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5

中華老字號企業整體生存堪憂 不少處僵屍狀態已無產品

2016-10-14
来源:光明日報

  前不久,本報刊發通訊《榮寶齋:老字號如何適應新市場》,對有著340多年曆史的老字號榮寶齋的發展困境進行了深入剖析。在新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老字號如何擦亮金字招牌,突破發展的困境,不僅是關乎榮寶齋生存發展的大問題,也是所有老字號企業共同要破解的難題。

  日前,中華老字號振興計劃系列活動在京啟動,老字號創新發展成為專家熱議的話題。老字號生存面臨怎樣的困境?如何讓老字號煥發新生機?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整體生存堪憂

  稻香村、 東阿阿膠 、 全聚德 、 同仁堂 ……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老字號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然而,由於體制落後、與市場實際需求脫軌、傳承人才斷檔等多重原因,老字號企業發展狀況普遍堪憂。

  目前,全國由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共1128家,其中73家為上市公司。這些老字號中,諸如同仁堂、東阿阿膠、稻香村這樣不斷發展壯大的,占比只有20%—30%;多數老字號經營情況欠佳。不少老字號甚至處於“僵屍”狀態,空有品牌,已無產品上市。

  相比之下,國外的很多老字號通過強強聯合、產品創新等途徑,把百年老店變成了享譽全球的品牌。在連續多年發布的世界品牌100強榜單中,歐美日上榜品牌超過半數,其中很多都是老字號企業。

  “作為承載中華文明,傳承匠心精神,體現誠信經營的重要載體,中華老字號更應該肩負起新時期的曆史使命,以嶄新的姿態和風采進行改革創新,讓老字號有‘新內容’‘新亮點’‘新優勢’,煥發生機,重放光彩。”在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看來,振興老字號意義重大。

  “遭遇困難的同時,供給側改革和大國崛起,又給了中華老字號難得的時代機遇。”中華老字號振興計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尹傑指出,隨著國力的增強,崛起中的中國亦需要突破“世界工廠”“低端制造”等陳舊形象,打造以文化為核心、以品牌為載體的全新大國名片。承載著厚重中華傳統文化的老字號,無疑是中國品牌崛起的最佳選擇。

  四大瓶頸待突破

  進入21世紀,始創於1651年的王麻子剪刀一度經營困難,負債率高企,不得不關閉旗下一家工廠。作為未能及時啟動改革的國企,王麻子沒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發展陷入瓶頸。

  王麻子的經曆成為很多老字號企業面臨的問題,那些經營慘淡的老字號具有一定的共性。

  “目前,我國老字號企業受困於四大問題。”尹傑分析指出,一是體制和觀念滯後,阻礙老字號的改革創新;二是產品和技術陳舊,制約老字號的價值提升;三是資金短缺、人才流失,降低了老字號的發展活力;四是現代品牌意識淡薄,無法發揮品牌優勢。

  在工業化時代,如何在原汁原味、批量生產、質量保證三方面達到平衡,是老字號面臨的共同挑戰。

  尹傑分析指出,目前許多老字號企業因循守舊,大多數老字號企業沒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缺乏創新發展的內在動力。同時,面對多樣化、個性化的市場需求,一些老字號企業仍然沿用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方式,科技成分和科學標准難以融入,生產效率不高,生產規模難以擴大。

  “此外,資金問題和品牌意識也成為制約老字號發展的因素。”尹傑指出,很多老字號經營者忽視了對老字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固守“酒香不怕巷子深”“獨此一家,別無分店”的傳統觀念,營銷渠道不廣,市場需求難以擴大,品牌價值和品牌效益逐步減少。

  老字號一得閣是生產出世界上第一滴墨汁的企業,如今企業最大的痛點不是行業的競爭,而是人才的缺乏。北京一得閣總經理王傑擔憂地說:“我剛到一得閣工作一年,來的時候一得閣職工平均年齡53歲,30歲以下的一個都沒有,這樣的人員結構使得企業後勁兒不足。”

  擁有243年曆史的稻香村,則面臨著品牌之爭和互聯網大潮的沖擊。“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很多傳統企業遭受斷崖式沖擊,為了更好地發展,稻香村也在積極地布局‘互聯網+’。經過多年積累,稻香村在網絡大數據、消費者體驗等方面獲得的數據沉澱推動著產品從外觀設計、包裝形式以及口味口感等方面作出調整。”稻香村集團有關負責人周廣軍指出。

  創新是關鍵

  未來,老字號該如何擺脫束縛,“破繭成蝶”?

  產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股權引進創新……業內專家認為“創新”成為振興老字號的關鍵所在。

  在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看來,老字號的主要任務應該是改變思路。“老字號要繼續生存,就要推出新產品,也包括讓現有的產品增加新功能,這就是打開市場的道路。”厲以寧認為,思路的改變非常重要,不要以為國內的消費市場已經飽和了,市場永無飽和之日。

  “我主張我們老字號企業一定要高高地舉起創新這面旗幟,在創新當中去發展,在創新當中去振興。”姚景源說,這種創新是全方位的,不僅僅體現在對傳統食品的改造上,還體現在銷售方式的變化、發展理念的轉型。

  “老字號要堅持改革和創新,特別是在創新中,怎么以市場為導向來不斷滿足百姓的消費變化,做到精准發力至關重要。”北京二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孫傑認為,要堅持誠信原則,以信為本,從抓源頭、建體系、重標准、強管理等方面,構建食品安全的產業體系。

  如何把機制搞活,實現投資者、股東的要求?如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以及未來需求的變化?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震提出,在傳承老字號的過程中要敢於進行體制上、思想上的創新,用全新的激勵機制實現產品、渠道、營銷和研發的創新。

  “有些老字號企業習慣於債權融資,對股權融資重視不夠,了解不深,甚至有所排斥。老字號企業要在對待私募基金的觀念上有所創新。”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秘書長賈紅波認為,私募基金參與到老字號企業中,不但可以為老字號企業降低投資成本,提供融資便利,還能為中華老字號對接各種資源,形成利益共同體。

  當前,“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中華老字號企業在振興中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契機。“中國的老字號必須要走向全球,必須要融入全球,要根據企業實際制定全球戰略,要改變‘等、靠、要’的思想,善於用互聯網思維挖掘老字號的文化內涵,在知名度、忠誠度方面贏回顧客群。”全聚德董事長邢穎說。(記者 李 慧)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