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塞凸顯「16+1合作」新意涵 中塞老友記 煥發新活力
【香港商報網訊】當地時間6月17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抵達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後,首站即前往中國駐南聯盟被炸使館舊址,憑弔在使館被炸事件中犧牲的3位烈士,並與塞總統尼科利奇共同出席中國文化中心奠基儀式。昨日,中塞兩國國家元首舉行會談,共同宣布建立中塞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專家表示,習近平此訪凸顯中塞傳統友誼煥發新活力、中國—中東歐合作有了新意涵。
中塞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綜合新華社、中新社報道,當地時間17日,習近平攜夫人彭麗媛來到和平別墅獵人小屋,同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利奇舉行會晤。18日,尼科利奇總統舉行隆重歡迎儀式,熱烈歡迎習近平等中國貴賓。
此後,習近平同尼科利奇總統舉行會談。雙方就雙邊關係及其他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並達成廣泛共識。兩國元首一致決定,將中塞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推動兩國關係再上新台階。
習近平指,中塞兩國是全天候朋友和重要合作夥伴。中塞兩國關係歷經時間和歷史考驗,歷久彌新。中塞關係之所以發展動力強勁、潛力巨大、前景廣闊,源於兩國人民世代友好和深厚情誼,源於兩國在重大問題上相互理解和彼此支持,源於兩國在發展道路上互學互鑒和互幫互助。當前,兩國傳統友好關係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中塞關係保持高水平發展符合兩國人民共同願望,順應各自國家發展振興需求。中方願同塞方共同努力,繼續加強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增進人民相互了解,不斷拓寬雙方合作平台。
共推「一帶一路」建設
兩國元首達成多項重要共識,一致決定建立中塞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讓中塞傳統友誼不斷煥發新活力,讓兩國人民在全方位合作中獲得更多實際利益。
雙方同意保持高層交往,推動政府、立法機構、政黨、軍隊、地方交流。雙方同意聚焦重點合作領域,拓展重大合作項目,把基礎設施建設合作作為兩國務實合作的優先方向,把產能合作作為兩國務實合作的重點領域,把農業合作作為兩國務實合作新的亮點。推動務實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發展,實現合作質量和效益雙豐收。
雙方還同意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塞爾維亞國家發展戰略同「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對接,把共建「一帶一路」落實到具體項目。
會談後,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塞爾維亞共和國關於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並見證產能、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貿易、能源、通信、科技、地方、文化、旅遊等領域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
推動匈塞鐵路全面開工
當日,習近平還會見了塞爾維亞總理武契奇。習近平強調,新形勢下,中塞合作契合點增多、前景更為廣闊。雙方要再接再厲,穩步推進交通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合作。中方願同塞方加大合作,推動匈塞鐵路項目全面開工,早日通車。
習近平指,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16+1合作」)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已經步入收穫期。雙方應該將「16+1合作」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倡議融入歐洲經濟圈的重要承接地,將「16+1合作」建設成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落地的優先區域。
「16+1」與中歐合作並行不悖
據中通社報道,巴爾幹半島素有連接歐亞的「陸橋」之稱,而塞爾維亞更被稱為「巴爾幹之鑰」,特殊的地理位置意味其在區域合作中將起到重要作用,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節點。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石澤認為,中塞雙方不僅有良好的友誼基礎,且雙方經濟上具有互補性。中方「一帶一路」戰略能與塞方「再工業化戰略」有效對接。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孔田平認為,塞爾維亞作為中國—中東歐「16+1」機制的重要參與者,合作成果明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與中歐合作並行不悖,是中歐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推動中歐關係均衡、穩定發展。
當地時間17日下午,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訪問塞爾維亞第一場活動,就是前往中國駐南聯盟被炸使館舊址,憑弔在使館被炸事件中英勇犧牲的邵雲環、許杏虎和朱穎3位烈士。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利奇、議長戈伊科維奇、總理武契奇率全體內閣成員參加憑弔活動。
1999年5月7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對南聯盟進行轟炸,用導彈野蠻襲擊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造成正在使館中工作的新華社記者邵雲環、《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朱穎不幸犧牲,同時炸傷數十人,使館館舍嚴重損毀。
如今,中國駐南聯盟被炸使館舊址將建中國文化中心,被賦予了新的文化意涵。奠基儀式上,貝爾格萊德市市長馬利宣布將中國文化中心外的道路命名為「孔子大街」、廣場命名為「中塞友誼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