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4

中海油旗下公司大半虧損 公司開會探討能不能活下來

2016-08-02
来源:時代周報

  中海系現預虧王海外并購頻拖后腿

  時代周報記者吳綿強發自廣州

  “低油價的新常態,已讓公司面臨異常嚴峻的生產經營壓力,這次會議我們探討的是公司的存亡問題,能不能活下來的問題,在這件大事面前,請所有參會領導認真思考,如何為公司求生存謀發展作出貢獻。”近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召開2016年領導干部會,公司掌門人、董事長楊華言辭懇切、語重心長地對臺下上百名干部們說。

  在低油價的環境下,三桶油之一的中海油亦未能幸免,這家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商,近年來陷入持續的提質增效、降本扭虧的生死存亡之戰。

  當前正值半年業績預告季,中海油旗下的5家上市公司,中國海洋石油(以下簡稱“中海石油”)、中海石油化學、山東海化、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其中有4家業績預告變臉。

  中海油服因上半年預虧84億元,一度被公眾稱為A股“預虧王”,這家亞洲最具規模的綜合型油田服務供應商于8月1日回復時代周報記者的采訪函件時表示,近期,國際原油價格低位運行,公司受此影響并按相關規則做了減值。

  事實上,此次讓中海油服陷入持續虧損的就是其位于挪威的Awilco Offshore ASA公司(現更名為“COSL Drilling Europe AS”,簡稱“CDE”或“CDE集團”)項目,有約34.55億元計提商譽減值。

  除了CDE項目,中國海油位于加拿大的尼克森項目近來也陷入持續爭議中,這些只是中海油海外并購“麻煩”的冰山一角。

  今年6月29日,審計署在其官網披露了多條關于中海油的審計問題,其中涉及海外資產收購,投資等多方面。即使如此,這些依然無法動搖這家巨無霸石油央企國際化的步伐。

  “中海系”大半虧損

  低油價的趨勢下,中海油旗下的上市公司,日子實在不好過。

  最新公告顯示,7月28日,中海石油發布盈利預警,今年上半年凈虧損約為80億元,同比盈轉虧。去年同期,中海石油盈利147.33億元。外界注意到,這是中海石油2001年上市以來首度出現虧損。

  中海石油系中國最大的海上原油及天然氣生產商,亦系全球最大的獨立油氣勘探及生產集團之一,主要業務為勘探、開發、生產及銷售原油和天然氣。

  中海石油是中海油總公司的主要業務主體和上市公司。此前在2015年,中海油凈利潤202.5億元,同比降幅66.4%。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海石油共有總資產約人民幣6644億元。

  中海石油之外,其他上市公司的上半年業績恐將不理想。

  7月25日晚間,中海油服發布公告稱,預計上半年虧損約84億元,其中計提資產減值損失約人民幣71 億元。該公司去年同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8.95億元。

  中海油服的業務主要是為油田勘探開發提供鉆井、油田技術、船舶和物探勘察服務。今年上半年預虧約84億元,也使其成為石化油服(600871.SH)之后A股新晉的“預虧王”。

  中海油服表示,受市場形勢影響,公司部分海外鉆井平臺的可收回金額低于資產的賬面價值,此次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約人民幣36.88億元。

  “本次減值后,公司的業務模式不會發生變化,且無實際現金流出,公司經營也不會受到實質影響。公司將堅持國際化發展戰略。”中海油服方面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而在稍早前,6月29日,中海石油化學發布公告稱,今年上半年錄得母公司權益應占凈虧損人民幣1.5億元至人民幣2億元,“上半年國內外市場環境嚴峻,公司主要產品即尿素、磷肥和甲醇的市場價格持續低迷”。

  此外,中海石油化學還將虧損歸咎于富島項目的停產,“富島一期尿素裝置因生產設施更新改造,根據計劃停產兩個月;富島二期尿素裝置自今年4月7日起停車檢修至今,損失尿素產量約27萬噸”。

  7月27日,中海石油化學發布公告稱,富島二期尿素生產裝置,通過緊張維修,已于7月20日復產,“經過一周的觀察,該裝置已能穩定運行”。

  中海石油化學是中國化肥和甲醇產量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

  同樣受到停產風波遭遇業績下滑的還有山東海化。7月7日,山東海化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盈利2200萬元至3000萬元,同比下降65%-74%。

  截至目前,除了煉化工程還未披露業績預告外,中海油旗下4家上市公司均已披露業績快報,綜合來看,中海石油、中海油服和中海石油化學均系虧損,山東海化則為業績大幅下滑。

  挪威項目拖累業績

  中海油服怎么也想不到,8年前的一宗海外資產收購,會讓其戴上尷尬的“預虧王”帽子。

  此次中海油服預虧損的84億元人民幣中,有約34.55億元來自其在2008年收購挪威公司CDE的計提商譽減值。

  “熬一熬吧,大家都在熬,所有石油公司都在熬。”長期關注CDE項目的能源專家、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林伯強認為,(CDE)前期的業績并不差,“(中海油服)它買過來之后,正好碰到油價格下跌,一跌跌兩三年,這沒辦法”。

  根據當時中海油服披露的《重大資產報告書》,這是一家于2005年在挪威設立并在當年登陸挪威奧斯陸證券交易所的公眾公司,要約價為每股85 克朗(約合114.65 元人民幣)。

  根據當時標的公司的股價、業務狀況等,該要約收購價比CDE在當年7月4日收盤價約109.8港元(71.6挪威克朗)溢價約18.7%,收購其全部約1.49億股,共需資金約171億元。

  中海油服彼時主要看中了CDE現有和在建的平臺共13艘,包括已經投入運營的5艘新建自升式鉆井平臺及2艘生活平臺,并有3艘自升式鉆井平臺和3艘半潛式鉆井平臺正在建造中。此外,目標公司還擁有再建2艘半潛式平臺的選擇權。

  然而,受宏觀經濟環境及其對行業的影響等原因,中海油服認為CDE相關資產存在減值跡象,“經測算,預計在2009 年中期財務報告中確認相關資產減值損失約為人民幣8.2 億元”。

  資產減值只是CDE項目的一方面,中海油服還因收購CDE而被追討巨額稅款。

  據中海油服公告,2012年底,CDE收到挪威稅務主管機關的文件,涉及CDE某些子公司的補交稅額及罰金,累計可能達7.88億挪威克朗(約合8.72億元)。

  最終在2013年11月8日,當天中海油服公告稱,挪威稅務機關下達了最終征稅裁定通知,共需補繳所得稅約1.75億挪威克朗(約1.79億元)。

  CDE項目還曾受到阻力。今年3月4日,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 Petroleum AS,以下簡稱“Statoil”)通知CDE,編號為2001150的作業合同被立即終止(無日費補償)。

  Statoil 的決定將對中海油服的經營業績帶來重大不利影響。中海油服公告稱,經CDE與Statoil協商,COSLPromoter最終于3月18日起恢復作業,而另一作業平臺COSLInnovator是否仍繼續作業,未見其公告。

  8月1日,中海油服向時代周報記者獨家證實,COSLPromoter已于2016年3月18日恢復作業,COSLInnovator在遭遇極端天氣和風浪后仍在待命。

  引起外界關注的是,據相關媒體報道稱,2015年底“COSL Innovator”平臺發生傷亡事故。隨后,當地工會及業內參與者對“COSL Innovator”號的設計完整性提出質疑。

  中海油服回復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近期,挪威石油安全管理局(PSA)撤銷其此前對于COSLInnovator平臺安全標準的指令,這充分說明平臺的設計符合行業標準和規范。

  海外投資項目問題多

  同樣因為海外項目受阻而影響業績的還有中海石油。

  據媒體報道,7月12日,中海石油旗下尼克森公司決定關閉一座生產設施并裁員350人。這讓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中海油的海外投資項目。

  此次關閉產能與裁員或與此前的安全生產事故有關。2015年7月,尼克森一條管線破裂,在加拿大北阿爾伯塔地區泄漏了接近31500桶的原油。今年初,尼克森公司一處設施發生爆炸。

  這是中海石油當初斥巨資收購尼克森時,并未料到的。2013年初,中海石油斥資151億美元收購尼克森,成為迄今為止國內最大的一筆海外并購項目。

  不過,原油價格在2014年大幅下滑,這讓中海石油措手不及,并購尼克森之后,除了事故困擾之外,并未給自身帶來多少實際盈利。

  公開資料顯示,尼克森的業務集中于三大領域:加拿大西部的油砂、頁巖油氣及主要位于英國北海等區域的深海油氣,這些資源的開采成本均高于普通陸上油氣。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事實上,挪威CDE項目以及加拿大尼克森項目,只是中海油海外并購“麻煩”的冰山一角。

  今年6月29日,審計署在其官網上披露了《2016年第15號公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2014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直指中海油海外項目的“頑疾”。

  據審計署通報,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有,至2014年底,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分公司未將一家境外子公司納入合并財務報表,涉及資產總額1827.13萬元。

  審計署發現,2011年,中國海洋未按規定報中海油批準且未經評估,以14.23億元出售一家境外公司;2013年,中國海油未報發展改革委核準,即通過一個境外油田增產方案,至2014年底完成投資44.48億元;中國海油2011年以142.42億元并購的一家境外公司,由于前期論證不充分等原因截至2014年發生虧損累計6.21億元。

  此外,2013年,中海石油化學收購一家境外公司部分股權,但未對溢價等條款充分論證;至2014年,該項投資潛虧2974.8萬元。

  于境外投資方面,審計署發現,2014年,中海油境外資產和收入規模分別占總資產和營業收入的42.98%、54.85%,但盈利能力弱,境外利潤總額僅占合并利潤總額的14.12%;設立的85家境外經營公司中,有16家公司虧損,虧損金額8.89億元,其中4家連續3年以上虧損,累計虧損16.74億元。

  在海外投資方面,中海油面臨如此多的問題,但無法動搖其“國際化”的決心。

  中海油服方面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國際化發展一直是公司的戰略之一,并一直致力于此,目前其已形成以東南亞、中東、墨西哥灣和挪威北海為核心的區域國際化。

  “過去幾年中,公司海外收入和利潤貢獻持續上升,截至2015年,公司海外收入約占公司總收入的33%,2016年將有望達到40%。”中海油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