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蓋源源
《魔獸》上映一周,截至6月14日晚間11點,中國累計票房高達11.18億元。而已上映12天的《X戰警:天啟》的中國累計票房約為6.74億元。
由暴雪遊戲《魔獸世界》改編的這部電影,再度讓影遊互生概念被熱炒,優質的電影或遊戲IP相互轉化,拓寬產業鏈,“影視+遊戲”已成為泛娛樂行業跨界合作的風向標之一。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伴隨《魔獸》電影在中國電影的市場大熱,借此東風今年有一大批遊戲改編成電影,只是影遊互生到底是站在風口的概念,還是真的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內容改編是核心 影遊互生並非短期消費粉絲
《魔獸》在中國上映一周,票房破11億元,影遊互生概念再度被熱炒,不少有意將遊戲改編成電影的制作方看到了其中的巨大潛力。
但網易遊戲高級營銷總監劉國男表示,《魔獸》電影在中美電影市場呈現冷熱不均的票房態勢,其在中國電影市場的火爆更多是因為玩魔獸遊戲的人群龐大。
北美票房統計機構Box Office Mojo透露,《魔獸》電影在美國首映周末拿到了243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6億元)的票房,而截至6月14日晚間11點,《魔獸》電影中國的票房約是美國的7倍,堪稱奇觀。
劉國男分析稱:“美國玩魔獸遊戲的人最多幾百萬,但中國有上億的魔獸遊戲迷。突破11億元是《魔獸》電影在中國的粉絲場應得的票房。”
導演過《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等影片的九把刀是愛玩遊戲的影視專業創作人士。他說:“魔獸這個10年沉澱的IP容易引發觀影熱潮,而且從制作上來說它也是一部大片。”
然而,《魔獸》電影的成功,並不意味著經典遊戲IP改編電影就容易,影遊互生就很好實現。劉國男也是網易影視的副總經理,正在嘗試將網易旗下粉絲基礎雄厚的遊戲改編成電影。在他看來,網易開發的遊戲《天下3》是中國原創遊戲IP裏面最適合做電影的,但他表示:“怎么改編是重要的命題,肯定是要改編故事的,這道題很難做。其實《魔獸》電影改了很多,縮減了很多東西,甚至更像是《魔獸世界》的前傳,但是它有一種精神沒有改,這個是大家真正買單的重要因素。《天下3》這個項目有將近100萬字的世界觀,想要簡化百萬字的東西,拍成2個小時的電影,真的非常難。”
九把刀認為,《魔獸》電影是影遊互生的典型,但要把經典遊戲改編成像《魔獸》這樣的現象級電影,最主要還得看電影的故事性,“如果只是短期消費粉絲的電影,並不會長久。經典的遊戲並不少,不管是端遊還是手遊,但並不是改編成電影都能受到好評。”
事實上,避免短期消費粉絲不僅體現在遊戲改編成電影這一方面,影視劇開發成遊戲也面臨這個問題。2015年中國影視劇IP衍生遊戲被普遍認為成功的兩例——《花千骨》和《琅琊榜》。在影視劇熱播的時候兩款同名手遊上線初期均獲得超百萬的下載量,但是遊戲的熱度伴隨著電視劇的下映也急速衰減。
●遊戲改編電影成功率不高 類型電影尚未形成
影遊互動給優質IP跨界合作帶來全新的思路,讓遊戲、動漫和電影的互動變得更加活躍。
不過,劉國男認為,遊戲改編電影並不會成為主流,而且成功率也不高,“好的影視作品不多,適合做遊戲的更是鳳毛麟角,影遊互動的成功案例也不多。”
放眼全球,好萊塢是世界商業電影的標杆,而且美國的大眾文化產業很成熟,但即便如此,好萊塢用經典遊戲改編電影的嘗試也不多。
據藝恩《美國遊戲IP改編電影研究》,1993年至2014年,好萊塢共制作了31部遊戲改編電影,半數以上可以通過全球票房收回投資成本,但整體投資規模偏低,大多投資成本集中在5000萬美元以下,低於好萊塢制作影片7000萬美元的平均投資規模,像《魔獸》電影這樣的大制作屬於極少數。
好萊塢遊戲IP改編的電影呈現明顯的類型化特征,沒有藝術電影,動作片和恐怖片占據絕大多數。與之相對應,這些遊戲IP大部分是冒險、格鬥類遊戲。究其原因,冒險類遊戲市場廣泛,且有成熟的世界觀,改編成電影的難度較小。
就這一點來說,中國目前影遊互動的類型影片尚未形成氣候。電影《何以笙簫默》的導演、《趙氏孤兒》制片人黃斌表示:“要形成這樣的類型影片,遊戲是框架,能夠提供衍生的基礎和巨大的粉絲量,但是遊戲要改編成電影,是需要IP養成的過程,即便像《魔獸》這樣的電影,遊戲IP也沉澱了10年。”
其實,美國這類型的電影創作也是大多選擇曆史悠久的遊戲IP,從遊戲首發到電影上映的延宕時間平均長達10年,這些遊戲大多擁有不同平台的多個版本,長時間和多版本的沉澱都化作遊戲IP的口碑,遊戲深度粉絲和被廣泛影響的潛在受眾都是電影票房的消費者。
九把刀亦認為,能夠實現影遊互動的IP養成需要時間,目前中國手遊、端遊很多,但是遊戲和電影互養IP的過程還需要時間沉澱。
黃斌則表示:“影遊互動創作本身需要互通遊戲、電影的人才,兩者如何同步開發,保持這種類型的延續性是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