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1

楊元慶還擊阿裏CTO 那是他不了解联想!

2016-10-27
来源:中国企业家

  楊元慶認為外界對聯想有太多的誤解,也不太能接受外界對聯想的質疑太多,尤其是只拿聯想移動說事兒,他認為這是“沒有抓住聯想本質”的表現。

  文|李亞婷 編輯|馬鉞

  質疑聯想仿佛成了時髦。質疑這個公司的速度、企業文化、人事關系還有創新能力。

  在本月初的阿裏巴巴Yun OS大會上,一向嚴謹、謙遜的原阿裏巴巴CTO王堅博士“炮轟”聯想沒有創新動力,“為什么英特爾、HP跟YunOS會站在一起?是雲棲小鎮離這個中關村的距離遠呢,還是離矽穀的距離遠呢?我感覺雲棲小鎮跟矽穀的距離要遠遠短於離中關村的距離。有一家公司大家很熟悉,叫聯想,它就在中關村,看起來我們的物理的距離很近,但實際上它們的距離比這個矽穀還要遠,我想差異就是聯想缺乏科技創新的動力。”

  面對王堅的公開質疑,楊元慶在接受《中國企業家》專訪時首次做出回應,表示“那是他不了解聯想,我覺得聯想從來不缺創新的動力,我們的創新源源不斷。我倒是覺得很多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更多的瞄准在業務模式創新,真正在產品、在技術上面的創新很缺乏。我們之所以今天依然落後於矽穀,就是因為我們缺乏或者忽視在技術、產品上面的創新,(事實上)不是只有業務模式的創新就夠了。”

  見到楊元慶的時候,他前一天剛剛從歐洲回來,“如果反應不過來的話,那就是還在倒時差”,他半開玩笑說。整場采訪中,元慶的表現都很用力。看得出來,他壓力不小,身邊人說過去一年,元慶白頭發多了不少,尤其是兩邊的鬢角,“之前還拿染發劑染一染,後來也就不遮蓋了。”

  打起交道來,楊元慶就沒那么親切了。他認為外界對聯想有太多的誤解,也不太能接受外界對聯想的質疑太多,尤其是只拿聯想移動說事兒,他認為這是“沒有抓住聯想本質”的表現,“聯想移動是一個全球性的業務,這跟大多數的中國手機廠商都是不一樣的。中國現在只占到聯想移動業務的10%都不到。”

  不僅如此,元慶對細節也會極其認真,拍照環節,面對一局已經擺好的國際象棋棋盤,元慶反複確認“棋子位置對不對?擺錯了位置,讓外人看到會笑話的”,“棋盤不能是僵局,那樣就不好了”,盡管攝影師反複說,“這是按照網上的棋譜擺的,並且是勝券在握的局面。”

  過去一年,聯想所有業務大動作都很多,尤其是移動業務,推出了Moto Z,元慶認為這是一款真正有創新力的產品,模塊化手機將會成為趨勢。但外界還是有不少看法,比如:價格太貴、模塊化手機是逆勢而為、Moto的品牌溢價能力。

  楊元慶在接受《中國企業家》專訪時,對聯想移動業務、創新能力、企業文化的變革和外界質疑進行了詳細的回複。

  移動業務先拿下更容易賺錢的海外市場

  CE:聯想在移動業務方面,是不是已經做好了兩三年內不賺錢的打算?

  楊元慶:不是說不急於賺錢,應該是做事情的投資。做任何市場,你要讓它成長起來必須先投資,現在對我們來說,國內市場在過去這幾年裏是有一定的虧欠。我們過去主要在運營商市場,所以很少在開放市場去做耕耘的,渠道、品牌都是准備不夠的。所以在這些方面,我們需要進行持續不斷的投資,才能存儲我們在品牌方面的影響力。

  單說手機業務,未來就是一個品牌:聯想品牌,在這個品牌下做一個產品線的組合。目前,在成熟市場就是摩托(主導),在新興市場以聯想為主,摩托為輔,ZUK主要是在中國,但未來不會刻意強調ZUK是一個品牌,它只是一個產品線,未來不會單獨作為一個品牌的。

  CE:當時有沒有想過讓ZUK完全獨立發展,接受外部的投資?

  楊元慶:原來的設計是這樣的,但是後來,一個是外部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的手機市場成長沒有那么高速,沒有那么快。第二互聯網這種模式也走到了頂點,遇到了瓶頸,也發現了很大的問題,電商模式就能橫掃一切,事實上也不行。說不做廣告,最後也是一個幌子。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公司(ZUK)再去獨立發展,就算能找到投資也不如聯想這個母體價值,在這樣更大的平台上去發展更加方便和容易。

  CE:您去年6月份評價移動業務,用了比較激烈的詞,“用榔頭敲都敲不醒”,您覺得現在敲醒了嗎?

  楊元慶:應該說,再早一點的話我們希望內部能夠進行一些變革,比如說像ZUK的模式從內部成長起來,後來我們發現比較困難,所以決定單獨的去。

  CE:困難在哪兒呢?

  楊元慶:傳統的東西做習慣了,而且主要的業務都是來自於傳統領域,要嘗試新的渠道、新的模式有很大的阻力。但這個事非做不可的,所以決定單獨在做。當時的情況是希望運營商的路依然走得挺好,我們也能夠起來一支用互聯網模式進行的新業務。你們現在提的問題都沒有抓住聯想的本質,沒有抓住聯想戰略的重點。現在聯想的手機(業務)是一個全球性的業務,這個跟大多數的中國手機廠商都是不一樣的,中國現在只占到手機的業務10%都不到。移動業務90%是在海外,而且海外的業務現在做得非常好,是中國企業裏面大概做得最好的。

  如果只看到聯想中國的話,你可能看不到聯想的全局,聯想手機在中國以外的地區發展非常好,在很多的新興市場都已經達到了前三名。在巴西、印度、俄羅斯都是前三名,在整個拉美,亞太,東歐也都很好,在美國、北美和拉美摩托的影響力也非常大,所以現在中國是一個非常小的規模。

  在海外取得進展的情況下,我們同時在中國打翻身仗,在中國我們意識到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見到成效,為什么把重心放在海外,就是因為覺得中國的競爭太激烈。

  CE:但是這一仗早晚都要打。

  楊元慶:對,但是這個地方不賺錢,海外有更好的、更容易賺錢的地方,為什么不把重心放在容易賺錢的地方,競爭小一點的地方呢?現在在大多數市場,中國的品牌進去的都還很少,因為有專利的壁壘、品牌的樹立等等這些方面。放在中國的話,我當然期待剛一開始投入馬上就見效,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現在這個市場依然是一個競爭最激烈的市場。

  說聯想沒有創新動力是不了解聯想

  CE:月初在阿裏巴巴的Yun OS大會上,原阿裏巴巴CTO王堅博士表示為聯想沒有“創新動力”,您對他的話怎么看?

  楊元慶:那是他不了解聯想,我覺得聯想從來不缺創新動力,我們的創新源源不斷。如果沒有聯想的話,今天的PC會很枯燥、很單調。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沒有創新,我們不可能走到第一的位置,比如聯想的Yoga平板,以及剛剛發布的Yogabook。包括手機大家都做得同質化,你在市場上見過像Moto Z這樣的產品嗎?如果這些還不叫創新的話什么叫創新?

  我倒是覺得很多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更多的瞄准在業務模式上的創新,真正在產品、在技術上面的創新很缺乏。我們之所以今天依然落後於矽穀,就是因為缺乏或者忽視在技術、產品上面的創新,(事實上)不是只有業務模式的創新就夠了。所以在這些方面的話還是要有一個非常清醒的認識。

  CE:聯想其實也做出了一些比較有創新性的產品,比如lephone、互聯網電視等等,但是為什么大多數很難堅持下去?

  楊元慶:我覺得舉這個例子不恰當,因為一個企業有一個企業的戰略。比如說智能電視它不是我們戰略上最重點的地方。講戰略的話,聯想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我們是三波。第一波是聯想的核心業務,也就是PC,是碗裏的飯。第二波是鍋裏面正在燉的東西,也就是移動業務和企業級業務。雖然現在還沒有成為我們碗裏的,成為聯想的盈利支柱,但聯想更主要的就是在於建立核心競爭力。第三波要實現“設備+雲”的時代,這個設備不僅僅是PC、手機,而是越來越五花八門的智能終端設備,在這個設備的後面都是要用雲來做支撐的,如果沒有服務的話這個設備也就沒有什么存在的價值。

  聯想跟大多數的互聯網公司都不一樣,(它們)做很多業務,每一個都獨立融資,聯想不是那樣的公司。它還是在一個完整的體系下,考慮三方面的因素來決定做不做一項業務,第一是市場有沒有空間和潛力,第二是是不是和聯想的核心競爭力相關,第三能有多少資源要投在這個業務上。聯想都是根據這三個條件來做公司戰略。

  資源的保證永遠是有限的,理論上講,一個公司可以做市場上所有有潛力的產品,但是公司投得起嗎?有無限的資源嗎?所以,公司只能在有限的資源裏面做戰略的取舍和整合。

  CE:如果再回到2012年,您還會在聯想這個體系裏面做智能電視這種部署嗎?

  楊元慶:細想下來,應該還是不會去做。今天來看,智能電視其實是一個更加依賴於內容的產品,這不是聯想的基因。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