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贾康:明年上半年经济或出现阶段性探底

2016-07-04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新”已明朗而“常”未實現

 
  在上述背景下,這些年的經濟運行從宏觀層面看的基本數據,如果把它直觀化處理一下,可以看到一個以龍頭指標GDP表明的發展動態曲線:這條線上的2010年,中國成功抵御世界金融危機沖擊之后,GDP指標的表現是兩位數的高增長(10.4%),但在經過前面三十年年均增長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階段之后,中國經濟已經符合規律地在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增速“下臺階”,這也就是2010年前后在人均GDP和人均國民收入國際對比上,可以認定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之后,中國增長速度像其他經濟體的演變軌跡一樣,不可能再一直高速,而要向下調整為中高速,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長速度已經落到6.7%。
 
  決策層將這個階段轉換的到來,運用“新常態”概念來表述。現在,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著新常態“新”已明朗而“常”尚未實現的演變過程,“新”之后的“常”,要落在速度是往下調整、但是它不能一低再低,要穩定在一個可接受的區間以后,體現出以結構優化提高增長質量的特點,進而對接一個時間越長越好的中高速增長平臺,這就是所謂的“常”。目前迫切需要將中高速新階段特征附加上打造經濟增長質量升級版。在“常”未實現的情況下,必須在宏觀經濟態勢上完成經濟發展的探底,然后爭取盡快企穩,再對接上述升級版增長平臺。這個增長平臺的運行,對應著我們所追求的2020年全面小康,而且應蓄積發展進一步的后勁。而再往后從長期看,一定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走上“中國夢”偉大民族復興的現代化之路。
 
  同時,需要強調在“新”已明朗、“常”未實現的過程中,要把握好習總書記關于新常態講話里所包含的“中高速”、“結構調整優化”和“創新驅動”三個關鍵詞,在經濟增長速度的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的后面,我們要群策群力,加上改革在深水區攻堅克難的推進期,引領好新常態。各個行業的創新發展,一定要抓住實質性推進改革這個龍頭。在這方面,決策層已經給出了被稱為戰略方針的表述,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在進一步解放生產力中,首先要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給,就是落在改革上,改革要帶出整個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的提高,也就是一個系統工程的問題。供給體系的新特征包括在新技術革命潮流中的信息化、智能化、共享經濟、定制生產等,大趨向就是在供給側發力要成功地升級換代。
 
  經濟不確定性仍明顯
 
  對于當前經濟運行而言,不確定性仍然很明顯。現在所謂對于風險的感受,在市場上應該還在彌漫,市場預期向好的苗頭已經有所表現,但還十分脆弱。一些地方政府和行業管理部門應對一些變化情況時,往往做出的反應被認為明顯滯后或不妥。如果從問題導向的角度看,中央講的矛盾累積、隱患疊加,實際上也指向了必須警惕經濟問題社會化這樣一種危險和威脅。
 
  但是,我們確實也不能只看不利因素和悲觀方面。我們往前按照引領新常態的要求完成探底企穩,在中高速增長平臺上來運行,那么實際上就對應著人民日報上權威人士所說的L型理解:L型否定的是中國經濟階段轉換之后的U型,既否定了U型,另外更否定V型,即下來以后經濟迅速反轉,再次進入高速增長狀態,這些都不可能。我們現在所說的L型,實際上經濟增速降下來以后,再往前的小拐彎要盡量拉長,這就是上面所說的中高速增長平臺。
 
  按筆者對L型的理解,現在要觀察的就是階段性探底什么時候出現。作為一個多年研究宏觀經濟的研究者,試圖粗線條地談自己綜合形成的一個“謹慎樂觀”判斷,就是在一季度經濟增長速度到6.7%的同時,另外一些跡象很值得關注。如果做一些前瞻性分析,并不排除在今年年內或者明年前期,有望實現宏觀經濟發展態勢的階段性探底。這個階段性探底就是經濟下行到一定程度時,它的表現是雖然還在波動,但基本沒有明顯繼續下行的勢頭。它在波動中到底能不能穩下來還有待觀察,但是至少在一個階段性的情形下沒有繼續往下走。如果能看到這個階段性探底,后面努力讓它運行企穩,能穩在一個增長質量提高的狀態上,就有望對接所謂的時間越長越好的平臺。
 
  基本的依據可簡單列舉一下:首先,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穩增長”表述之下,有關部門批出了若干項目包,這些項目包當然要在努力提高可行性研究的水平,另外配上積極的創新,以提高投資的有效性。這種有效投資還會對接上現在有關管理部門不遺余力推行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有望使政府、企業、專業機構合作起來發揮“1+1+1>3”的績效提升效應。公共工程、基礎設施、產業園區開發,越來越多可用PPP來做。其次,是去年年底我國工程機械主要生產廠家利用大數據形成的過去沒有的“挖掘機指數”開始全面飄紅,就是把所有信息來源合在一起,可以認定工程施工機械的訂單數、交貨數、入場施工數明顯往上走,直觀地告訴我們項目包合乎邏輯地拉動后續的建設。因此,可以理解挖掘機指數向好之后,為什么在前一段時間,鋼鐵行業開始出現新的動態,就是某些鋼材品種的價位開始企穩,還有一些實現了回升——當然這個回升還在波動。這種傳導合乎邏輯,因為這些工程、施工機械進場要帶出的后續要求,顯然離不開鋼材、建材和其他各種各樣必須使用的材料投入。
 
  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一度出現了在波動中的企穩苗頭,而且官方報出的PMI指數一度站在榮枯分界線的上方,當然它進一步的表現還有待觀察。其他比較有印證價值的是工業增加值、企業利潤、用電量都有在一段時間表現不好之后的新的向好苗頭。至于房地產業,“冰火兩重天”的分化局面現在迅速演變為“火”的一邊熱度繼續上升,不得不采取更嚴格的限購措施,而二線城市原來更多的感受是“冰”的一面,現在越來越多二線城市往“火”的一邊走;三四線城市的去庫存,也已經看到了積極的跡象。房地產業對于整個國民經濟的支柱作用是不可否定的,當然還要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引導它更健康地發展。
 
  再有就是在連續50個月工業生產出廠價格PPI往下走的態勢中,現在看到下降幅度收窄,而消費物價指數CPI則開始出現前面幾個月的上揚。地方和企業困難現在明顯也在分化,北上廣深等城市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的數據情況相對令人滿意;當然,另外一些地方如東北、山西等地區仍然面臨著明顯困難。雖然民營企業出現投資下滑等負面消息,但是筆者在調研中注意到,民營企業中一些成規模的企業,正在大家都感受市場不好的時候,利用自身潛在優勢、比較優勢和品牌效應,在積極地擴大市場份額。
 
  機遇潛力仍將繼續表現
 
  筆者認為,中國經濟的潛力、韌性和回旋余地確實存在。如果將上述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看,不能排除今年年內,最晚明年上半年,可能看到經濟出現一個階段性探底。因此,必須注意從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這樣一個可能性怎么對接到展望未來的三年。筆者的基本看法就是機遇潛力還會繼續表現,現在已經接近年度增速6.5%的水平,其實這應是宏觀管理部門特別努力要保的底線,“穩增長”就要保這個底線,否則無法完成全面小康決勝期未來五年年均增長速度要托在6.52%以上這樣一個基本要求。
 
  對于未來三年的經濟形勢,筆者認為有三個關鍵點是:一是到底什么時候完成經濟探底并且企穩。二是決策層下一步將怎樣做出通盤的改革部署和安排。三是創新態勢的發展到底會如何。要觀察國家所鼓勵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科技創新、人才的培育和使用等等,包括傳統行業的升級換代、智能化,它們的發展態勢如何,在未來三年發展是最關鍵的因素。總之,如果“謹慎樂觀”地預計,未來三年對接升級版的中高速增長平臺,筆者認為仍然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不確定性仍然非常明顯。
 
  未來三年的不確定性不能沖掉未來三十年的確定性,就是要努力地來尋求和把握住真正長期的確定性。如果從三十年來看,這個時間過去以后,就非常接近2050年“中國夢”偉大民族復興目標。中國已經義無反顧的走上了改革開放大政方針之下的現代化之路,這種只能順應、不能違拗的世界潮流概括起來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工業化、城鎮化,工業化是必須解決的中國在工業革命落伍之后從“追趕到趕超”現代化過程中一以貫之的發展任務,而伴隨的必然是城鎮化,而且是新型城鎮化。其次,就是改革開放所表明的市場取向改革、即已經確立的市場經濟目標模式要進一步形成現代市場體系的市場化,以及全面開放的國際化。三是與尋求后來居上有密切關聯的高科技化或者信息化。四是四中全會以后,全面依法治國所要求的法治化、民主化。如果從這個歷史視角來看,種種的不確定性都不能排除歷史規律長期來看所表明的只能順應、不能違拗的確定性。而在實現全面小康以后,一定要乘勢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這當然離不開實體經濟、新興產業在競爭中的發展,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出實質性有效支持。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