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

莆田系四大家族资产起底 "不治将转癌"成名言

2016-06-04
来源:中国经营报

   今年“五一”期間,大學生魏則西之死,再次喚起了輿論對莆田系民營醫院經營模式的關注,此前早已屢受爭議的莆田系一時之間成為了全民公敵。

 
  上世紀90年代末,太原《都市生活》周刊發出第一篇揭露性病診所黑幕的報道后,莆田系游醫們開始正式進入公眾視野。
 
  從太原街頭“多過米鋪”的性病診所,到腫瘤生物免疫療法(DC-CIK),15年間,莆田系游醫們登堂入室,轉戰多個領域,在導流、經營、資本運作模式上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其中,尤以資產體量最為龐大的“詹、林、陳、黃”四大家族為甚。
 
  在完成初步的資本積累后,這些游醫中的佼佼者們或將目光投向更廣的產業領域,或引入現代企業組織模式,更有甚者,開始以臺灣長庚醫院為模板,背靠地方政府的支持,與高校展開合作,意圖打造民營醫院的“2.0版本”。
 
  據國家衛計委網站披露,截至2013年10月底,全國共有醫院2.4萬家,其中公立醫院13440家,民營醫院10877家。莆田(中國)健康產業總會則宣稱擁有全國超過80%民營醫院會員,也就是說,莆田系控制了全國80%的民營醫院。
 
  而上海因為地處經濟中心,成為了莆田系資本布局的重點。
 
  導流有術
 
  要成為百度推廣的一個環節,詹、林、陳、黃四大家族首先要擁有自己的網站。其實,早在百度推廣機制形成之前,他們就已經對網絡導流深有心得,除去大量活躍于新浪微博、大眾點評等平臺的專業水軍,四大家族對于自營網站的建設和運營同樣關注。
 
  據筆者調查,于2003年8月注冊的“上海仁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林氏家族為包裝上海地區醫院專門設立的公司,其注冊僅比仁愛醫院晚了18個月。該公司備案了包括“仁愛健康網(www.renai.cn)”、“上海遠大胸科醫院(www.yodak.net)”在內的11個網站。
 
  同年6月,陳氏家族則成立了“上海健橋醫院有限公司”,法人陳國雄,實際控股者陳國興,其備案網站數更是多達24個。此外,陳氏還為“上海閔行虹橋醫院有限公司”備案了8個網站,關鍵詞全部為“虹橋醫院”。
 
  詹氏于2009年4月注冊的“上海萬眾醫院有限公司”亦擁有12個備案網站。細查這些網站名稱,可以發現,除了醫院本身的名稱外,四大家族還喜歡“地區+疾病”的命名方式。比如萬眾醫院備案網站有“上海男科醫院(www.wznzyy.com)”、“失眠抑郁網(www.smyyrx.com)”;仁愛醫院有“心胸疾病網(www.shyuanda.org)”、“腦癱網(www.naotan.com.cn)”;健橋醫院則有“孕育網(www.dnlc.cn)”。這些網站所提供的咨詢、預約服務,與百度的推廣一起,構成了導流病人的重要一環。
 
  如果說,互聯網還不能滿足四大家族對導流的需求,那么全媒介載體的投放,以及針對外地來滬人員、單身年輕女性和老年人的一整套篩選、引導機制,則可以構成更加直接而有效的手段。
 
  筆者調查發現,電視廣告、公共交通視聽載體、一些都市類報紙社區版等是莆田系常見的廣告投放對象。同時,有些醫院還會在公立三甲醫院,諸如上海市紅房子婦產科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等內布設醫托,以“專業、人少、私密性強”等作為賣點哄騙年輕單身女性前往就醫。
 
  而醫托多為中老年婦女,混跡于患者中,難以分辨,有時還會挑選公立醫院周日休息時間出現;或者,有些還會以“免費會診”的方式進入社區。比如,滬申五官科醫院曾先后進入閔行區虹橋鎮、梅隴鎮、顓橋、浦東三林、周家渡等地社區,為老年人診斷白內障;西郊骨科醫院則在長寧區多家敬老院為老年人測試骨密度;南浦婦科醫院還在松江泗涇鎮為外來務工女性檢查婦科疾病。這些檢查的目的,無非是要被檢查者前往醫院做進一步的治療。
 
  此外,莆田系還通過58同城等平臺銷售體檢套餐,及單位福利體檢承包,四大家族也以“便宜”吸引了眾多本地居民。
 
  一名就醫者孫筱婷(化名)向筆者表示,2013年,她聽同事介紹,團購了上海仁愛醫院的體檢。“同事說這家醫院的態度還可以,就和另一個同事團購了一起去。檢查好后,醫生開始夸大其詞,危言聳聽要求做微創手術。我信不過,就去公立醫院又檢查了一下,一點兒事都沒有。后來聽說其他兩個同事也遇到一樣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輿論所建構的“一錘子買賣”的印象不同,部分莆田系民營醫院甚至發展出了“VIP會員”制度。另一名就醫者華姿(化名)表示,2010年,她被上海真愛女子醫院診斷為“重度宮頸糜爛”,前后花費1萬元治療費后成為該院的VIP。
 
  吸金有方
 
  通過上述方法,四大家族的醫院篩選出了信息嚴重不對稱,辨識能力弱,且易受醫生左右的群體。
 
  接下來,醫院還會對他們進一步細分,策略性地采取不同應對方式。但其核心,不外是“恐懼消費”。“再不治就要轉癌癥了!”這句話可謂“莆田系”的“名言”。
 
  在診斷階段,針對被廉價體檢吸引而來的顧客,醫院會以某項指標不正常為由,要求顧客進行進一步的自費檢查。針對身體有恙的顧客,醫院則會立刻進入全面檢查,隨即“確診”大量疾病。由醫托或社區導流而來的顧客往往已經過診斷,直接進入治療。在治療階段,這些醫院也表現出了高度的相似性。其傾向于夸大某些非病理性、或對身體無害的常見癥狀,或干脆虛構疾病,診斷結果往往可以導向醫院最拿手且費用不菲的治療方案。
 
  以男科來說,常見的虛構疾病有包皮過長、前列腺炎、陰莖敏感、精囊囊腫;以婦科來說,則有陰道炎、宮頸息肉、尿道炎、急性膀胱炎等。
 
  由于事實上顧客并沒有生病,或僅僅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炎癥等輕癥,醫院為了推銷治療,就要對這些顧客的癥狀進行錯誤歸因,制定幾乎沒有效果的療法,甚至引導不同病癥的病人實施相同的手術。
 
  比如通過腹腔鏡治療事實上不存在的宮外孕,通過微創、激光手術切除鼻息肉、“淋巴濾泡增生”等“病灶”,或實施鼻中隔偏曲手術、包皮切除手術這類對病人求診疾病毫無治療效果的療法;或是治療并不被視為疾病的宮頸糜爛。某些醫院甚至要求病人在切除包皮前先做背神經阻斷術。
 
  配合上述各類手術,醫院還會布置準備大量的點滴、中藥治療、術前清洗、紅外線照光消毒、太空艙、各類B超等輔助手段,有的還會設置時間長度不等的各類物理、中藥療程,每期療程都極其昂貴。由于這種療程一般沒有治療效果,時間不斷延長,更加方便醫院延長周期,最大程度地消耗病人錢財。
 
  2007年,徐天護(化名)的妻子在上海虹橋醫院被診斷為某惡性婦科疾病。“一次護理2000元以上,還有各種調理的藥,來回花了兩萬多元。最后,我們換了家醫院,馬上就看好了。”
 
  據筆者了解,莆田系醫院為了延遲顧客對費用的敏感,醫生一般不會告知整個診療過程的具體項目,不會告知每個檢查和手術針對什么疾病,也不會告知檢查和手術的具體費用,病人只有在付費時才第一次知道。
 
  知情人士說,在這些莆田系醫院的科室里,顧客可以見到兩個醫生,一個負責診斷和恐嚇,一個負責陪同顧客繳費,對顧客的心理和決策施展雙重攻勢。這種純粹為了獲利而遂行的手術在診斷報告中甚至自相矛盾,漏洞百出。
 
  2013年底,李若蘭(化名)在上海南浦婦科醫院被診斷出“多種重度婦科炎癥”。同時,“就診當天,還被查出疑似子宮息肉,主治醫生洪曉敏要求我立即手術。在未明確告知治療方案的情況下,讓導醫盯著我交了4000元手術費。且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做了宮腔鏡檢查及宮腔鏡手術。手術前本來還做了影像學診斷,但報告單上無任何影像,僅有簡單的超聲描述和超聲提示。最令人氣憤的是,我從來沒要求全身麻醉,主治醫師也未告知。而且從專業角度來說,宮腔鏡手術不能進行全麻,更不能在有‘重度炎癥’的情況下做!”
 
  筆者查閱上海市衛計委發布的《上海市醫療機構醫療服務項目和價格匯編(2014)》發現,子宮內膜息肉、宮頸管息肉、陰道殘端再生物都可以用“宮頸息肉切除術”來治療,而該治療項目價格標準僅為280元/次,即使是“經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其收費也僅為900元。
 
  而李若蘭向筆者提供的“上海南浦婦科醫院門急診醫藥費明細賬單”顯示,“宮腔鏡檢查”一項的費用就高達1500元。
 
  為了更好地了解收費情況,5月中旬,筆者還實地走訪了另一家四大家族控股醫院上海萬眾醫院口腔科。該院口腔全科醫師程玉珠向筆者推薦了一款“正在搞活動”的氧化鋯全瓷牙套,據她所稱,該牙套原價3500元,現在僅售2800元。同樣是《上海市醫療機構醫療服務項目和價格匯編(2014)》則顯示,“氧化鋯全瓷冠”價格標準應為1800元。
 
  資產騰挪
 
  由于吸金能力有效而持久,四大家族在上海的業務也水漲船高。
 
  據天眼查檢索公開工商信息顯示,詹、林、陳三家在過去三年中分別對旗下醫院及企業進行了多次增資。2014年,藍十字腦科醫院被兩次增資,資本從2013年注冊時的2000萬元增至7000萬元;2014及2015年,萬眾醫療投資有限公司也得到兩次增資,注冊資本從8000萬元增至1.5億元。2015年,上海仁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資本金從3000萬元增至5000萬元;2016年3月,上海遠大醫谷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也實現增資,資本金從1.645億元增至2.4億元。2015年,醫信金融信息服務(上海)有限公司亦完成200萬元的增資。
 
  而唯一沒有對旗下企業進行增資的是黃氏。該家族經營雖不出彩,相對穩健。2013年,黃氏旗下上海九龍男子醫院有限公司資產總和1187萬元,銷售總額7260萬元,凈利潤236萬元;2014年資產總和1396萬元,銷售總額8655萬元,凈利潤264萬元;2015年資產總和1659萬元,銷售總額6521萬元,凈利潤177萬元。同時,黃氏旗下另一家醫院——上海西郊骨科醫院有限公司2013年的資產總和為3734萬元,銷售總額5506萬元凈利潤246萬元;2015年資產總和8080萬元,銷售總額8005萬元,凈利潤260萬元。其銷售總額和利潤均有緩慢增長。
 
  除對旗下醫院及企業增資外,開設新公司,拓展新業務領域,重整產業以確立現代企業治理模式是這些醫院近年來最熱衷的產業運作。
 
  詹、林、陳、黃中第一個進入上海的是林氏。2000年9月,依托深圳市博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雄厚基礎,林新平在徐匯區龍漕路注冊上海仁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之后,林氏又于2002年和2005年分別注冊上海仁愛醫院、上海滬申五官科醫院以及上海天大醫療美容醫院,之后陸陸續續還設立了上海心蕊網絡技術有限公司(2010年)、上海遠大醫谷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012年)、上海醫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014年),下設上海醫都醫院(2015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林氏對旗下產業進行了重構,使其形成了兩大板塊。一是位于徐匯區龍漕路-石龍路-漕溪路一帶的深圳博愛-仁愛系,下設仁愛醫院、滬申五官科醫院、天大醫療美容醫院、遠大心胸醫院,及各類廣告和通信公司。二是位于青浦區聯民路的“遠大健康城”(尚在施工建設中),其擁有遠大醫谷/天大醫谷、醫都投資管理(醫都醫院)、錢庫實業、美華醫療投資、沃美企業管理等附加產業。其重構的方式是通過深圳博愛吸收所有林姓自然人的投資并增資,形成林姓與其他自然人投資者-深圳博愛投資管理-仁愛投資管理-下屬醫院-附屬公司的五層組織架構。
 
  對于林氏的運作,熟諳莆田系的知名打假人王海表示,“這是學外資企業的做法,主要是為了轉移利潤以避稅。通過在醫院之上設立投資公司控股,或將股權分配給投資公司,醫院可將利潤輸送給后者,實現賬目平衡。”
 
  與專注組織與財務管理的林氏有所不同,陳氏家族稍晚布局上海,其經營也更加多元化。2002年,陳國興在上海注冊第一家醫院上海閔行虹橋醫院。之后,陳氏又分別注冊上海健橋醫院(2003年)、上海美迪亞醫院(2003年)、上海美迪西生物醫藥有限公司(2004年)、上海世豪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2007年)、美迪西普亞醫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2008年)、上海漢國企業發展有限公司(2010年)、漢國金融信息服務(上海)有限公司(2014年)等。截至2015年,陳氏在上海地區的產業已形成醫院、醫藥研發、房地產、醫療美容、金融五大板塊。
 
  陳氏的產業不完全集中于上海,其資本輻射至全國各地。由陳國雄擔任法人的藝星醫療美容集團有限公司在黑龍江、合肥、武漢、煙臺、長沙、杭州、昆明、濟南、重慶、成都、溫州、石家莊、南京、上海等地設立了同名醫療美容醫院。莆田仍舊是陳氏的主戰場之一。
 
  “長庚夢”沖突
 
  “洗白”后的莆田系醫院,打造大陸版“長庚醫院”是詹氏家族近年來最主要的目標。
 
  職業醫院經理人徐廣尚在博客中披露,早在2009年4月,詹國團投資的浙江新安國際醫院正式開業時,詹氏就意圖以“三級醫院規模和超三甲裝備的綜合性國際醫院”的定位為自身正名。
 
  據筆者調查,詹國團在上海的主要平臺為上海華衡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5億元(其中詹國連、詹國營、詹國團三人分別投資3900萬元、1500萬元和5100萬元),該公司是浙江與福建兩所新安國際醫院的大股東。福建新安的注冊地甚至就設在秀嶼區人民政府大院中,顯示出詹國團與莆田地方政府非同尋常的關系。同時,華衡的股東中還有北京五洲投資有限公司法人黃德鋒與上海萬眾醫療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詹陽斌。作為詹氏在上海地區的醫院經營主體,詹陽斌及占陽珊的萬眾醫療得到了詹國團堂叔詹玉鵬的資金支持,其資本運作也顯示出了強烈的“洗白”沖動。
 
  2013年注冊成立、2014年兩次增資的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不僅是上海地區注冊資本最雄厚的莆田系民營醫院,而且其經營范圍包括神經外科、內科專業,小兒神經外科專業、臨床體液、微生物、免疫、血清學專業等也是之前其他民營醫院鮮有涉及的。
 
  更讓人對詹氏的社會活動能力刮目相看的是,2015年3月,萬眾醫療還與上海同濟大學合資成立了“上海天佑醫院有限公司”,占陽珊擔任該醫院監事。
 
  然而,就在浙江新安醫院開業后不久,同為莆田系商人的卓國勇、卓國金(曾投資黃氏真美婦科醫院)在黑龍江、天津和山西開設了三家與臺灣長庚醫院同名的耳鼻喉醫院,且把“長庚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注冊在了上海靜安區,顯示出莆田系新生代對詹氏“長庚夢”的巨大反差。
 
  雖然四大家族在經營模式上高度個性化,但他們還是在產業聯盟與融資平臺方面進行了初步合作。
 
  目前,將詹、林、陳、黃四大家族聯系起來的有兩條路徑。一是“莆田總慧健康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對外稱“莆田(中國)健康產業總會”。“莆田系”元老陳德良為終身榮譽會長。上海“莆田系”四大家族中的詹國團、詹陽斌、林志忠、陳金章、黃開添分別在該協會中身居要職。二是以上海和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醫信金融信息服務(上海)有限公司以及醫健聯資產管理(平潭)有限公司搭建的莆田系融資平臺。陳國興、詹陽斌、黃開添三者分別直接或間接參與其中。上述兩大產業實體的成立,似乎標志著莆田系游醫們終于從散兵游勇的狀態,過渡到了凝聚在四大家族周圍的利益共同體。
 
  截至本稿刊發時,上海同濟醫學發展有限公司、上海華衡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仁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邦泰醫院管理投資有限公司、上海美迪西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等四大家族控股醫院與企業均未對《中國經營報》的采訪請求作出回應,不約而同地采取了回避的態度。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