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2

美再發槍擊案死三警 奧巴馬譴責

2016-07-18
来源:新华社

   

       槍擊事件发生后,警察封锁街道。新华社

       新華社休斯敦7月17日電(記者張永興)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巴吞魯日17日上午發生一起槍擊事件,造成3名警察死亡、數人受傷。警方擊斃1名槍手,並全力搜捕另外2名可能涉案的嫌犯。

  據該州《皮卡尤恩時報》網站報道,巴吞魯日市長基普·霍爾登當天說,這起槍擊事件已造成3名警察死亡,受傷警察人數正在統計,傷者是巴吞魯日警察局及東巴吞魯日警長辦公室警察,已被緊急送到醫院救治。有當地媒體報道說,此次共有6名警察遭槍擊,其中傷者3人。

  霍爾登表示目前還無法提供有關槍手的信息。有報道說,1名槍手已被擊斃,另外2名可能涉案者正在潛逃,警方正展開追捕。

  霍爾登說這是繼本月5日巴吞魯日兩名警察開槍打死一名非洲裔男子引發抗議活動以來,該市遭遇的“又一個噩夢”。

  路易斯安那州州長約翰·愛德華茲當天發表聲明,譴責這起槍擊事件。他表示警方將全力以赴,將肇事者繩之以法。

  這是近期發生在美國的第二起針對警察的槍擊事件。本月7日晚,得克薩斯州北部城市達拉斯民眾舉行遊行,抗議路易斯安那州及明尼蘇達州警察槍殺非洲裔美國人事件。晚8時45分左右,執勤的警察突然遭到不明身份槍手開槍襲擊,5名警察死亡、6名警察受傷。

  奧巴馬发声明強烈譴責槍擊警察事件

  新華社華盛頓消息,美國總統奧巴馬17日發表聲明,強烈譴責發生在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巴吞魯日的槍擊警察事件。

  奧巴馬當天在聲明中說,這是兩周來發生的第二起針對警察的“懦夫式”襲擊。任何針對公職人員、執法人員和平民社會的襲擊必須停止。奧巴馬說,盡管目前尚不清楚襲擊警察的動機,但任何針對執法人員的暴力行徑都不具有正當理由。

  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假定提名人”特朗普17日發表聲明,哀悼槍擊案中被殺害的美國警察。他強調,當美國大力打擊“伊斯蘭國”的時候,本國人民卻在射殺警察,美國正變成一個“分裂的犯罪現場”,這正是因為美國缺乏“領導力”,人們需要法律與秩序。

  民主黨“假定提名人”希拉裏·克林頓同日說,針對警察的暴力和仇恨行為沒有任何正當理由,作為美國人,我們不應對彼此漠不關心,而應團結在一起,反對暴力。

  奧巴馬說,聯邦政府已經向路易斯安那州州長、巴吞魯日市市長、巴吞魯日治安官及警察局提供了全面支持。

  槍擊事件頻發,美國“亂象”堪憂

 

  7月9日,美國得克薩斯州達拉斯警察局外設立的臨時紀念場所擺滿了鮮花。達拉斯槍擊案發生後,許多當地民眾自發來到警察局外悼念遇難者。人民視覺

  《人民日報》今天的文章指出,頻發的槍擊事件令美國陷入悲傷、緊張的情緒。同時人們也在追問,這種“亂象綜合征”的政治和社會根源在哪裏?

  間隔時間一月未到

  接連發生重大襲擊

  7月7日晚,得克薩斯州達拉斯的4名12歲至17歲的白人兄弟,與全家一起參加抗議警察槍殺黑人遊行時,目睹他們的母親被狙擊手擊中倒地;7月6日,明尼蘇達州福爾肯海茨的4歲女孩,與媽媽雷諾茲一起目睹了媽媽男友卡斯提爾被警察槍殺的場面;7月5日,巴吞魯日的15歲男孩,從電視上目睹他的父親奧爾頓·斯特林被警察摁倒在地後遭槍擊身亡……

  這些血腥的場面對幼小心靈所造成的創傷,或許將伴隨一生。本該無憂無慮的孩童,是誰讓他們承受了如此沉重的心靈負擔?

  美國媒體將這一連串的槍擊案稱為“地獄的一周”“血腥的一周”。為了前往達拉斯慰問,奧巴馬縮短訪歐日程,提前回到美國;7月8日,他下令白宮為達拉斯槍擊事件降半旗。這是繼6月12日奧蘭多血案之後,白宮再次為槍擊事件的無辜受害者降半旗。

  達拉斯槍擊案發生後,在華盛頓特區、芝加哥、紐約等地,由“黑人生命攸關”組織的抗議警察槍殺黑人示威遊行還在舉行。而美國警察組織全國協會的執行主任則指責奧巴馬總統正在發起一場“針對警察的戰爭”。各地警察部門要求警員們結伴巡邏。一些非洲裔美國人家庭告誡孩子們出門一定要多加小心。巴哈馬還發出了公民慎往美國旅遊的警告。

  翻看7月10日的主流報紙,《紐約時報》的頭版通欄大標題是:美國悲傷、緊張和憂慮;《華盛頓郵報》的頭版通欄大標題為:國家因達拉斯槍擊案而蹣跚。而《紐約郵報》8日的頭版特大字號標題是:內戰。

  政治系統慢性衰退

  競選混亂成為常態

  隨著7月18日共和黨大會的臨近,將有大批記者雲集俄亥俄州的克裏夫蘭。與以往不同的是,前往報道的記者除了攜帶新聞器材和完成報道任務之外,又多了一項內容:安全培訓。

  據美國《政治家》雜志報道,共和黨大會期間,將有白人至上勢力、拉丁裔激進分子、極端反同性戀立場的浸信會組織、特朗普的支持者等各股勢力在克裏夫蘭彙聚,被認為有極大的安全威脅。更讓民眾擔心的是,不少集會參與者准備攜帶槍支出席,名為保證自衛和攜槍權,這讓集會變得更加不可控。警方表示,屆時將難以辨別好人和壞人。

  7月25日在費城舉行的民主黨大會,情況也比較類似,已有多個組織申請屆時在費城舉行示威遊行活動,反對金錢政治和權錢交易。費城前警察局長稱,費城坐在火藥桶上。

  為確保報道人員人身安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有線電視新聞網、紐約時報、路透社等媒體,都聘請專業公司對報道記者進行安全培訓,內容包括如何尋找緊急出口、制定逃生計劃,尤其是當出現槍手時該如何應對。

  從弗格森黑人青年邁克爾·布朗到福爾肯海茨的卡斯提爾,從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教堂槍擊案到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一家下屬電視台記者和攝像師直播時被槍殺,從“黑人生命攸關”組織的示威遊行到達拉斯警察維護示威秩序時遭伏擊,再從2011年秋天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到今年4月的“民主之春”運動,從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特朗普初選勝出到打著民主社會主義旗號的桑德斯在民主黨內受追捧……這樁樁件件,無不透出美國社會亂象。

  美國布魯斯金學會高級研究員喬納森·勞赫最近撰文,將美國社會的一系列亂象稱之為“亂象綜合征”。“亂象綜合征”:政府職能失效——公眾憤怒——政治混亂——政府失效加劇,正在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勞赫認為,“亂象綜合征”是當前政治系統自我組織能力的一種慢性衰退。政客、社會活動家和選民都更加趨向於個人主義和不負責任,使得政治競選和政府本身的混亂成為新常態。

  政治極化前所未有

  民眾怒氣難以平息

  7月4日,美國各地民眾在慶祝建國240周年。240年前,當美國的建國者們決心要在美洲大陸建起一個有別於英法等西歐國家的嶄新國度時,或許想不到今日美國社會痼疾的根深蒂固,想不到“平等”在美國受到如此大的挑戰。

  法國曆史學家、政治家托克維爾來美國遊曆之後,曾在1835年出版《論美國的民主》第一卷,他對美國的所謂“身份平等”印象極深,提出美國“公民之中的多數雖然可能犯錯誤,但它沒有與自己對立的利益”,而西歐國家“貴族的法制與此相反,它趨向於使少數人壟斷財富和權力”。

  美國文理學院高登學院院長、社會學教授邁克爾·林賽博士研究托克維爾多年。他對記者說,現在的美國社會種族對立嚴重,多元化遭到嚴重挑戰,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各個族群之間的不信任在加深,平等的含義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美國的社會發展正在朝著托克維爾所描述的“貴族制”方向演變,“少數人壟斷財富和權力”已成為社會現實。

  近幾十年來,美國也試圖針對一些現象作一些改變,比如總統大選中的提名程序、政治獻金的限額、國會的閉門磋商制度等,但改變的結果卻是越來越有利於利益集團的操控和壟斷,與大眾訴求漸行漸遠。

  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拉裏·戴蒙德認為,大量黑金湧入政治競選、特殊利益集團的遊說讓政治極化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國民眾憤怒已無法平息,“美國的民主已不再獲得尊敬或仿效”。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