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2

流量成中移動最大收入來源

2016-08-12
来源:北京商报

  中國移動昨日發布2016年中期報告顯示,流量收入已經超越語音、短信等傳統業務成為該公司最大收入來源。在互聯網概念唱主角的時代,流量這一最具基礎價值的資源,終於從產業邏輯落地業績現實。在業內人士看來,運營商也開始全面步入流量為王的發展階段。但對於真正的流量經營,運營商仍沒有清晰的基於業務生態需要的商業模式,“流量費”之外,三大運營商需要跨出業務創新性的更大步伐。

  流量超過語音收入

  數據顯示,中國移動今年上半年營運收入增長7.1%,達3704億元,其中通信服務收入為3254億元,同比增長6.9%,增幅時隔多年之後再次超過行業平均增幅,成功扭轉近年來的下行趨勢。因此,中國移動上半年利潤達到606億元,同比增長5.6%。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移動上半年流量收入達到1950億元,同比增長26.7%,其中手機上網流量同比增長133.9%,無線上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9.7%,流量收入占通信服務收入比重提升至43.3%,流量收入貢獻實現標志性跨越,首次超過語音、短信等傳統通信業務成為第一大收入來源。

  與之相反,中國移動上半年語音收入為1200億元,同比下滑14.2%。但中國移動並未披露短信營收數據。

  中國移動對流量成為營收主力並不諱言,該公司在財報中指出,互聯網與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帶動信息消費需求迅猛增長,上半年積極探索優化流量經營,實現了流量規模和收入的雙提升,通過創新經營模式、豐富流量產品和擴大消費規模,公司在降資費、提用量、穩價值之間取得了較佳平衡。未來面對流量業務提升效益水平、突破增長瓶頸的挑戰,將抓住信息消費升級的機遇,從深耕流量經營、豐富信息消費內容、穩健提升流量價值著手,加快深化流量經營轉型的步伐,增強持續發展能力。

  在用戶數方面,中國移動上半年移動用戶達到8.37億戶,同比增長2.4%,具體到4G,新增4G基站超過20萬個,總計達132萬個,4G用戶總數達到4.29億,滲透率達到51.2%,4G網絡流量占比也提升到88%;寬帶方面,上半年淨增用戶1081萬戶,總數達到6584萬戶。

  流量經營已成趨勢

  不只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流量收入比重也在不斷增加。中國聯通2015年的財報顯示,手機用戶數據流量同比增長60.1%;移動業務收入中數據流量收入占比達到42.9%;使用4G網絡用戶的月戶均數據流量達到1.2GB。

  中國電信則披露,2015年3G/4G手機上網總流量達到55.5萬TB,同比增長108.1%,3G/4G月戶均手機上網流量達到386MB,手機上網流量收入占移動服務收入比例達到38.4%,較2014年提高10個百分點。

  工信部發布的2016年1月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則顯示,全國移動電話去話通話時長完成2352.2億分鍾,同比下降1.1%;而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累計達5.4億G,同比增長120.9%,固定寬帶接入時長達4.8萬億分鍾,同比增長21.5%。

  據了解,國內整體語音通話時長已經連續20個月下滑,而流量使用規模卻一直大幅增加。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社交軟件的增多和4G網絡的普及,消費者對語音和短信的依賴性愈來愈低。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國內4G用戶數達到6.13億,這間接引發了移動數據流量的爆發式增長,無論是從使用頻次、占用時間還是對工作和生活重要性來看,數據流量業務都已超過語音和短信等業務,成為手機用戶的第一需求;此外,隨著社交軟件的普及、社交軟件功能的增加以及流量資費日漸下降,社交軟件更加符合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包括視頻、圖片、語音、文件傳輸以及生活分享,都比語音和短信交流占據更大優勢。

  流量經營需邁創新大步

  雖然憑借流量費中國移動獲得了大額利潤,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只是一味地依靠最基礎的流量來增加收入,並不符合廣大投資者的需求,在OTT(繞開運營商,第三方互聯網服務商向用戶提供數據和內容)盛行的互聯網時代,依靠流量做流量經營才是更加明智的出路。

  相較於三大運營商的通信方式,OTT業務在近幾年增長迅速,給企業帶去了豐厚的利益。騰訊在“2015微信生活白皮書”上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微信每天的通話量已經達到2.8億分鍾,全年算下來超過1022億分鍾。“如果騰訊在現有用戶量的基礎上,能夠獲得建設骨幹網的資格,電信市場就未必只是三大運營商的天下了。”上述業內人士指出。

  中國移動也並不是沒有在“去電信化”這條路上努力過。今年下半年,中國移動的融合通信網絡將全面開啟商用,這項技術將能像微信等社交軟件一樣發送文字、圖片、位置等通信功能。而在去年,中國移動旗下的中國移動互聯網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被業內解讀為中國移動向互聯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一步。

  “運營商數字化轉型是個老話題,但又是運營面臨的最大問題。目前業界的普遍認識是,運營商現今發展的三個階段是:語音+短信的傳統時代,流量業務時代,以內容應用為主體的數字化服務時代。有些運營商將後兩個時代並行前進,比如Verizon收購雅虎,就是在探索一種‘管道+內容’的模式。但不管怎么說,整個行業開始全面步入以流量為主導的發展階段。”資深通信專家劉啟誠坦言。

  在他看來,相較於傳統語音業務的單一性和可控性,流量經營就顯得比較複雜,從用戶的體驗認同,到流量的管控,從計費方式的改變,到合作平台的推廣,流量經營是一種全新的市場經營方式,運營商需要一個新的思維,重構一個新商業模式。流量將成為信息化網絡社會的基礎設施,將以低成本的形式提供給社會各行各業應用,這對運營商來說,既是好事,也是挑戰。好事在於,流量將和電力一樣無處不在、無處不用;挑戰在於,在流量經營上,運營商到現在還沒有一個清晰的基於業務生態需要的商業模式,盡管目前運營商在流量貨幣化、流量後向經營等模式上做了很多工作。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石飛月/文 王飛/制表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