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拓新經濟促轉型升級

2016-12-22
来源:香港商报

  楊孫西

  12月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閉幕,部署2017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要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去除沒有需求的無效供給、打通供求管道,努力實現供求關系新的動態均衡。同時,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毋庸諱言,香港以中國內地為腹地,得益於內地強勁的經濟發展引擎和龐大的市場,實現了持續發展。據報道,香港特區政府將於2017年初公布的新一份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或一如以往兼具短、中、長期措施,為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做好規劃。社會各界期盼特區政府能制訂結構轉型與香港的產業政策,特別是把握國家深化改革發展帶來的各種機遇,強化香港獨特優勢和功能角色,發展新經濟,為香港長遠發展開拓新的增長點。

  經濟發展動力源自創新

  2016年歲末各大媒體總結,自2013年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后在俄羅斯聖彼德堡、澳洲布里斯班、土耳其安塔利亞參加過3次G20峰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創新」是習近平為世界經濟開出的「長效藥」。他指出,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動力源自創新。總結歷史經驗,我們會發現,體制機制變革釋放出的活力和創造力,科技進步造就的新產業和新產品,是歷次重大危機后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復蘇的根本,目標就是推動創新科技。

  德國制造業是世界最具競爭力的制造業之一,尤其是裝備制造業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德國在創新性制造技術方面的研究、開發和生產,以及复雜工業過程管理的專業性。學者認為,德國工業4.0受到了空前的重視,但是如何借鑒工業4.0,尤其是工業4.0中的標準化問題,值得認真、深入考量,而先有訂單再生產,大概是德國工業4.0的最大特點。

  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民調顯示,2016年中國經濟的年度詞語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多個重要場合,習近平主席進一步闡釋這一理論的深刻內涵。他指出,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生產領域出發,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這項改革的根本目的說到底,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準。由此可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項含金量十分高的改革,推動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

  日前,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接見香港商會社團時,亦希望社會各界為香港發展多作貢獻,用發展經濟來促進穩定。要抓住「內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開展會員工作的同時,促進內地的發展建設。事實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醫療、教育、金融、交通、通訊等多個領域,創造了新供給和新需求,為眾多陷入困境的大中小企業創造了龐大商機。應該看到,香港有諸多優秀品牌享譽全球,某些著名的香港名牌或公司更是家喻戶曉。可以相信,內地正在進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亦為香港品牌拓展內地市場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新經濟是實現復蘇根本

  近年來,內地為開展優化投資營商環境行動,推進建立投資專案管理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顯而易見,國家「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戰略部署,是香港發展新經濟的大好時機。香港應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其中,一方面鞏固本港在金融、航運和貿易的優勢,同時加強與內地企業在創新科技等不同領域合作,增強香港競爭力。

  科技工作者期望,特區政府應積極為香港創造優良的科研投資環境,例如簡化現時相關支持計劃的申請及審批程序、鼓勵本地科研企業與內地同業合作。有關部門還可從香港與內地大學的眾多科研成果中,選擇優質專案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真正實現多業并舉、多點支撐、多元發展。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