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1

中國運動員屢“被黑”,這屆奧運不行?

2016-08-12
来源:海外網

  “啊,體育,你就是正義!你體現了社會生活中追求不到的公平合理。啊,體育,你就是榮譽!榮譽的贏得要公正無私,反之便毫無意義。”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在散文詩《體育頌》中寫道。

  然而,中國運動員在裏約頻頻“被黑”:拳擊運動員呂斌完敗對手後裁判竟宣布對方勝利,“偷”走了一個年輕人的奧運夢想;我國女子重劍運動員在吹哨停賽後被偷襲,裁判竟判意大利得分。此外,國旗出錯、孫楊被罵、女排被噓、體操“小花”遭壓分……勝敗乃兵家常事,但一切應建立在平等規則的基礎上。裏約怎么了?奧運變質了嗎?

  過去,西方國家一直站在世界的頂端俯視著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家。如今,中國在奧運舞台大放異彩,難免讓一些國家不那么舒服。特別是在一些傳統優勢項目上,他們覺得獎牌不該“旁落”中國。西方國家的傲慢與偏見為裏約對中國吹“黑哨”埋下了伏筆。

  但如果將所有對中國運動員的誤判都解讀為“黑”中國,就有些情緒化了。逾百年的奧運曆史長河中,包括美國、俄羅斯、英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或多或少遭遇過誤判,而非僅僅針對中國。不少奧運項目,例如體操、跳水等,很大程度上要靠裁判主觀判斷打分。裁判對規則的不同理解以及規則本身存在的問題,都可能導致爭議判罰,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別有用心“誤判”。科技在發展,規則在完善,但要完全杜絕誤判,尚需時日。

  如今,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已經走過了靠金牌提升自信心的歲月。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還是有許多地方不如他國,在一些場合遭到歧視甚至不公待遇。對中國運動員的高度關注以及心理認同,使得人們對裏約“黑哨”極為敏感,對於獎牌的期待也打造了一顆經不了些許委屈的“玻璃心”。社交媒體的發達讓圍觀奧運變成了“閑話家常”的群體行為,人們被各種情緒感染著,沉迷於由“吐槽”“謾罵”帶來的快感……當然,擁有一顆“玻璃心”的不僅僅是中國網友,一名美國體操選手因頒獎環節“走神”而被美國網友批評“不尊重升旗儀式”,在社交網絡遭到一片討伐。

  值得慶幸的是,我國在奧運賽場上愈加開放、自信和包容,奧林匹克精神讓運動健兒在賽場散發無限魅力。體育本來就應該是快樂的,若每天捧著一顆“玻璃心”看奧運,在網絡上散播戾氣,得不償失。(文/欒雨石)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