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8日曝光了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意圖騙補國家財政補貼超10億元,然則這只是冰山一角。市場關注的「新能源汽車騙補」一事,一份更加詳細的騙補名單「國內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騙補和違規謀補匯總表」也在業內流傳。在四部委專項抽查的93家主要新能源車企中,72家車企狂騙92億,除了已公布的蘇州吉姆西、蘇州金龍、五洲龍、奇瑞萬達貴州客車和河南少林客車之外,72家涉嫌騙補的企業包括一汽系、東風系、北汽系、上汽系、奇瑞、吉利等國內一線主流車企,幾盡全軍覆沒令人震驚。
不做騙子就是傻子?
其實,有啥好震驚的,純屬多見多怪。93家就有72家涉嫌騙補,這說明騙補早已是行業潜規則,誠實企業才是非主流的另類。放著國家的補貼錢不「掙」,那才是真傻。而且更為關鍵的是,騙國家的補貼,收益奇高,風險奇低。騙死3個大學生的騙子,雖然騙錢不多,但在眾怒之下全部歸案。但騙國家的補貼,不會騙死官員,也不會引發眾怒,更不會獲刑。另外的67家是否騙補不敢亂說,但那5家騙補,可是但財政部的最權威發布,騙子付出的成本是什麼呢?財政部已取消該企業申報中央財政補貼資格,追回2015年度預撥的全部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取消其整車生產資質。其中4家處以問題金額50%罰款,并從2016年起取消中央財政補貼資格。除了罰款外,這能叫做懲罰麼?
查了一下相關法律條款,有合同詐騙罪、票據詐騙罪、貸款詐騙罪、信用卡詐騙最、信用證詐騙罪、金融憑證詐騙罪、集資詐騙罪、有價證券詐騙罪、保險詐騙罪、招搖撞騙罪。但就是沒有「補貼詐騙罪」。因此按孔乙己的邏輯,偷書不為偷,騙補不為騙。騙成功,可得90億,騙不成功,就丟失做騙子的資格,在這種成本效益比情况下,不做騙子的人,一定是傻子。
推廣新能源汽車,國家給予支持或補貼,沒有錯,但如何補貼,則是一門學問,發達國家對新能源汽車也有補貼政策,但和中國并不相同。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趙堅曾指出,美國加州的補貼制度對於中國更有實用價值。但為什麼中國這種模式難以實現呢?答案或許,這種補貼模式與政府關系很小,讓一些政府部門顯得「沒有必要存在」了。所以并不是制訂不出來這樣的補貼制度,而是不願意制訂出那樣的制度,頂層設計只是裝傻而已。
不自由,吾寧死;沒權力,吾也寧死。當享受慣了權力的時候,自我制訂出一個權力不起作用的補貼制度,這樣的權力自殘行為,臣妾真的做不到。路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