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嚴管表外業務 須防資金荒

2016-11-25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网訊】迅速增長的銀行表外業務正被監管層重點「關照」。中國銀監會11月23日全面修訂《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下稱《指引》),擴展了表外業務定義範圍,並要求商業銀行在開展表外業務時應遵循全覆蓋原則、分類管理原則以及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受訪專家認為,《指引》出臺主要是對銀行表外業務加強風險管控,短期而言,對銀行的表外業務影響有限,但監管的趨嚴可能會對債市構成利空。

  表外業務風控細化

  銀行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按照現行會計準則不計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形成現實資產負債,但能夠引起當期損益變動的業務。根據表外業務特徵和法律關係,表外業務分為擔保承諾類、代理投融資服務類、中介服務類和其他類。此次出臺的意見稿重點明確了銀行表外業務類型,將從之前的擔保類和部分承諾類,增至擔保承諾類、代理投融資服務類、中介服務類、其他類等四類,並指出商業銀行應建立健全表外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加強表外業務風險管理。

  對此,金融信託專家、投資銀行家孫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銀監會出臺這個意見稿主要是為了控制和防範表外業務風險,對商業銀行的信託、理財、代理代銷等表外業務加強監控和管理,以適應現實中表外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的監管需要,從而進一步優化金融結構。

  招商銀行研發中心研究員趙野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大體上而言,銀監會的新指引意見稿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是商業銀行原來的表外業務本身有一定的政策模糊地帶,銀監會對此進行了明確,把之前變相做的表外業務進行重新定義和規範;二是從風險管理的角度,把表外存在風險的業務納入整體的風險管理框架,從管理層面細化表外業務,實現風險管控。

  委外套利空間料壓縮

  據人行報告,截至2015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表外業務(含委託貸款)餘額82.36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6.2萬億元人民幣,增長24.48%。

  興業證券唐躍、左大勇在報告中指出,該文件本身的短期影響或相對有限。但從中長期來看,本次修訂對表外理財、特別是委外業務的影響較大。如果按照此意見稿的要求,按照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和穿透原則,進行減值準備和資本計提,那麼理財業務很可能受到影響,特別是佔用資本較多的非標和權益類資產。委外套利的空間無疑會被繼續壓縮,金融擴張的速度也會被限制(委外規模放緩)。

  「新《指引》可以說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對銀行的理財、資管、信託業務的擴張規模有一定的限制和影響,嚴格規範表外業務後,銀行的中間業務、傭金業務的收入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孫飛說,但中長期而言,銀監會在對商業銀行的表外資金流動進行監管和摸底後,無論是對商業銀行還是相應的信託機構,都能夠更好的防範表外業務過多過快增長帶來的風險,有利於維護金融秩序的穩定和促進金融市場良性可持續發展。

  華創證券屈慶表示,儘管《指引》仍屬框架性質,實質性政策變化不大。但表外監管加劇,資產荒或變為資金荒:第一,表外業務的野蠻生長時代告一段落,表外理財增速或將放緩;第二,今年以來控制銀行信用擴張速度的監管思路在本指引中得到延續,前期儘管人行已經控制了基礎貨幣增速,但由於銀行利用表外業務導致貨幣乘數提高,信用快速擴張而引發的「錢多」和「資產荒」邏輯可能會受到衝擊。資產荒源於銀行理財過度的擴張,而人行沒有投放更多貨幣則引發了「資金荒」。「資金荒」的核心在於,在防風險的背景之下,客觀需要人行保持中性偏緊的態度,背後是人民幣貶值。

  或對債市構成利空

  對金融市場而言,中信證券明明研究團隊認為,這將引發債市調整,配置資金增速放緩,杠桿資金流動性難鬆,機構流動性量價壓力加大。近期狀況與新《指引》出臺,從供給角度來看,監管趨嚴,銀行理財購買需求將受限制,將對債市構成利空。華創證券屈慶也認為,表外業務監管趨嚴將加大企業信用風險爆發或信用債供給壓力,由於新規將計提減值準備,銀行盈利表現將受直接影響,預計未來銀行會降低對銀行承兌匯票、保函、信用證等表外業務興趣,而目前部分企業很難獲得銀行貸款,只能通過票據茍延殘喘,如果未來票據總量減少,無疑會加速風險暴露,不排除周轉不靈後通過債券市場融資,進而提高信用債供給壓力。朱輝豪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