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静雯
不正常的“固定搭配”背后,往往是公共利益和资源没能得到公平、妥帖的配置。
每年这个时候,《柯林斯英语词典》都会选出一个年度词汇,借以表现一年中最受瞩目的政治、经济或者文化现象。今年获选的词汇是“Brexit”(英国脱欧),一个由“英国”和“退出”嫁接而成的新词。与之配套的姊妹词汇还有“Bremain”(英国留欧)、“Bremorse”(后悔英国脱欧)。从这一组词汇里,可以管窥当今世界局势的基本面:经济不景气,孤立、保守、排外的思潮抬头。
语言真是很神奇,极简的音节组合交织,就能传达微妙的社会心理,涵盖波云诡谲的局势变化。原本并无逻辑联系的两个词语,就这么成了固定搭配。人类创造词汇,其实也是在记录历史。一看到Britain就能想到exit,两个概念如影随形,已经成为一个时代中人们的共同记忆。这样的组合看起来调侃,但背后透露出的世界政治走向,却是让人担忧的。敢问路在何方,拔剑四顾心茫然,难题重重,还真是有点烫手。
原本不太相干的事物变得如影随形,或许是历史变迁的结果,也可能是潜规则运行的产物。比方讲,挂号与黄牛,手术与红包,本来八竿子打不着,却因为医疗资源分配失衡、医患之间信任缺乏而联系在一起,成了心照不宣的“固定搭配”。
几天前读到一则小新闻,说山东省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之后,党政机关的公务员们逐渐习惯了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熟练使用打车软件,还有一些年过50的厅级干部,开始组团学开车。年逾半百,开始补习驾驶课,好像还挺励志的。
说它是励志故事,当然是玩笑话。但无论如何,习惯了享受公务便利的官员开始过上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都是积极的。而且,无处不在的监督之下,滥用公车的行为变得很烫手,没有必要冒这个险啊。
公职与便利、特权渐行渐远,原本心照不宣的固定搭配变得麻烦而烫手,意味着资源的分配趋向公平,社会的运转也会随之走向正常化。可不嘛,改革前连到一公里之外开会都要动用公车,这种事情,以后恐怕是很难发生了。
不正常的搭配组合麻烦无穷,关于这一点,同不靠谱闺蜜捆绑到一起的韩国总统朴槿惠一定深有体会。陷入“闺蜜门”一周有余之后,她的支持率已经跌至5%,创了历届韩国总统最低。哦对了,今年柯林斯年度词汇的提名名单里,还有个叫“throw shade”的词组。它大概可以解释为,对某人或者某事公开表达不屑。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就是“对方不想对你说话,并向你抛来一个鄙视的眼神”。用这个词组来形容现下韩国公众对总统的态度,倒是很传神。
总统把演讲稿交给闺蜜改,确实够称得上政治奇闻。不过回过头来看看历届韩国总统的遭遇,朴槿惠的故事也谈不上“活久见”。说起来,韩国总统看上去真是个“被诅咒的职位”,从首任总统李承晚算起,几乎没有能“善终”的。朴槿惠的父亲、前总统朴正熙就是在总统任上被刺杀的。八十年代之后,几乎所有的总统都曾经因为自身或者亲属的贪腐问题受到指控,最惨烈的卢武铉,因为不堪调查与舆论压力,悲情一跃,跳崖身亡。
“风水诡异”的青瓦台上空,始终飘荡着财阀的幽灵。韩国经济起飞的阶段,为了迅速取得经济效应,政府曾花大力气扶持财阀集团。久而久之,财阀不仅把持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深深渗透到政治当中。连金大中、卢武铉、李明博这样出身寒门、上任之初立志要摆脱财阀影响的总统,最后也没能从这摊浑水里顺利趟出。
财阀与政治成为固定搭配,财富与权力无节制地纠缠,首先蚕食的就是公平。财阀垄断着各种社会资源,享受各种特权,甚至犯了罪都能被特赦。随便看几部韩国电影就不难感觉到,编剧们特别喜欢讽刺“特权阶级”,逮到机会就要骂他们是吸血鬼。人民群众对财阀的态度基本可以用“呵呵”来形容,尤其到了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剥夺感更强,矛盾就更容易激化,更何况,绑架了国民经济的财阀,本身也要对经济低潮负责任。
在民主监督灼热的目光下,财富与权力的搭配似乎正变得愈发烫手。表面看来,朴槿惠可以说是被崔顺实的女儿郑宥砬拉下水的。为了这个会骑马的富家小太妹,梨花女子大学特地设了个“马术特长生”的特招名额,还纵容她不上课也拿高分。当人们发现这姑娘竟然和总统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时候,能不炸锅么?社会不公造成的剥夺感,在这一件事里就足以开足火力全速爆发。依我看,说“闺蜜门”是长期不正常的经济政治生态的戏剧化演绎,也不是很夸张。如果不能撇清畸形的政商关系以及关系人情对政治的影响,韩国的政治生态恐怕很难正常化。
不正常的“固定搭配”背后,往往是公共利益和资源没能得到公平、妥帖的配置。大到一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小到一个部门的制度安排,都必须最大限度地防止权力与利益任意结合、开出畸形的花朵。拆解那些晦暗的“固定搭配”,才能迎来正常的政治社会生活,培育健康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