼一樣被輕易撕破。“據現場的官兵反饋,集裝箱當時就被沖擊波炸飛,落下來的地方距離原位置有十幾米。”

  一位戰士曾經問過有維和經驗的楊華文“馬里危險么?我們能安全地執行完維和任務么?”楊華文說,其他問題自己都能回答,唯獨這個,他只能說“祝你好運”。

  “那幾個月我目睹了太多維和軍人的犧牲。死亡最多的時候,停尸冷藏箱都不夠用了,4具尸體直接放在我們的食品冷藏箱里。”楊華文說,“當你深刻了解馬里之后,只能用‘好運’來祝福每一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大西洋、飛入撒哈拉的熱血軍人。”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