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千年余韵 鸣响当代 "东方灵黑三部曲" 十年探索 今朝呈现

2016-11-11
来源:中原网

   梧桐树 2016作品 「东方灵黑三部曲」全三章

  深美如渊,千古一梦——“东方灵黑三部曲”之《萱珠》《落墨》《莲空》,为当代斫琴师梧桐树参悟古典匠心斫制,深谙古琴之内在,得大河之南天地物华,依循唐代传统古法制琴流程,令穿越时空的匠心、匠意、匠材皆得灵性重生,以极具艺术性、哲学性、观赏性和收藏性的综合有机体,郑重开启艺术精神的朝圣之旅。

  东方灵黑三部曲分为上中下三阕。这是斫琴师在数十年来坚守传统古琴斫制和文人琴修教学的基础上,整理古籍文献,研究存世古琴,感悟古琴声韵艺术,向中国古典文化及东方哲学的一次致敬。东方灵黑三部曲在文化体系上各自独立成章,于内核上却是一脉相承。  

 

  《山海经》中较早记述了混沌乃天地之源即中华民族始祖的神话。又,老子所说无状之状无名之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混沌意味着万物初始及万物周行而不殆。  

 

  上阙:厥土黑坟九州攸同  《萱珠》 / MEMORIES of ANCESTORS

  上古时期,人类祖先已经对黑色有了独特的认知。黑陶的发现与制作,表明中华文化早期黑色审美取向首先来自对自然土壤的崇拜。这是千古传承的根基,与“黑”相关颜色词“玄”“幽”、祭祀之贡与礼制、血缘纽带以及华夏民族所特有的传统思维模式,见证了黑色使用之逐步由自然崇拜上升到国家政教礼制高度,并为宗法制度中色彩等级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的过程。

  黑色是宇宙的底色,一切生命的开始和归宿,它是孕育在母体内的探索心动的声韵。“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源于母体的记忆与遗忘,千年来记载了伟大民族植根于每个当下的前行、回归、轮回……代表初始的《萱珠》源起《尚书·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中阕:木火生烟落尘为墨 《芸墨》/The CYCLE OF LIFE

  《芸墨》思想体系可溯源于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五行说。传统五行色彩学对传统五色体系形成了重要影响,如班固《白虎通》中“春为木,位在东方,其色青;……冬为水,位在北方,其色黑”,展现了“芸始生”自然轮回的生命特质。

  中国最早出土的墨迹文物——安阳殷墟甲骨文墨书痕迹,最早的出土的龙图腾——濮阳老城中华第一龙,最古老的优质的天然涂料——生漆,分别隐喻三种不同精神指向的载体,在传承千年的古琴身上重生。

  雪舞流年,念落尘烟,如墨亦如焰,应作如是观。《芸墨》以黑色作为母色,在传统生漆中融入生命初始的绿色松石,从而孕育滋生着变化多端的五彩。这种用色超越了感官的本能和习惯,用心灵去辨认和把握色彩的无穷变换,去领会和体验生命的丰富内涵。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芸墨》,带你在高古深致的感通体验中,悦纳古典神韵。  

 

  下阙:繁华落尽真与非真 《莲空》/LONG SILENCE

  色即是空,是佛家的根本。色会影响、干扰人的五识、八识。“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道家老子“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肓”“大道至简”“大色无色”的哲学思辩,成为五彩色系中归于黑白哲学的重要根据。

  《莲空》,灰漆材料上传承明潞王琴古八宝灰的制作,由珍珠、玛瑙、红绿宝石、金银等八种珍宝的细末与生漆合成,不但保留了古琴音质的婉转灵动,又蕴含浓墨重彩般的古朴凝重。

  历经素净淡雅的玄黑到五彩的光华,一切终将回归纯朴本真。出世入世,如何方能如履平地,可谓众生的功课。  

 

  尾声 / SEARCH FOR THE ANCESTOR

  木漆灵光,乳香飘起,天心月圆,慈悲祥和。如此反观众生相,他相,再及我相,皆不过是凡世里的一朵朵青莲,沾染了光阴的沧桑和尘埃。天地清明,山高水长都是肉身,浩瀚星空,霞光云霁,无一不是归处。

  黑暗里听到细微的琴声……

  是否听得到呼吸的声音……

  可否听得到心跳的声音……

  东方灵黑三部曲的诞生,展现了千年后古琴传承的匠心, 至虚处呈以宇宙能量的链接,具有超历史、超现实、超记忆的抽象逻辑,凝固的木漆斫制直达生命本质,洞见知见之上的灵性。不但跨越了当代与古典的范畴,还联结了宇宙空间和时间共同的域场,闪耀出人性里共通的光芒。以东方美的探幽催发传统文脉能量的复活,发掘直面当代以物悟道的价值。

  陆飞宏(梧桐树)

  古法斫琴坚守者

  文人古琴推广者

  从小就对生活美学有自己的理解,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1993年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后完成了工业工程硕士学位奠定了造型美学,设计色彩美学,材料及声学理论的基础。

  随着对传统古琴的深入了解和参悟逐步树立复兴中国文人古琴斫制的重任,步入学琴制琴将中国古琴发扬光大的道路,展现出独特的天赋,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将古琴做成事业。

  数十载探究传世古琴,拜访民间艺人和文献整理后坚定了一生坚守古法斫琴基础上的传承与发扬的道路。

  在对古曲的整理打谱中体温文人琴的气质与温度、孕育出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当代文人琴教学与普及的“古琴第一课”致力于将文人琴学与中国传统生活品味相结合,弘扬琴道大道自然、极简生活,从声音的一瞬间感悟人生的无常,在琴学的点滴中了悟人生。

  他说,一入琴学,学无止境,需用一生打磨匠心。

  他说,习琴,平常心。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