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

風停了豬掉了 社區O2O過冬靠“畫餅”充饑

2016-07-19
来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者按:

  時下正是夏天,天氣很熱,社區O2O也曾經很熱,就連各種傳統企業,都熱衷在講戰略時套上O2O的“帽子”。但似乎一夜之間,O2O的風停了,風口的豬也掉了下來,O2O的冬天就這么不期而遇了。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過兩周的調查采訪,發現雖然很多圍繞社區開拓生意的O2O創業者仍在苦苦奮戰,但他們中的大部分可能很難熬到收獲的季節。這些初創企業往往面臨新融資不暢的困境,節流成為創業必修課,削減支出、裁員等成為了公司依靠自己力量“囤糧”過冬的快速應對策略。

  撥開曾經的泡沫,去掉浮躁,有業內人士稱,創業成功的概率大概僅有1%。這個數字看上去實在不美甚至有些恐怖,透著創業之艱。而具體到社區O2O這一細分市場,情況也許會更加艱難。

  每經記者 趙娜

  近日,羅蘭貝格發布的《同城O2O及社區O2O市場研究》顯示,2015年社區O2O市場交易規模為304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2234億元,年均增長率49%。

  若僅考慮上門服務類的狹義O2O市場,包括餐飲配送、零售宅配、洗衣業、上門美護、家政服務,2015年上門服務類O2O市場交易規模為83億元,羅蘭貝格預測,到2020年將達到1213億元,規模將約為2015年的15倍,年均增長率71%,是社區O2O市場中最有爆發潛力的部分。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光鮮的數字目前還只能用來畫餅充饑,多數創業者仍在苦苦奮戰。以社區O2O為例,有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其消費群體主要是年輕人,但決策群體很多時候是中老年群體,因此面臨使用者和決策者脫節的情況,同時價格敏感型用戶構成了主流消費群體。整體上,這一市場仍沒被真正培育成型。

  ●被催熟的市場如今懸在了空中

  社區001自去年下半年傳出因資金鏈斷裂而欠薪、裁員甚至面臨倒閉等消息后,今年5月以“起死回生”的姿態宣布攜手蒙牛、中糧等廠商回歸,但并未對此前與蒙牛簽署重組并購協議的傳聞作出明確回應。有分析稱,如果社區001仍按老路運營,不改變其運營效率和互聯網化程度低的問題,前景依然未卜。

  另一例子是多點。今年3月,有消息稱多點發生劇烈人事震蕩,創始人劉江峰及多位合伙人一并撤出,公司啟動超過50%以上規模的裁員,“幕后大老板”物美將全盤接手。當時劉江峰回應騰訊科技稱,該消息半真半假,自己并沒有離開多點。多點的發展模式從原來的快速擴張變成謹慎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調整、裁員在初創企業中是難免的,因為面對的市場和當初預期的情況有差異。

  關于劉江峰的去向,上個月,騰訊科技援引接近劉江峰的人士說法稱,在樂視成為酷派第一大股東以后,劉江峰將出任酷派CEO。劉江峰曾在個人微博多次為樂視站臺,假如加盟說法屬實,意味著其放棄跨界創業,重回手機老本行。

  另一方面,資本方變得更加謹慎,縮緊錢口袋已不是一兩天。

  創業家&i黑馬統計了險峰華興、洪泰基金、創新工場、阿米巴資本、聯想之星、九合創投、英諾天使基金、真格基金等8家機構今年前5個月的投資次數,有6家較去年同期縮減超50%。此外,較去年同期,紅杉資本(中國)、IDG資本、經緯中國等三家VC機構的投資案例在今年前5個月也明顯縮減,前兩者均出現腰斬式縮減,經緯中國則從51起下降為28起。

  “以前資本環境好,(O2O)市場基本上是被催熟的,就是說市場規模是被資本給堆起來的。但是因為我們所定義的社區,如果是由小區周邊消費來講,實際上是一個緩慢培育消費者行為習慣的過程,不會是一兩年就進入爆發期,只不過前兩年資本‘燒’了很多錢。”

  移動O2O研究機構億歐網創始人黃淵普分析稱,社區O2O的消費群體是年輕人,但決策群體很多時候是中老年群體,因此面臨使用者和決策者脫節的情況,培育起市場來會更難。也就是說,如果只對準年輕人做社區O2O生意推廣,其實是一個事倍功半的過程。

  資本“寒冬”加上創業泡沫破滅,以O2O領域為代表的多數初創企業正面臨拿不到后續融資或者新融資不如意的情況,這讓節流成為去泡沫后的創業必修課。

  ●流量紅利不再,從社區2C改攻供應鏈

  毫無疑問的是,O2O領域早已變成資金和資源的雙重驅動。

  今年4月,京東旗下O2O子公司京東到家與眾包物流商達達宣布合并,此舉再次顯示了京東對到家業務的戰略性重視。而這種不斷籠絡資源的思路,從此前京東投資以生鮮強勢著稱的永輝以及最近牽手沃爾瑪拿下1號店,都能得到驗證。

  “流量紅利已經沒有了,買流量的成本越來越大。做2C生意,競爭對手是BAT這樣的大流量平臺,比不過。但是如果2B從供應鏈做,資本方還是相信用互聯網的手段效率會更高。”黃淵普提到,相對來講,外賣和保潔要比便利店、洗衣等能更好地切入社區,因為這些是社區原本沒有或是缺少優質服務的缺口。

  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黃淵普認為,除了外賣送餐之外,現在幾乎沒有形成大的流量入口。社區O2O的需求多樣化,可能產生的結果是,圍繞社區生意的“玩家”雖沒法產生真正意義上的巨頭,但會有很多的中小型服務商,這些服務商的業務會接到背靠BAT的生活服務平臺上。換言之,BAT提供的只是流量入口,或者說他們在運營社區的某一塊業務,更多的中小型運營商則將是BAT在不同垂直領域的合作伙伴。

  線上要應對流量瓶頸,線下環節又如何呢?黃淵普提到,獨家占有社區資源是未來社區O2O從業者的另一個路徑,現在不好實現,是因為大家普遍不具備足夠的“籌碼”去跟房產商、開發商、物業公司等談判。此外,O2O配送最關鍵的問題是,單位面積上的訂單密度是否足夠,解決方案并不是靠單純地改善配送能力,還是要找大流量入口。只有單位面積上的訂單量夠多了,才能配更多的人,一旦訂單量很少,配送人員或者加盟店主也就沒有動力。

  ●靠價格誘惑沒能真正培育起用戶

  此前,有孵化器運營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出感嘆,“去年整個行業都比較浮躁。各種各樣的路演,項目很多時候也經不住誘惑,三天兩頭會跑出去刷會、刷臉,這樣成功率會更好一些。但是忘了一件最核心的事情,如果你(創業者)自己做得足夠好,是不怕沒有人來挖的。”

  事實上,風口論的背后有著一個容易被大家忽略或是選擇性無視的數字——創業成功的概率大概僅有1%。這個數字看上去實在不美甚至有些恐怖,透著創業之艱,諸如同質化競爭、簡單的模式升級等項目的前途就不難預測了。

  名川資本創始人、原賽富亞洲合伙人王求樂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我們過去兩三年看到有一些所謂的O2O、‘互聯網+’的東西存在,也是互聯網深入人心之后需要對傳統行業形成某種程度的顛覆。這種情況下,客觀上會有新模式的出現,不過這些模式也有它的困難,并不是任何東西都能被互聯網化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實現規模最大化。”

  在他看來,中國經濟面臨結構性改變,依靠商業模式進行簡單創新的東西,特別在泛消費領域,盡管仍有投資機會,但顛覆性的、大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現在是人有我有,只不過是讓購物更便捷,這是小小的提升,中間的提升價值可能覆蓋不了物流成本。”說到對社區O2O的再認知,黃淵普分析稱,首先,商品品類差異化還有挖掘空間,未來方向是滿足人無我有的購物需求;其次,相關項目拼到現在比的就是運營效率,即大家都產生同樣的單量,某一方用的人力更少。還有一個關鍵是,使用O2O服務的人基本仍靠價格在驅動。

  “中國電商用戶從出現淘寶算起培育了十來年,現在來講70%~80%依然是價格敏感型。而O2O這塊,價格驅動型的用戶占比會更大,真正沉淀下來,不管是否有運費、有補貼,依然愿意為享受更便捷的生活服務付費的用戶比例還是太小,市場整體來講還沒有培育起來。”他對記者直言。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