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中国正通过三大政策性银行实施刺激政策

2016-09-14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

   鳳凰財經訊 據外媒最新消息,中國三大政策性銀行手里已經積攢了至少2萬億元人民幣(近3000億美元)的新資本[0.00%]用于發放貸款,今年以來通過發行債券并從央行獲取低息信貸,已經總計籌集了3.4萬億元人民幣。截至目前,三大政策性銀行總資產規模擴大到21.3萬億元,超過了英國GDP總和。

 
  ?中國三大政策性銀行包括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2015年4月李克強考察國家開發銀行,兩度要求“任務加碼”,加大對棚戶區改造、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鐵路、信息基礎工程等項目的貸款發放。
 
  瑞銀分析認為,李克強的考察行動初步揭開了政策組合中的重要一環:為穩增長,決策層希望通過政策性銀行放貸支持基建投資、增加公共品的供給,而央行將為政策銀行提供流動性、甚至直接注資。
 
  在考察之前,國務院通過三大政策性銀行的改革方案。
 
  國開行回歸“開發性金融定位”,這一改革方案意味著作為其主要資金來源的國開債將擁有國家信用、風險權重為零。作為改革方案的一部分,決策層將為國開行注資,注資方可能包括財政部、央行,注資后國開行的政策性地位將大大增強。
 
  而中國進出口銀行改革強化政策性職能定位,充分發揮在穩增長、調結構、支持外貿發展、實施“走出去”戰略中的功能和作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改革堅持以政策性業務為主體,建設成為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農業政策性銀行。
 
  政策性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渠道較多,首先它可以對實體經濟項目提供貸款,目前國內很多基建項目都是由政策性銀行提供貸款,它的貸款一部分是來自于自有的資本金,有的是發專向債籌集來的,有的是外匯儲備注資的,還有一部分是PSL再貸款融資,即央行把錢給到政策性銀行,政策性銀行再把這部分錢貸給實體經濟,這相當于釋放了基礎貨幣,是相對來說比較有效的一個方式。
 
  相對于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的優勢是不吸收存款,目前主要資金來源是央行和外匯儲備,成本是相對較低的,期限也比較長,比較穩定,因此可以去對接期間較長但收益率較低的項目。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